马宇彤
领导干部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是社会迫切需要的鲜活教材,但要吸引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把握16个字,即“实话实说、真情真感、新意深意、立言立行”
7月23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指出,要将领导干部上讲台为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和常态化。《意见》还特别界定了领导干部上讲台的范围和频次,包括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地市的主要负责同志,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每个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保证每所高校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
以文件形式规定领导干部上讲台,无疑是其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有力保障。领导干部上讲台,一方面,可以藉此系统检验一下自己的理论功底、政策水平、表达技巧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也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国家的价值理念、政策理念、发展理念和改革理念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领导干部上讲台算不上新生事物,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袖就曾在陕北公学为学生公开授业。去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曾用一个比喻强调抓好青年价值观取向和养成的重要性:“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用能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的内容引导其走出青春迷茫、校正人生方向迫在眉睫。在这一关键节点,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走上高校讲台极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开掘这一无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在政治、阅历方面的优势,提炼其在理论、实践方面的精华,从而有效拉近青年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加深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不过,在高校讲台上,让这个规定真正落实,让授课官员真正站稳,让听课学生真正叫好并非易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讲什么,怎么讲,切实做到让学生想听爱听,是一项莫大的挑战。学生非下属,如果领导干部只管照本宣科,台下绝不可能掌声一片,教育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干部正则全民正,青年强则中国强。领导干部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正是社会迫切需要的鲜活教材。《意见》强调,领导干部上讲台可采用工作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进校园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其实,只要把握好以下16个字,领导干部就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托。
一是实话实说。领导干部上讲台,既非学术报告,也非政治动员,切忌假大空套之类的官样文章,内容务求与时俱进的同时,还要接地气,契合高校学生的语境与期待。
二是真情真感。领导干部上讲台,力避一个模板讲天下。讲稿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情感,缺乏原创的桥段,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是无论如何也吸引不了学生的。
三是新意深意。高校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变,最反感无谓重复与人云亦云。领导干部上讲台,必须确保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以达“结合国情明确信念,结合地情坚定信心,结合人情励志引领”的目标。
四是立言立行。领导干部上讲台,最关键的是言行一致,否则,台上无比激昂,台下无比贪婪,一旦东窗事发,将给听过演讲的学生的三观予以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