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刀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003年4月,经过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13年携手努力,终于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尼古拉斯·韦德是英国剑桥国王学院自然科学学士,他通过基因图谱从遗传学、生物学、历史及社会科学等视角,追述人类在史前五万年中的演化,其中关于语言、基因和种族进化的阐述,突破了传统专业叙述方法,通过跨学科领域的思考,阐述人类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的内在根源。
尼古拉斯认为“基因技术颠覆人类进化史”,那么,基因技术的发展到底颠覆了什么呢?首要一点便是人类的起源以及迁徙路径。放眼今天的世界,人类既分肤色也分民族还有国家,看似各有不同。不少民族和国家均视本民族为人类的独一无二。然而,基因技术表明,从各地人类基因研究来看,人类的祖先是相同的,即五万年前非洲的那5000多人。对于今天非洲以外的人而言,绝大多数只是最终“闯出”非洲的大约150人。
尼古拉斯在书中指出,人类走出非洲,并非以中东为跳板,因为当时的中东和欧洲乃更为强壮的尼安德特人的天下。非洲现代智人最可能选择的路径应该是印度,然后向东亚、澳洲、欧洲等地发展。随着现代智人不断壮大,空间不断拓展,必然与尼安德特人竞争。这也是人类学中一个重大谜底,因为单从躯干来看,现代智人很难战胜尼安德特人。尼古拉斯提供的另一个结论是,依靠的是现代智人的特殊“想象”力。
现代智人这种“想象”力的生成,语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语言成为现代智人交流的一部分时,随着生活的需要,语言同时会得到发展,反过来刺激人类大脑,乃至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性,这就是尼古拉斯所指的学习与交流。
当“想象”的重要表征——语言不断发展时,交流其实也是一种融合。融合意味着战胜尼安德特人的现代智人,逐渐淡化单纯以血源划地为群的传统,开始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这为种族和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点考古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旧石器时代中,全世界各地的人类头盖骨逐渐薄化,这是人类部落相互间的敌对性减少的证据”。
过去我们常说,人类发展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自然的过程。尼古拉斯指出,这种改造是相互的,只不过带有太多主观感情色彩的人类常常忽视了自己身上那潜移默化的变化。
回首人类史前史,想象让人类成长为复杂自然界的主宰者。但是,基因受环境影响的“宿命”同时也表明,当人类试图改造环境时,往往也会被其所改造的环境而改造,只是这种因改造反映出的基因变化难以为人所觉。从这层意义上讲,也许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应思考的将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还应包括更深层次的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