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015-09-09 13:55李萍孙自保方江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林芝地区指数值子系统

李萍 孙自保 方江平

摘要:针对西藏林芝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依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及农村人口与社会三方面确立了林芝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西藏林芝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4-356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58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inzhi of Tibet

LI Ping, SUN Zi-bao, FANG Jiang-ping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Department of Tibet University, Lin zhi 860000, Tibet,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inzhi area of Tibe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societ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and the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Linzhi area was evalua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nzhi of Tibet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界关注,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是西藏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仅关系到本地区及西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全国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探讨其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为林芝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系统性以及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在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1-5],结合林芝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建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林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分成3个子系统即3個目标层,分别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统、农村人口与社会系统,每个子系统选取若干典型指标,共计17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A):农业总产值(A1)、人均粮食产量(A2)、人均肉产量(A3)、人均生产总值(A4)、财政支农(A5)。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统:粮食作物单产(B1)、人均耕地面积(B2)、粮食播种面积(B3)、农机动力(B4)、化肥使用强度(B5)、农药使用强度(B6)、农村用电强度(B7)。农村人口与社会系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C1)、农业人口比重(C2)、人口密度(C3)、第一产从业人员比重(C4)、人口自然增长率(C5)。根据17个指标的特性,将它们分为正向作用指标和逆向作用指标两类。其中,正向作用指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指标值越大越好,如农业总产值、人均粮食产量等;逆向作用指标值若超过一定限度会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值越小越好,如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等。数据来源于林芝统计年鉴1996—2000、2001—2003、2004—2007[6-8]。

1.2 确定各指标权重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大小直接反映该指标在农业可持续性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并且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是科学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9-11],采用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AHP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3个目标层的权重及17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1。

1.3 评价步骤

1)指标数据的标准化。为便于比较,以1996年为基期,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标准化值,见表2。指标数据的标准化采用极值法,即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Xit=Cit/Ci0(1);当指标为逆向指标时,Xit=Ci0/Cit(2),式中:Xit为第i项指标在第t年的标准化值;Cit和Ci0为第i项指标在第t年和基年(1996年)的统计值,对于任意项指标,只要标准化值增大,便意味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2)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用y表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y=∑Wi.Xit(3),式中,W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Xit为标准化值。综合评估值Y=y1+y2+y3。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林芝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和综合水平进行评价,1996-2007年林芝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林芝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值由1996年的1逐步增加到2007年的1.888 5,增加了0.888 5,增幅88.9%,年均增幅达7.4%,表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改善的良好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

2.1 农业与农村经济系统

如图1所示,1996-2007年间,农业与农村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先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4年突降后又呈上升趋势,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其持续发展能力由最初的0.528 0波动增加到2007年的1.278 0,增幅58.7%,年均增长率为4.8%。从该子系统各指标的表现来看,农业总产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基本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数值分别从1996年的18 388.20和0.37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 29 939.00和2.05万元,分别上升 11 550.80与1.68万元,增幅达 62.8%、448.9%,这两项指标的大幅增加,使该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另外,财政支农指标的变化也明显影响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2004年财政支农力度的大幅下降导致了该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幅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芝地区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和政策性强的特点。

2.2 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统

图1、表3,表明林芝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研究时段内呈慢速增长态势,其可持续发展指数值由1996年的0.322 8缓慢增加到2001年的0.403 8,增幅25.1%,在2002年突降到 0.352 8后又持续增加至2007年的0.406 9。纵观不同年份之间的指标数据发现,1996-2007年间,虽然粮食作物单产、农机动力、农村用电量三项指标的较大幅度增长,使得林芝地区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有所提升,但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逐年增强,造成了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该区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极大地影响了该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导致该子系统在研究时段内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缓慢。因此,农业现代化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但林芝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警示我们对通过农业现代化手段来提高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做法要慎重,特别是在本区化肥和农药施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非农建设占用大面积耕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的人均耕地面积的持续下降也是致使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现今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态势,是促使林芝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必要措施之一。

2.3 农村人口与社会子系统

表3所示,1996年至2007年,该子系统农业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值基本为持续缓慢上升态势,1996年其指数值为0.149 2,2007年为0.203 6,增加了0.054 4,增幅36.5%。对照指标数据(表1)可以发现,1996-2007年,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升外,其余指标包括农业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一产从业人员比重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农业人口比重指数值由1996年的0.751 2降低到2007年的0.749 7;而一产从业人员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值分别从1996年的0.449 0降低到了2007年的0.395 3,降幅为13.6%。上述分析说明,人口密度的增加、农业人口比重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上升,不仅不利于该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比较明显的副影响。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有利于本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说来,1996-2007年间,林芝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改善的良好态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不断加强。但不容忽略的是,林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加大、人口密度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对其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 结论及建议

研究时段内,农业与农村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较快,而农业资源与环境及农村人口与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相对滞后,但三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林芝地区农业初步表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强度的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加对林芝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副作用,说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逐步恶化的双重威胁。

综合看来,1996-2007年间,林芝地区农业呈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余两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三者之间的非协调发展最终必然会导致本区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及农村人口与社会两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谋求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长期、稳步提高的根本途径。

笔者认为,对林芝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措施如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注重培养广大青壮年农牧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抓住西藏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农牧业生产与旅游产品开发、农牧民旅游就业有效结合,实现农村剩余勞动力有效转移,同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农业总产值;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的职能,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切实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力度;各级政府有效利用援藏优势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土地整治开发规划与管理工作,优化农业用地配置与集约利用,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对广大农牧民进行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培训,使得配方施肥、低残高效农药的使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能顺利实施,从而有效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戴晓春,周承早,于爱芝.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01(2):59-62.

[2] 靳相木.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着重于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0(1):96-100.

[3] 肖庆业,陈建成.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4):69-73.

[4] 山世英.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能力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2(4):47-50.

[5] 姚平伟.安丘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156-160.

[6]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林芝地区统计年鉴[M].林芝:林芝地区统计局,1999-2000.

[7]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林芝地区统计年鉴[M].林芝:林芝地区统计局,2001-2003.

[8]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林芝地区统计年鉴[M].林芝:林芝地区统计局,2004—2007.

[9] 程 宁.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台湾农业探索,2011(1):55-58.

[10] 崔和瑞.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2):103-105.

[11] 孙艳玲,黎 明.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研究[J].农村经济,2008(3):55-57.

猜你喜欢
林芝地区指数值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对对?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对
西藏林芝地区零度层亮带识别
西藏一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案例分析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秘境林芝”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