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茶
我不看电子书。
这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能理解。毕竟电子书不仅不占地方,还可以随时随地,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也许你还没遇到无时无刻都想看的书。”朋友开玩笑道。
我耸耸肩:“也许是吧。”
其实我想说,通过电子屏幕,我还真找不到一本非常想看的书。不是电子书不好,而是它没有我想要的感觉。
说得有些矫情,然而这却是事实。
作为80后的我,小时候最爱干的事情有两样:一是拿着笔到处乱画,二是不停地翻看《安徒生童话》。
它是我的第一本童话书,至今我还记得刚拿到书时,彩色的封面被阳光照得发亮的样子。对于幼年的我来说,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手按着字,一行一行地认着,读着,明明嘴里什么也没有,却愣是觉得像含了糖。
真甜,我咂咂嘴。
上了初中,妈妈开始给我一些零花钱。那时候零花钱不像现在,也就五毛一元的,我都攒起来,想着买一些课外书。
我记得买的第一本书是《女生贾梅》,地点是新华书店。平时这个书店我是不敢进的,因为正版的书太贵,还不能还价,卖书的阿姨又总是拉着脸,一脸不耐烦的样子。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书店”叫流动书摊。卖书的小贩多是藏在学校附近,等快放学时便摊开大布,一排排书摆上来,坐等学生来挑选。
那时候,我们这些学生可没有版权意识,若能在书摊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书,谁管是盗版还是正版,赶紧掏钱带回家吧。
其他人我不知道,反正几乎每天放学我都会在书摊那儿晃一晃。当时我们的生活没有网络推销,没有名人推介,买什么样的读物很多时候都是靠着同学或者老师介绍。我却找到了一个渠道:只要上历史课,我都会把书上提到的名人名著记下来,再一本一本地找来看。
时间久了,我的书渐渐多了起来,它们一本靠着一本连成一排、两排、三排,整齐地列在我的书柜里。
每到晚上临睡前,我就会站到书柜前,像现在对着衣柜一样烦恼:今晚,我看哪一本呢?昨天看的是A,今天要不看看C或者D?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国王,巨大的领地任自己随意使用。
也就在那时,我看了无数遍《母亲》《基督山伯爵》《简爱》《鲁迅杂文集》……还重读了几遍《安徒生童话》,觉得不过瘾,我又买了《格林童话》,虽说是十几岁的姑娘了,仍陷到故事里不能自拔。
书对我来说,不再是甜的,也不是软的,而是辣的。它总是刺激我的“神经”,让我看完一本还想看下一本,欲罢不能。
现在呢,心里犯懒,再也没以前看书的热情了。不过,若是遇到喜欢的,还是会老老实实地去买实体书。
本来嘛,看书就是看书,又哪来方便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