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阅读,幸福成长

2015-09-08 07:42沈丽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安静教室习惯

开栏的话:

沈丽新,英语教师,小学班主任。曾先后在《中国教师报》《中小学德育》和《教育观察》等刊物开设个人专栏。“做儿童成长的看护者和陪伴者”是她的信念。身在教育现场,她始终信奉: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与善意,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细心呵护他们成长;奠定专业师生关系,保持高度的自省习惯……她愿意以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她愿意真正秉持儿童立场,站在儿童一边,去感悟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让我们和沈老师一起走进《教育现场》,看她作为一名班主任,是如何践行“做儿童成长的看护者和陪伴者”信念的。

秋游那天,我依然早早进教室。孩子中的大多数都在座位上安静阅读,个别孩子因为今天要秋游而没带书,明显无所事事,但是并不闹腾。看着那几张略显落寞的小脸,我自责:昨天放学的时候忘了提醒他们一声。随后陆陆续续有孩子进教室,他们几乎都习惯性地从书包里取出书阅读——即便秋游当天,在等候旅行社的大巴时,大多数孩子依然能静心阅读,这真是一道无比曼妙的风景。

我坐在窗前的一张小桌子前,也安静阅读。这张桌子上,除了堆放学生作业本,也始终放着我经常阅读的杂志或书籍。在教室里,只要有一点我可以自由处理的时间,我都会用来阅读。

自然,我在阅读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看到——我也愿意他们看到。我愿意他们看到,一个不遗余力敦促他们阅读的老师,自己也是一个爱阅读的人。我愿意孩子们看到一个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我们班的孩子,现在读四年级(从三年级带起)。据我观察,全班50个孩子中至少有48个是非常喜爱读书的。一周读两三本书的孩子超过2/3。因为大多数孩子习惯阅读,所以他们越来越能够静心上课、写作业。整个班集体渐渐少了浮躁,孩子们的精神状态都非常阳光。

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我始终相信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空泛的“激发兴趣”不解决问题。“让孩子多看书”这样空洞的要求,会让有些孩子的爸妈觉得不具备操作性。我们学校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班上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一半以上的孩子在读一年级之前是农村留守儿童;1/3以上孩子的父母学历很低,工作很辛苦,每天疲于生计。身为班主任,需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上做得更具体,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声令下”上。

第一,每天陪伴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阅读,至少半小时。《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尔·鲍温这么说过:“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母鸡要花21天才能孵好蛋;反讽的是,人也要经过21天,才能将一项新的行为培养成习惯。”对此我深深认同。为此,我坚持每天早上早早进教室,与学生一起阅读。

学校有规定,一周五个早读时间(从7点50开始),三天为语文早读,两天为英语早读。为了保障早到校的学生的安全,在早读之前,由正副班主任轮流值班,最晚7点半进教室。一般情况下,都是正班主任值班三天,副班主任值班两天。我和副班主任商量,我来代劳她两个早晨的值班。因为一般情况下,副班主任(数学老师)如果进教室,会让已经到班的学生订正作业、补作业等,而我希望新接手的班级在一开学就进入稳定有序的阅读状态。

我每天会尽早(一般在7点15分前)进入教室,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安静阅读哦!”并在感叹号后面画一个笑脸。然后,我坐在小桌子前,面向全体孩子的座位,安静阅读。我事先提醒过孩子们,进教室的时候不需要向安静阅读的老师问好。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孩子看到黑板上的那行字、那个笑脸和安静阅读的老师,都会自然而然地轻轻落座,轻轻打开书,安静阅读。

黑板上的那行字,我整整写了两个月。学校规定的每周两次的英语早读,从我当班主任以来,从不用来组织读英语,而是留给师生各自安静阅读喜爱的书。整整一个学期,我坚持不用这段时间在教室里改作业或者找学生订正错题。一切都为了争取不打扰孩子们的阅读,保证他们每天早上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渐渐地,交头接耳、东张西望的孩子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养成阅读习惯了。为了鼓励爱看书的孩子,每天午餐前20分钟的英语自习课上,只要完成默写,我就允许孩子们阅读。渐渐地,不需要我提倡或者鼓励,英语课上孩子们会在写完作业或者完成英语测验后就自然而然地拿出书来看。

第二,习惯需要凭借引导去形成,而不是通过批评、指责去强迫形成。三年级一开始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在早读时间不看书。对这样的孩子,我从不直接批评。我只是经常表扬那些看书多的孩子,热情洋溢地表达我对他们的赞美:

“哇,你好了不起啊!昨天才看到17页,今天已经看到37页啦!”

“老师昨天忙,才看了20页,你都看了30页了,太厉害啦!”……

这些赞美声天天在教室里飘荡,飘呀飘的就飘到那些不爱看书的孩子的耳朵里、心里了。渐渐地,他们也会拿书出来看了。只要这些孩子拿书出来看,我一定及时关注到,并热情地和他们对话:

“这本书非常好,你爸爸妈妈真会选!”

“我来看看你今天看到第几页了,明天我再来看你看到第几页啊!”

“我喜欢你读的这本书,看完后可以借给我看看吗?” ……

不习惯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一年多下来,班上还有两个孩子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始终愿意以一颗等待的心,期待他们懵懂的心灵早一些熏染上书籍的芬芳。

第三,联合家长的力量,更好地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更好地敦促孩子读书。孩子在家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校时间,教师要用心让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从而保障他们在家也能静心阅读。

期初的时候,我会整理一份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推荐书目。我不仅把书目张贴在教室里,还逐一跟孩子们介绍那些书,并把书目发在班级公共邮箱里,推荐给家长参考。

周末的时候,我几乎每次都会发短信请家长带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

我会时不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书包里是否备有带到学校看的书(至少一本),会不会书已经看完了却忘了更换——有几次有孩子忘了更换书,懊恼了一整天。

我注意到各个邻里中心都有图书馆分馆,及时告知家长,让他们带孩子就近借阅书籍。

当我看到有特色的小书店的时候,会把具体地址发给家长,建议他们周末带孩子也去看看。

在网上看到打折的过往儿童读物的时候,我会把信息发给家长,建议他们给孩子买。

我经常通过短信或者家长会,强调阅读对于儿童的意义,呼吁让孩子尽量远离电子游戏、网络游戏。

在家长询问孩子在校表现时,我不仅会答复上课、作业情况,更会强调阅读情况,以此让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

在家长求助“我家孩子就是不爱看书怎么办”的时候,我给出明确建议:每天陪孩子阅读半小时。可以请孩子读给爸妈听,也可以是爸妈给孩子读。坚持21天后,相信一定会有改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一个孩子,如果有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他的阅读与思考的能力一定会随之提高。在一个班级中,如果绝大多数的孩子有自主阅读的习惯,那么,整个教室一定会充盈着浓郁的书香。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一定会共同幸福成长。

(责 编 卢丽君)

猜你喜欢
安静教室习惯
不要在教室打闹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好习惯
安静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