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欧露 编辑 汤涌图 王卓
麻辣教师各显神通
文 徐欧露 编辑 汤涌图 王卓
在各种商业性的青年企业家培训班上,和有教无类、心灵感化相比,更有效的是各路“麻辣教师”的土法与神通
9点的开课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屋子里没有一个学生。空空荡荡的教室让讲台上的浦东干部学院老师有些不知所措。这位组织方前几天辛辛苦苦求来的“大神”冲教室后面的吴平大发雷霆:“我教了一辈子书,都没碰过这种事,怪不得对富二代评价都这么低劣!”
这一切都在吴平的意料之外。就在几天前,她还有点自豪—学生主动要求学习情景模拟课,自己排除万难终于谈下了上海仅有的三个教室之一,每位学生要扮演的角色也已经分配妥当,还不算租赁器材场地多花的3万块钱。总该满意了吧?但现在吴平傻眼了,她想不明白,昨天通知好好的事情,怎么说不来就不来了呢?
这是富二代培训班“基业长青”项目主任吴平四年前第一次“入门”时的情景。即使已经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她还是没想到会闹成这样。“这群人没法教育了,难怪说富不过三代!”她心想。
在那之前,吴平一直负责老一代企业家的培训,她难免要把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父辈比较。“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跟父辈比他们差远了”。
这种挫折感让她一连几个月缓不过劲儿来,她替自己不值,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了行。“你说怎么把心血花在这帮人身上了呢?”
“‘富二代’不是一个积极的词,我们现在叫创二代、青年领袖更好听。”从事富二代教育8年、“民营企业成长传承与发展特训班”负责人袁青鹏告诉《博客天下》。
今年4月,由胡润百富发布的《2014-2015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总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人群大约在67000人左右,其中80%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主。即使按照其中只有一半人育有子女且一名来保守估计,如今在中国,家族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富二代也有两万六千人左右,家族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富二代更是以十万计。
但根据花旗银行200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东南亚的华人企业中只有30%到40%的子女有接班意向。而能成功接班的人数则更为稀少。
2010年1月底,广东省工商联发布了全省首份“富二代”调查报告,称未来5到10年将是非公有制企业主交接班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迎来了第一代企业家财富和权力的交接。
事实上,在帮助富二代接班或成长的巨大市场当中,真正生存下来且口碑良好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
2007年前后,最早的一批培训班出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基业长青班”、浙江大学的“创业人才孵化班”、宁波的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等。国学派和经管派成为两个最主流的授课方向。
“富二代学生很多都是外国留学回来的,他们并不缺知识,”“慧泉国际”创办人之一李秀芳告诉《博客天下》,这个机构已有9年的富二代培训经验。“对这些二代而言,有时候做人比做事重要。国学就是在教他们做人。”
李秀芳强调“师傅带徒弟”的重要性,贴身辅导、企业轮岗、以年计的一对一帮扶……“听听课就会创业和接班,那只是大家这样来宣传而已。你以为上培训班就能培养出一个接班人?”
随着名师的价格一路走高,他们已经不是李秀芳们关注的重点,但经验与知识并存的企业家身价依然不便宜,“我们做富二代研究的时候还贴了钱。”
2010年,李秀芳和同事瞄准了更年轻的市场,“10岁以下的富二代更容易教育”,他们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培训接班。这个机构如今已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好少年特训营”上—通过21天的集训和1年的跟踪辅导,“让参训者体悟从普通少年到优秀少年到卓越少年的改变……为未来担当大任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次集训的起步价是5.8万,碰到特殊问题的孩子,价格还可能翻倍。
也有的机构培训目标更加精准。2006年由宁波方太厨具“掌门人”茅理翔创办的家业长青接班人专修学院,就专注两代人的接班问题。三天两夜的课程必须学生和家长一同赴会,接班意愿、两辈人代沟、元老问题都会在“已经成功完成接班”的茅理翔的调解和建议中解决。“次次都成功,没有失败的案例。”“家业长青”执行副院长陈伟告诉《博客天下》。
几乎所有培训班的课程设置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尚且没有成熟的体系支撑。教材也无统一标准,有的培训班把自己整合的材料作为教材,有的干脆请任课老师推荐或选用老师著作。
游学是这类培训最爱采取的授课方式—一次培训跑好几个地方,授课、企业参访、景点游览结合在一起,有时候开学典礼在广州黄埔军校,毕业典礼就已经挪到了美国的西点。
旅途中的舟车劳顿也成为锻炼。有学生坚决要坐飞机头等舱,拿到的只是一张火车硬座票,36小时的车程后,还要下车步行几十公里。有时候老师还会带着年纪小的孩子坐地铁—他们中的多数人没见过这玩意儿。
即使在课堂上,授课内容也被要求更加精彩生动才好。吴平早就发现,自己认为再重要的内容,连续讲两天,也难以留住学生。她干脆只让老师讲精华,“口才各方面都非常棒”的老师才给一天时间,一个4到5天的课程,平均要换8位老师。
这些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学生一旦感到老师和自己不在一个频道上,轻则排斥老师、重则罢课,甚至有人直接跑到学校找吴平吵架,“一点面子也不给,他们缺乏包容性。”吴平说。
她有一整套颇为成熟的说服“行业顶尖”的逻辑,“未来的商业肯定是这群人的天下,你现在就要跟他们建立关联,这是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做拓展”,或者“这群人是中国的未来,老师你看你也不缺钱,是不是应该关心一下中国的未来啊”。
一些“有情怀”的老师听进了她的劝解,4天的培训能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也正在变多,课堂出勤率从开始只有一个人提升到了现在的70%……
但课堂上,学生依然是一种不确定因素。“我好不容易跟你说,老师,这批人很优秀,非常值得你来给他们上课,你来了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吴平的同事、“基业长青”课程主任戴明朝用“一跪一拜”形容面对老师的态度,这个难度不仅在于挑选,还包括对超出老师“预期”的那些解释。
有那么一两回,有人被学生气得发了飙:“就是不要钱,我也不教这帮×××了!”
经过几年的磨练,吴平倒是坦然很多了,跟富二代的约会,她十次有八次被放鸽子,如今她的经验是,“今天他答应一件事,我们心里先打个对折。”
在多数这样的培训班里,学习怎么“做人”不光是听国学课、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还有学生与老师日常中的“对战”。
怎么批评学生自有一套技巧。如果是在公共场合,一定不能当场指责。“当时你不要去,你要给足他面子,等他高兴的时候,回来单独交流,一次不行两次。”袁青鹏说。
打开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本的三本书),教材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全书虽只有300页,竟有各种插图354幅,有地图、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等(下表),这些插图是高中地理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教材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对教材的文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批评的出发点也要仔细琢磨,比如随便给人放鸽子这件事,合适的劝解应该是,“如果你今天对老师这样做,以后可能也对客户这样做,如果你没有诚信,谁还会和你合作呢?”
即使如此,仅仅依靠口头解决问题,效果还是有限,尤其在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的“好少年特训营”里,言传身教这种笨办法反而效果更好。
这套方法主要由“训练营”总教练徐建寿建构,个案设计、分寸拿捏,甚至关键时刻的“点拨”,都要由他亲自出马。
来到“慧泉”以前,徐建寿已经在中学当了20年老师,他引以为傲的事情包括:不用红笔批改作业、不监考、不备课。概括来说,他更愿意和学生建立那种超脱权威和服从的关系。
在这儿的4年间,徐建寿帮助一个14岁的女孩儿解决了跟男人的同居问题,让一个患有哮喘的孩子丢掉了“美国带回来的药”,这个孩子还有洁癖,但现在他已经敢跟着徐建寿一起跳进泥塘。
他有办法让不吃肉的学生吞下一块肥肉,说自己帮助过一个男孩子戒除了毒瘾和烟瘾。还为一个小学生改掉了暴力倾向—这个学生来的第一天就打了7个人,解决方法是:让比他大得多的高中学员揍了他几顿。
“你以前打人的时候知道别人疼吗?”
“不知道。”
“你现在还打人吗?”
“不打了。”
更为严重的一次,一位在家“拿刀捅人玩儿”的学生被这里的老师托警察“假装”带走,连吓唬带教育,“让他体验失去自由的痛处。”这个人后来当了班长。
这种雷霆手段让许多“很牛”的家长在徐建寿面前也服帖不少。
徐克用“扒皮”来总结这种刀法:“你要狠狠地扒他的皮,扒得一丝不剩,有时候就要打击他,让他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然后再温暖地鼓励他。”
他常用的办法是告诉学生,“你就是个普通的人,离开你的父母什么都不是。”他一连把“什么都不是”重复了好几遍。
徐克是江苏泰州洋思中学的数学老师,每逢暑假在“好少年特训营”里担任生活老师和教练。他这样的老师如今是“慧泉”聘请的重点:有爱心,会和小孩子打交道,当然还有,不会要天价酬劳。
2014年的培训班上来了一位学生,“骄纵还放肆”,在家吃饭但凡不合口味,就要把饭扣在桌子上,甚至还要往保姆身上吐口水。
徐建寿为此量身设计了一次“扒皮“行动。吃早饭时,老师故意把包子放到小孩够不到的地方,然后把非常饿的他带进厨房,小孩子着急了一圈,无功而返。徐建寿告诉他,“你看,没有父母和保姆,你连饭也吃不上呀。”
过了几天,老师们又安排了一次交换角色的实践。故意让几位同学难为扮演保姆的他,不论他再怎么努力,都表现出一副不满意的样子,这让小孩子委屈万分。回到家以后,这位学生不光给父母盛饭,还给保姆盛饭。“可把保姆吓坏了,还以为自己要被解雇了呢。”徐克说。
在徐建寿的班上,没有学生敢翘课、迟到。吃完饭没跟大家打招呼,说一句“你们慢吃,我吃完了”,也会被老师提醒改正。
生活奢侈是这些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有人把价值56000元的手表随便放在洗澡房外。徐建寿偷偷拿走了手表,没想到对方甚至都没发现。“这么贵的一个东西他不珍惜,他是习惯了。”
他把学生叫到一边,从洗澡房清洁工的工资说起,算父母要卖多少袋50公斤的水泥才能买一块5.6万的表,答案是5600袋,280吨。“你现在不珍惜手表,以后也不会珍惜你妈妈的企业。”徐建寿说。
即使是眼神也成为关注的对象。总用余光瞟人、眼神里有蔑视、喜欢仰头俯视、“眼睛要睁不睁的”都要改。每天早饭前,徐克都要拿一支铅笔放在有问题的学生的鼻子中央,让他盯着看,之后还要跟学生对视,“看你的眼光是不是让老师感觉很温暖,你的姿势、语言表达是不是让别人感觉很善良。”
每次为期21天的夏令营,徐建寿、徐克们要与30名这样的学生周旋。每个人各有问题。学生们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睡觉,老师们就要5点起床,12点睡觉,不光要为学生掖“父母都不会掖”的被子,偶尔还要为翻墙出去泡网吧的人彻夜担心。“很辛苦的”,徐克说。
并非富家出身的他也对富人自有一套看法,“上天让你衔着金钥匙(汤匙)出生不是让你来享受的,而是来承受更大的使命,否则必遭天谴!”微信中的这句话鲜有地用感叹号结尾。在他的诉说中,富二代培训者的工作带有了使命的意味。
“很多老师把孩子当产品做,而我告诉孩子,你怎样做人,怎么活着。”徐建寿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别的培训机构都不一样。有“牛得要死的明星大师”来找他做培训。他直接回复,“你们给我跑远一点,你们想的是钱,我想的是道。”
他甚至对每个步骤的称呼都慎重万分,“我们不叫培训,叫滋养……你可别说跟踪辅导,我们这是一起成长。”
有位家长培训结束后觉得不值,要求退钱,徐建寿心里不舒服,他写了一封“道歉信”发在家长群里,当事人最后认错,“我告诉他,你不要精明到这个程度,这个教育你可能花了5.8万,但实际上你花58万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事。”
“慧泉国际”现任总裁兼校长苏建诚一直觉得自己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密码”,就是那种说了“穷人也不会懂”的东西。比如他有6个奶奶4个妈妈这件事,再比如如何在一个有富11代的圈子里混—这家人的财富在几百年间的数次浩劫中幸存下来,真的传递了11代人。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在《富家子弟》中写道,“这些富裕得非同一般的人,他们与你我不一样。他们从小就拥有和享受,这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在我们坚韧的地方他们软弱,在我们深信不疑的地方他们玩世不恭,以一种不是生来就富有的人难以理解的方式。”
年近花甲的苏建诚出生在台湾一个富商家庭,是富三代,在他的著作《经营人生》的简介中,他是1个公司的董事会召集人、3个公司的执行董事、1个公司的国际部营销总经理。问起家业,他笑笑,带着点不以为意,“没什么可说的,富人都差不多嘛。”
9年前,苏建诚带着身为富家子弟的感同身受组织了一个关于富二代的研究,他很想知道,为什么总说富不过三代呢?
苏建诚发现这件事的坎儿出现在富二代身上。“富一代是睡地板起家的,他们像花岗岩一样坚硬,但是富二代是生在席梦思上的,他们是黄花梨,雕刻方法不一样。你不能要求他们也吃苦耐劳,不现实。”他觉得,赋予“黄花梨”拼搏的斗志,才是正确的法门。
“我吃喝玩乐都没有落下,现在还不是做成了事?”1990年代,苏建诚没用家里一分钱,组建了当时十分有名的亚细亚瓷砖公司,他不怎么介意别人说他是纨绔子弟,“关键是该硬的时候必须硬。”
一些教富二代的老师有仇富心理,看到学生旷课去网吧,气得够呛,“家长花这么多钱叫你过来,怎么这么不争气?”还有人干脆说,“管他呢,这种孩子死一个少一个。”
对于这些老师,苏建诚用一种划清界限的态度,“有些教练自己都没当过选手,自己都没富过,他怎么知道富人是怎么回事?”
苏建诚会跟爱迟到的学生一起玩个通宵,第二天9点准时站上讲台讲6小时的课,然后在课堂上“嘲笑”他们:“熬夜打游戏有什么本事?有本事你们熬完夜以后准时来上课啊。”
有学生开法拉利飙车,苏建诚把他叫到跟前,两人一人一辆跑车,在离墙一米的地方划条线,放上一枚钱币,快到墙面时极速回转,看谁能用跑车后轮把钱币甩到离墙最近的地方。“我20岁就开法拉利,”苏建诚告诉这个人,“你要有敬畏之心。在马路上跟QQ比谁快没有意思,那是你的工具好,你要跟强者比。”
年纪小的学生在开学典礼握手时故意塞给他一只假蜘蛛,“你玩儿的我都玩儿过啦”,他不紧不慢地接了过来。
“他的课学生很少旷课。”李秀芳告诉《博客天下》。
就像是电影里感化了叛逆学生的“心灵捕手”,循循善诱和咄咄逼人这种老套手段很难博得人心,富二代和天才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见过的东西都太多了,服气有时候更管用。
在苏建诚还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拿来一亿元台币铺成一张床,让他在上边睡了三个晚上,然后问他,“这是什么感觉?”“很难睡”,苏建诚回答,“在钱堆上就是这种感觉。”父亲说。
苏建诚把钱与权力带来的危机感传递给他的学生。“很多富二代老用权力跟金钱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我们这么有权、有钱的人,更要明白是非,权跟钱是我们最大的利器,但也是毁灭我们的最好的武器。”
“我在培养什么?这是帝王术,不是国学那么简单,我在教他们怎么做帝王,这不是普通人能明白的,”苏建诚说,“你懂吗?”这
“好少年特训营”的一天
6∶00 起床
6∶30 跑步
塑形
包括眼神、坐姿、站姿的矫正。
吃早饭
在特训营,早午晚饭都要求“光盘”,并实行“天堂餐”形式:大家互相为别
人盛饭。吃完饭自己洗碗。
写一天的计划
上课
按年级上课,
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等。
11∶30吃午饭
阅读
每天30分钟,书目自己选择,最少看30页。
12∶30 午睡
1∶30 课外活动
打扫卫生、到孤老院慰问老人、到消防大队学习防火防灾知识、到药城观看制药过程、到胡锦涛故居参观。
吃晚饭
回顾一天历程看自己早上订的计划是否都完成了。
苇杭书院的杨汝清,几年来多次给厦门思明区政府主办的“创二代”培训班讲授《孝经》。“儒家文化就是教化人向善的”,他说
10∶00 上床睡觉是他最喜欢用的一句口头语,即使问完后的多数时候,他并不期待对方回答。
尽管每个富二代设计者都希望教出最完美的接班人,但大多数培训班的课程表却很难令人相信,这些形形色色的教导是在塑造着同一批人。
“社会主义建设史”和“历代帝王如何培养接班人”会前后开讲,“狼道-君道”和“五台山论道”也可能就相隔一天。
袁青鹏的招牌课程是红学和毛泽东思想。这被他称为“红色管理”,与教授西方管理技能的“蓝色管理”和传统文化的“黄色管理”并列为“民营企业成长传承与发展特训班”的三大内容。
袁青鹏从事民营企业教育培训接近20年,但针对富二代的这门课2007年才开办。每两年招一次生,每次不超过20人,“父母不熟悉的孩子”他绝不会收。除了两个月一次的知识培训课外,大多数时候的参观辅导都由袁青鹏一人完成。
两年前,袁青鹏用8年时间编写的那套“建国以来全面反映毛泽东思想的图文并茂的话传”—《历史巨人毛泽东画传》终于面世了,他说是“习主席批准出版的”,有12公斤重。
每一届培训班,袁青鹏都会带着学生重走红色革命路线,用自己的企业管理语言对毛泽东加以解读:
“当初毛主席到井冈山时全国有6万多个武装组织,那些武装组织为什么没做大?那时候农民武装组织要么是土匪要么是胡子,毛主席创建革命首先打的品牌叫中国工农红军,还做了个LOGO,就是镰刀。”
“到了古田,我们学习他的领人之道。到了瑞金就研究毛泽东的隐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说毛主席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学历,不能当董事长,毛主席选择了放弃,要把企业做大他经受了多少委屈和磨难。一直到遵义会议才证明他是正确的,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坚定信心。一个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时,一定要坚定信心,要会接受委屈。到延安,我们学习他的制胜法宝,怎么去培养干部,一个企业光有钱不行,你得有人才有团队。”
袁青鹏觉得,毛泽东思想对民营企业发展到处都是启迪,“毛主席实际上也是搞一个企业,到井冈山搞了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到瑞金搞了个集团公司,到延安搞了一个股份制公司,到北京它上市了,他把企业做成了世界500强第二。”
也有人的教导初看上去并不那么实用。苇杭书院的杨汝清几年来多次给厦门市思明区政府主办的“创二代”培训班讲授《孝经》,在此之前,他的学生不乏第一代企业家。“按照儒家文化来说,是孝道的缺失导致了社会不诚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做企业的时候钩心斗角。”
“儒家文化就是教化人向善的”,他把重点落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上,“这种企业才能谈上行道,才是孝”,他告诉台下的老总和他们的子女。
杨汝清会在上课之前搜集相关案例,点评新闻里哪些企业是在“立德行道”,哪些是“品德不好的火药桶”。有些时候,他会事先了解一些学生的家族、企业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
“你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能从地方政府上得到了政策支持,得到了别人基本得不到的政策倾斜和好处,却没有一点感恩和回馈。”
在某一个培训班的课堂上,他举出了一个企业项目,分析这个项目带来的利润,以及企业对社会的回馈。“你们除了给当地GDP添了一笔,建了很高大上的建筑,你们还有什么贡献?员工素质提高了吗?作为领导,你的个人德行提高了吗?”
说这话的当口,课堂里很安静,他不点名,但大家心知肚明,“我知道我的话会让某位学生心里不舒服,”杨汝清说,“但我就要让他心灵震撼一下。”
这种“震撼”是他权衡之下的结果,教了企业家这么多年,他还是承认“没有一个持续的过程效果肯定不明显”,只能选择了一种带着期待意味的方法—把儒家最精华的句子尽量多地引出来。“万一有哪句打动了他呢?”
“好少年特训营”总教练徐建寿也把道德作为培养的重点,他的学生平均只有10岁,在他看来,教小孩利他精神“才是唯一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
“为什么所谓的富二代表现得这么夸张?就是因为家长缺德。”徐建寿毫不忌讳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这么说—没有家长因此跟他拍桌子,在他面前,“他们都很虔诚。”
“我说你们找我是来赎罪的,你们作孽作得多了。”他站在温州企业邀请的课堂,开口就骂,“他们就是喜欢听我骂,‘徐老师说得太对了’。”课上,徐建寿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反思环节,名字就叫“我缺德我现在要加强道德”,家长们像小学生一样跟着他念这句话。
徐建寿还有个规矩,带学生以前先跟家长订“契约”。“我帮你教育孩子没问题,但是你们所有盈利的百分之十必须贡献给社会,孩子承诺的是,将来继承家业也好,自己创业也好,盈利的百分之十也必须要给社会。”
“这怎么能做到呢?”记者问他,“是很难”,徐建寿语速有点慢了,“最起码让他敬畏,让他心里有这种神吧。”
一次开会的途中,有人问李秀芳,“你们干嘛要把精力放在富人身上,同样的钱帮助穷人不好吗?”
“我们这是助富济贫啊,”李半开玩笑地回答,“救一个穷人只代表一个,救一个富人却可能挽救一个企业,我们在帮助富人去救济更多的穷人。”
李秀芳用“可怜”这个词形容着她眼里的富二代们,觉得这些16岁就开保时捷、穿金戴银的孩子甚至比普通孩子的人生更不完整。“他们拥有一切别人追求的东西,却没有了动力。他们没有自信,知道自己超不过父母,多数人成绩不好,在学校也交不到真朋友。”她甚至用一种怜悯的口气,“有时候只能用穿名牌、开好车证明自己。”
就像谢霆锋不喜欢别人指着他说“这是谢贤的儿子”一样,很多二代都在极力证明“我不是我爹的儿子”。“往深了讲,这是一种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的问题。”戴明朝总结。
富二代的“不容易”让很多老师的想法发生了变化。相处几年以后,厌恶、理解、怜悯、爱,成了有些培训者的心理路线。“最开始对他们有很大的看法,但是现在都理解了,你说人家都完美了,还要你老师干嘛呢?是吧。”吴平说。
现在她批评完学生以后,经常会收到学生的短信:谢谢老师。
“你以为富二代不缺爱?错了,他们不缺钱,但是缺爱。”吴平形容自己像是心理辅导员—虽然不是专职的个人成长老师,但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来找她谈心。
有人失恋了,跑到吴平这里抹眼泪,有小姑娘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偷偷跟她讲。学生家族的企业有大有小,相互之间的攀比也是矛盾来源之一。这些二代心理的边边角角,都会被吴平探寻,“有些话他父母都不知道”。
这似乎成为几位老师的共同经验,用戴明朝的话来讲,就像“灵魂秘书”一样。他曾经一宿一宿地陪学生谈心,“他们都渴望找到自己的知己。”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陪伴。不是灌输,教育首先是懂人。”做了几年“灵魂秘书”,戴明朝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生的方向,“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陪伴。如果方法得当,都能变得不一样。”
“但是代价非常大,”徐建寿已经五十多岁,他渐渐感到精力的有限,“你这是要把自己的生命跟他们做交换的。”
不过有时候,收益也会和自己不期而遇。他一直用自己经历过的例子来“劝解”后来者们:“你眼睛只盯上钱就错了,你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我把一个小女孩的问题解决以后,知道她妈妈做了什么吗?在上海浦东送了两套房给我。”
如今,徐建寿和同事把目光投到了更基本的问题上—解决企业家们的问题。
徐建寿两年前新开了一门家长课,主讲家庭关系,已经帮助17对夫妻复了婚。他把恶劣的家庭关系形容为“狗窝”,说那里无法成长出“龙”和“凤”来。
课堂上,这些富有的父母激动不已,纷纷做出了“要把家庭建设成龙窝、凤窝”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