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燕 彭冰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佛山 5281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一般发生在妊娠的24~28周,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妊娠后孕妇机体的胰岛功能相对不足、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等[1-2]。GDM不仅增加了孕期母体妊娠高血压征、产后糖尿病、羊水过多、感染、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危险,还易使胎儿发生巨大儿、宫内窘迫、低血糖、死产等,严重影响母体及胎儿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3-5]。对于GDM患者,临床上除早发现、早治疗外,有效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而饮食控制是较为主要的干预手段。本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以个体化饮食控制,观察其对血糖情况及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中,年龄24~32岁,平均(27.85±3.22)岁;入院体重(71.51±4.34) kg;孕周 24~38 周,平均(36.42±3.45)周。 实验组中,年龄 25~32 岁,平均(27.73±3.31)岁;入院体重(71.49±4.37) kg;孕周 24~38周,平均(36.53±3.37)周。所有患者于24周后进行75 g OGTT试验,且OGTT试验3项结果中的任何一项均异常;患者沟通理解能力正常,可以有效沟通,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孕前患有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孕前已诊断为糖尿病者;孕早期(<12孕周)即发现血糖异常者。两组的年龄、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具体血糖值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控制干预处理,由营养师根据实验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程度等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饮食控制具体方案,根据病情指出原有饮食结构不合理之处及禁忌食物,指导家属在患者治疗初期进行食物烹调时要严格做到对食物进行称重,按量供给,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能量:以患者孕前体重指数<20、20~26、27~30 以及>30 为前提,根据孕期具体体重给予相对应的、适当的基本能量供给[7]。②蛋白质:主要来自蛋类、奶类、畜肉、豆制品类、鱼类及禽类等优质蛋白,占供给蛋白的1/2以上,总量控制在 1.5~2 g/(kg·IBW·d)(IBW 为理想体重)。 ③糖类:主要来自面、米等主食的糖类,占总摄入热能的50%~60%。④盐:盐摄入量控制在 5~6 g/d。⑤脂肪:主要来自肉类及烹调油等的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摄入能量的30%以内。⑥蔬菜、水果:蔬菜以绿色蔬菜为主,西红柿和黄瓜这类低热量蔬菜不限量,蔬菜供应≥500 g/d。水果要尽量少吃或仅限于柚子和猕猴桃,以代替部分主食(250 g的柚子和猕猴桃约相当于50 g主食)。⑦禁忌:禁食胡萝卜、粥等血糖生成指数相对高的食物。⑧进餐制度:个别特殊患者采用三餐一点制,即早餐、午餐、晚餐、点心,能量摄入量分别为 1 d 总热量的 1/5、2/5、1/5、1/5;其他患者均采取三餐制,即早餐、午餐、晚餐,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 d总热量的1/5、2/5、2/5。对患者实行饮食控制14 d后,若血糖水平仍然不达标则使用胰岛素给予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及相关生化指标、治疗结局。①血糖及相关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BG和PBG值,采用离子层析法检测HbA1c,采用GPO-PAP法检测TG值。②治疗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的 FBG、PBG、HbA1c、TG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 FBG、PBG、HbA1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FBG(mmol/L)PBG(mmol/L)HbA1c(%)TG(mmol/L)实验组(n=48)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8)治疗前治疗后10.62±1.68 6.51±1.51*#12.50±3.30 7.65±3.18*#11.67±1.46 7.02±1.07*#3.21±0.55 1.42±0.52*#10.65±1.70 8.69±1.52*12.52±3.31 9.79±3.20*11.65±1.47 8.54±0.98*3.23±0.58 2.35±0.54*
实验组治疗后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治疗结局的比较[n(%)]
据报道,世界各国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1%~14%,而我国的发生率为1%~5%。近年来,由于缺少运动、膳食结构不合理、孕妇逐渐高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8-1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持续高值,不能有效控制,长时间则会引起患者本身及围生儿众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与生命,必须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临床上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除采取胰岛素药物治疗外,运动治疗、饮食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饮食治疗则是妊娠期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合理的、科学的饮食控制方案对延缓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进展、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都有重要作用[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 FBG、PBG、HbA1c、T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后的 FBG、PBG、HbA1c、TG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似[7,14],提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个体化饮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且能够改善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颜碧明[15]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后期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对母婴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控制可以明显改善血糖情况,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窦亚芳.65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9):1111.
[2]梅铃.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5):540.
[3]Ramirez Torres MA.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experience at a third level hospital[J].Ginecol Obstet Mex,2005,73(9):484-491.
[4]唐伟,刘超,蒋须勤.妊娠糖尿病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3,9(10):623-624.
[5]Mahmud M,Mazza D.Preconception care of women with diabetes:a review of current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J].BMC Womens Health,2010,10(1):5.
[6]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94-1110.
[7]洪忠新,华鑫.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其新生儿血糖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14-1516.
[8]袁智敏,毛晓群,刘萍,等.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36-37.
[9]王守玲,邵梅冰,林晓秋.个体化的饮食与运动护理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108-110.
[10]宫振霞,陆玲玲.妊娠期糖尿病的综合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123.
[11]杨红琪,张金凤,蔡晓凤,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饮食管理[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2):56-58.
[12]蔡晓凤,陆云凤,沈峰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饮食治疗[J].护理与康复,2008,7(6):416-418.
[13]姚叶珊,曾丽玲,彭丽,等.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321-1323.
[14]梁若笳,姚志韬,蒋学禄,等.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9):698-703.
[15]颜碧明.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