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我们将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整理,确定了小班幼儿交往礼仪主题“有礼貌的好宝宝”的目标:能向老师、同伴问好、告别;在成人的提醒下,向熟悉的人打招呼;与长辈打招呼时,要弯腰鞠躬;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希望通过这些交往礼仪目标的实现,为小班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了解——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推进
围绕主题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了适宜的活动方案,包括儿歌“好宝宝有礼貌”,绘本故事《你好》,社会活动“礼貌小天使”,数学活动“请你尝一尝”,韵律活动“你好”,歌表演“对不起,没关系”,美术活动“蛋宝宝找朋友”,综合活动“大带小交换礼物”。
通过教学活动的推进,孩子们了解并学会了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如“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愿意尝试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与朋友打招呼,感受交往的快乐,为以后的运用做好了铺垫。如在语言活动“好宝宝有礼貌”中,运用互动、学习、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体会与老师、同伴交往的快乐。在韵律活动“你好”中,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从他们喜欢的小动物纸偶到人偶,再到熟悉的同伴,最后到相对陌生的客人老师,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与不同的对象打招呼,感受与别人共同交往的快乐。
二、熏陶——在多元化环境中滋养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不仅潜在地影响幼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在环境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室里主题墙上可爱、温馨的长颈鹿妈妈和宝宝都在笑咪咪地说“你好”,就连他们手里拿着的彩色气球都在开心地笑。每位幼儿也参与到了环境创设中,他们用彩色手工纸折叠成一朵朵小花,有他们画上的开心表情,并且小花也伸出“小手”在向大家打招呼。在语言角里我们还投放了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关于礼貌方面的图书。走廊主题墙上张贴着日常礼貌用语的配套图片。在孩子们每天必经的楼梯走道两边,我们选取了他们特别喜爱的小熊宝宝系列中的两个绘本《你好》和《大声回答“哎”》,将每一页图画放大、彩印之后张贴出来,发挥着环境的榜样熏陶作用。
三、理解——在生活中多角度渗透
《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环节,通过长时间的渗透,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如:每天来园,教师主动用动作、语言引导幼儿向教师鞠躬问好,教师及时回礼,给予鼓励和表扬。离园时,与教师、小伙伴打招呼。每天早晨桌面自选活动时,播放歌曲《快乐的一天》,耳濡目染,幼儿边听边唱边玩。点名前,师生集体问好。点名时,请幼儿起立双脚并拢答到。在幼儿园里,鼓励他们与认识的老师问好。在日常交流和对话中,提醒幼儿和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每天午餐前的引导性阅读环节,选择与文明礼貌相关的图书、故事讲给他们听,并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们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等等。
四、巩固——多途径开展家园合作
幼儿园与家庭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共同体,只靠单方面的努力,收效甚微。因此,家长在幼儿礼仪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共同引导幼儿达到主题活动的目标。因而,在开学初,我们就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我班礼仪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具体配合事宜,还带家长一起学习了这些基本礼仪;鼓励家长利用榜样熏陶作用,每天来园时引导幼儿与教师问好,与同伴打招呼;在家中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幼儿与长辈和熟悉的人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在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家长们在第一时间就给予我们积极的支持,每天早上,能看到许多家长和孩子一起鞠躬与老师问好;每天下午,能看到家长和孩子一起鞠躬与老师告别;一些家长还告诉我们,孩子回家看到爷爷奶奶比以前有礼貌多了,还鞠躬问好,爷爷奶奶都很感动……
五、运用——组织游戏时多策略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没有一点游戏经验,在刚开展游戏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还时常有争抢、混乱和哭闹发生,更别说在游戏中运用礼貌用语等礼仪行为了。这就需要我们在游戏的开展、组织、参与、评价中,运用多种策略,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引导他们运用礼貌用语,激发和鼓励他们良好的礼仪行为。
(一)充满活力的导入
在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精心设计游戏的导入部分,使之更好地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在游戏前集体演唱开场歌《你好》和《做客》,活跃气氛,巩固礼貌用语和礼貌交往的动作。另一方面,进行游戏前的讨论,引导幼儿讨论玩法,并针对上次游戏情况解决问题所在,提出新的要求。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地唱起来,一张张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快乐的笑容。
(二)启迪互动的指导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游戏经验缺乏,游戏过程中,需要教师扮演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用启迪互动的方式引发幼儿的思考、讨论并尝试操作,自然巧妙地指导游戏,发展游戏情节,协调游戏中的矛盾,并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引导,为评价及下次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一是观察发现,及时介入。唯有通过认真观察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给予恰当的指导,满足幼儿的需要。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如:“串串小吃店”中性格比较内向的子怡小朋友收过钱后,轻轻地和顾客说了声:“再见,欢迎你下次再来”,然后望了望我,我看见后赶紧给予肯定,并向她竖起了大拇指;(2)发生纠纷时,如:“乐乐唱吧“中几名幼儿发生争执,面对“点歌器”这个新材料争抢着要玩,我上前引导他们商量好顺序轮流点歌,几个孩子不再争执了,都在认真地唱着、演奏着……
二是设疑启迪,引导尝试。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我们给予启发、点拨,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思考、尝试。比如骏成拎着刚买的水果准备到娃娃家做客,可是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正在专心照顾宝宝没看到他,他站在“门外”不吭声,我走上前问:“去别人家做客,到了门口应该先做什么呀?可以怎么打招呼呢?”当幼儿大胆开口后,别忘了及时地送上鼓励。
(三)丰富多样的评价
在评价活动中,我们常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进行。善于发现游戏中幼儿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之形成一种风气,又不忘总结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扬长避短。
视频再现能够较清晰地呈现幼儿游戏时的过程,有效地帮助他们交流游戏的经验体会。活动中,畅畅是顾客,与“串串小吃店“的大厨和服务员正在进行游戏。游戏讲评时,孩子们都看得特别认真,从视频再现中孩子们既真实又清晰地知道了:顾客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大厨怎样根据顾客需要制作串串,服务员如何收钱,并且收拾好桌面。对于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评价和自我评价,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
经过一学期,幼儿已经能够较好地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每次游戏时,请表现突出的幼儿在讲评时情景再现,当小老师表演给大家看,并带着大家一起学一起说;请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并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在每次游戏结束时,幼儿共同评出“微笑天使”、“礼貌天使”,并给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小贴画,贴在他们的“存折”上。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激励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有更好的表现。
现在孩子都很喜欢参加角色游戏,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大部分的孩子能用“请、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友好交往,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连原先经常到处游荡、不知所为的幼儿,现在也能既认真又有礼貌地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