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宾
幽深的山谷尽头有一眼山泉,泉水甘冽醇正,沁人肺腑。人们上山劳作,总愿前来掬水解渴,临走时再装上一陶罐。
人们觉得泉水白白流走实在可惜,就在距山泉五步开外的缓坡下面挖了一个小水湾。山泉就像一把偌大的茶壶,总是把小水湾斟得满满的。每当三伏六月下大雨,山洪犹如蛟龙出涧。鱼儿有个嗜好,总愿趁此机会溯流而上,竞相觅食,有的就会游到这个小水湾。湾底有一些蚂蚱、天牛等昆虫的尸体,这等丰富的美味使得初来乍到的鱼儿乐不思蜀。当洪水消退,贪吃的鱼儿却无法脱身,只好在这里落脚谋生。水湾和泉边有好多泥螺,也不知它们何时从何处迁徙而来。
商老汉承包的山地就在这条山谷的尽头,这眼山泉自然而然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商老汉是个老实巴交、安分守己的庄稼人。他的儿子因患绝症早早离世,儿媳妇撇下一个三岁的孙子远嫁他乡。商老汉含辛茹苦地把孙子拉扯大,如今孙子已上小学六年级了。
前些年,思想守旧的商老汉按传统耕作方式种花生、栽地瓜,收人寥寥无几。那些头脑活泛、栽培苹果的村民一个个都发了。是的,管理一亩果园比摆弄五亩庄稼的收人还要多呢。商老汉也将那片山地全栽上了优质红富士苹果。他和老伴辛勤管理,果树长势茁壮,三年后就开始挂果了。管理果园必须浇水,商老汉因地制宜,就势将山泉下面的小水湾扩大加深。夫妇俩忙活了半个月,挖出了一个深达两米、两铺炕那么大的深潭。
适逢星期天,小孙子随爷爷上山劳作。歇憩时,他指着小水潭对爷爷说:“您看,这小水潭里的水藻绿莹莹的,里面竟然有小虾、泥螺、青蛙、鲫鱼、泥鳅等那么多种动物,这么有限的生存空间里,这动物都吃什么呀?”
商老汉说:“还能吃啥,无非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吃水藻吃沙呗。”
小孙子说:“这就叫食物链吧?万一缺失一环它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咱们可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个‘绿水潭,让这个小动物的世界一直存在下去!”
商老汉吸着老旱烟,连连颔首,表示同意。
管理果园需要打农药,要按一定比例把农药兑上水喷洒。农药大多含有剧毒,起初,商老汉甚是谨慎,总是远离小水潭合药。可有时匆忙,就顾不了那么多,直接用盛药的水桶在小水潭里提水。有的邻居也过来挑水打药,免不了也这么做,时间长了小水潭或多或少受到了污染。
果园很快进入盛果期了,春夏两季要打好多遍药,商老汉夫妇就显得忙碌了,情急之下,索性将合药的水缸安放在小水潭边上,这样取水便捷,打药省事。然而,有时药水溢出水缸,直接渗入潭里;有时商老汉在潭里涮药瓶子,如此这般,小水潭受到的污染更严重了。
这天小孙子前来帮忙打药,见‘绿水潭里有几条翻着肚皮、苟延残喘的小鱼,不由得怦然心动,对爷爷说:“您看,咱这‘绿水谭到底被污染了,快要变成‘黑水潭了,这些小鱼小虾哪能承受得了,照这样下去,很快就会绝迹的!”
商老汉不以为然,“这么几条小鱼,是死是活对咱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到秋后咱的苹果能卖大钱,那就谢天谢地啦。”
正如小孙子所说,又过了一段时期,小水潭里果然不见小鱼小虾的踪影,唯有山泉到小水潭之间的泉流里尚有小虾和泥螺,因为那是活水,依然清纯。
这一天,小孙子坐在潭边对爷爷说:“人们都在滥用农药、清洗剂什么的,好多河流里的小鱼小虾都绝迹了。倘若地下水也像这个小水潭一样受到污染,人类势必要遭殃啊!”
商老汉说:“天塌众人顶,过河有矮子,你想那么多干啥,咱管理好自家的果园就行了。”
小孙子不便顶撞,就十分专注地盯着潭底,俄顷便惊叫起来:“爷爷您快看,那些沤黑的树叶下面有一条大鱼!”
商老汉不屑一顾地说:“这小水潭里怎么会有大鱼,也许是一只蟾蜍吧?”
“我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一条大鱼嘛,看样子有点儿像泥鳅。”
商老汉说:“这还贴点谱儿,泥鳅最抗折腾,即便潭水臭了,也照样存活。”
天遂人愿,这年秋后,苹果行市特好,商老汉收入了不少钱,高兴得不得了。
商老汉一门心思想着赚钱,对小水潭的污染状况熟视无睹,那里成为一个十足的“黑水潭”了。
转过年春天,天气持续干旱,商老汉和老伴将抽水机安放在小水潭边上,抽水浇果园。恰好是双休日,小孙子也来帮忙。没到晌午,小水潭就被抽干了。商老汉手持铁锨跳进小水潭里将淤积在潭底的烂泥清理出去。正清理着,蓦地发现烂泥中有一条大鲇鱼,商老汉喜出望外,小孙子说的不假,果然有条大鱼!他一把抠住鱼鳃,掂一掂,好家伙,足有一斤半重。小水潭里竟然会有这么一条大鲇鱼!这可是个好兆头哇,明年肯定会发大财!
中午,老伴将鲇鱼刳开拾掇得干干净净,加上作料,上锅炖好。小孙子嫌鲇鱼有土腥味,只吃了一点点,老两口却大饱口福,几乎连汤都喝了。谁承想没等拾掇碗筷,一家三口皆口吐白沫倒在炕上。幸亏前来串门的邻居发现得及时,待村民们闻讯赶来把他们送往医院时,商老汉和老伴已经一瞑不视了,唯有小孙子奄奄一息。
人命关天,公安干警火速赶到。经过排查,午饭吃的这条鲇鱼有重大嫌疑,问及在场的村民,这条鲇鱼从何而来,村民皆茫然不知。侥幸活命的小孙子苏醒过来后,详细地叙述了这条鲇鱼的来龙去脉。
村民们听了有些懵懂。法医耐心解释:“这条鲇鱼之所以得以存活,缘于它的生命力顽强。也许这鲇鱼时常于夜晚挣扎着爬到山泉里喝清纯泉水,吃残存的泥螺,天色微明就返回潭底扎进淤泥里不露面儿。时间久了,它虽然适应了这种环境活了下来,但是它的体内也积攒了不少毒素,结果让这一家三口吃了,便酿成了这个悲剧。”
真相大白,人们面对惨状,心有余悸,继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责任编辑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