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建设初探

2015-09-06 10:36曹策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高校教师

\摘 要:文章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现状出发,结合高等教育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的。以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日常性等特点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教师如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阐述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里的重要性,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从自我审视和反思,提高认知能力,强化爱心和责任恪守职业道德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加强对专业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通过科学的心理检测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丰富课余生活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伴随着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传播途径也日趋多样。通过各式途径传播的文化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据实而论,大众传播中的文化夹杂消极、低俗的文化成分,这些负面的文化势必会对心理素质不成熟,辨别能力尚待提高的大学生产生影响。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全国高校中因为焦虑、自闭症等心理因素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大学生现象,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导者,能够自觉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能够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给学生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危机的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建设的现状

1.目前高校管理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往往是在学生因为心理原因出现了自杀等恶性事件后,会一段时间内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做一些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的恶性事件逐渐淡化后,心理健康教育也就“逐渐淡化”。有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有事管一阵,无事关注少”的阶段,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预防的常态化建设。从这个一方面而言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非常有必要。

2.虽然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解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的矛盾。

3.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不认为心理问题是个问题。在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具备一定阅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其心理素质大部分都具备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比较在蜜罐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缺少生活的磨砺,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社会中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对待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教师科学的去对待。

4.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总所周知,青少年在一定年龄阶段应该形成一定的人格特征,但在目前应试的背景下,唯成绩论使得学校和家长忽视了青少年正常的人格形成。当学生步入大学以后,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有一部分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人格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影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健康危机的发生。而当学生自己面对自己的心理危机时,大多会束手无策而选择自我调整,这样往往会大大增加学生心理危机的隐性存在。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校在谋求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面对的工作压力任务也在不断增加,对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导致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这种人文关怀的缺失,势必会带来连锁反应,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而对于正处于心理成熟期的大学生而言,缺少人文关怀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作为学校缺少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时代变化了,在校的大学生心理活动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变化。现在在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都是一定阅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在生活的历练中心理素质大部分都。相比较70后或年龄更长的教师,90后大学生甚至于00后,缺少生活的磨砺,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社会中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3.教师自身心理问题的困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群体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根本转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教师必须要走在时代的前沿,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教书育人。另一方面新时代要不断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需求,还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研究应对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越来越重要。

4.在“术业有专攻”学习习惯下,教师对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动力不足。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缺少不了掌握科学的心理学理论。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建设的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校可通过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重视学校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牢牢把握住正确的奋斗目标,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有用之才。

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首先,要善于审视和反思自我成长的经历。一方面,人们成长和经历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心理素质。对于人们而言,这种成长和经历绝大部分是正面的,但同时也会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只有不断地审视自我,不断调整,才会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只有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很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推己及人”,教师在反思自我心理状况形成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方式、方法,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形促进心理健康。

其次,提高认知能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个具有成熟心理素质的人,无论外界多复杂,总能看到所发生的事情的关键所在,总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途径。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教师面对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时做出恰当的判断。也能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需要采取的措施。endprint

再次,增强爱心和责任心。对于一名高校教师而言,一方面,要有大爱,要关爱学生、关爱身边的人、关爱家人、关爱自己。体现在工作当中的是对每一位学生尊重、热情,无论身份、地位、贫富、美丑,倾尽全力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扰。另一方面,明确责任,采取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认真了解你所帮助的学生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多的收集材料,切忌主观臆断、走马观花、草率决断。

最后,恪守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尤其专业性,而言有他的特殊性,与之而来的就产生对一职业的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可能接触到求助学生的隐私,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守自己接触到的求助者的各类隐私不外泄。更不能拨弄是非,给他人及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它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力量,也是心理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更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后,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干预的先锋。实践证明,组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反应快的心理咨询机构,可有效的防止各类心理危机引发的恶性事件。随着人们对心理科学认识不断提高,心理咨询也被更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全国各大专院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甚至有条件的中学也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3.通过科学的心理检测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具体的做法是对每年人校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可能有心理症状的学生,组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主动约请他们,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汇总面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确诊出约谈对象的心理危机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科学的预案,防患于未然,尽量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另外,有一点应特别注意,即在进行普查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不迷信普查的数据,只是将数据用作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危机存在程度的参考,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要注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勤于观察,避免误诊。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促进大学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氛围

就大学生群体而言,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仍然不成熟。其在这个年龄阶段特点是,生理成长快且趋于成熟,但往往是心理素质的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这一群体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健康的校园环境,而这一环境中的校园文化生活所形成的氛围,对他们心理素质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结语

近几年教育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都力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和地方由于主客观等条件限制,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杀等恶性事件还有发生。笔者认为在各项客观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应该积极调动全体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通过课堂,适时、适量的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心理咨询的建设;通过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防微杜渐,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此外,也要引导大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各项文化生活中去,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学校的各个层次,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网络,形成一道因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屏障。

参考文献:

[1].姚芳传、王克威主编.精神科查房手册[C].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梁光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2010(3):121-125.

[4].李忠民. 代显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5].罗  希.心理行为训练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1(3).

作者简介:曹策(1978-9),男,籍贯:陕西西安人,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安外事学院思政部教师,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高校教师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