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黎敏 李仕伟
促户籍同城化盼普惠式民生
□ 文 / 黎敏 李仕伟
户籍制度与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保、教育、卫生计生、住房保障、交通、旅游等息息相关,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深化改革的蓝图上,户籍同城化占有极为重要的篇幅。2014年10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户籍同城化方案》(简称《户籍同城化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户籍同城化全面启动,并陆续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方案的扎实推进,在北部湾经济区内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内,实现以人为核心的资源要素流动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管理便利化的普惠式民生目标将成为可能。
在2013年3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户籍同城化被描述为“是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改革的龙头,是释放新的红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有益探索,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足见户籍同城化对于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的重要性。而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迫切需要破除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公共服务的普惠式发展,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的差异化、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实行的户籍同城化范围主要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涉及人口约1300万。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然介绍,户籍同城化的改革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消除北部湾经济区内阻碍人员、资源自由流通的体制来进行。
如推进城乡户籍“一元化”,农民、市民都是“居民”;放宽户籍迁移条件,允许跨市累计工作、参保和居住连续年限,经济区外来人口不再“白打工”;统一社保、就业服务体系,跨市也能领社保,就业渠道更畅通;开启医检“直通车”,一张检验单,四市可互认;放宽异地购房和住房公积金贷款限制,住房公积金异地享同城联贷;推行交通“一卡通”,旅游待遇同城化,拿相同的卡,看不同的风景。除此之外《户籍同城化方案》还涉及车辆管理便利化、农村产权制度等 9项 22个方面,全新的政策红利将普惠经济区内的民生发展,给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与便利。
宏观规划,具体着力。魏然副秘书长说:“结合经济区发展实质和广大群众的现实需求,广西将户籍管理同城化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的突破口,重点推进。”
目前,在北部湾经济区户籍同城化方面,户籍管理同城化率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经济区范围内已全面实施了城乡统一的“一元化”户籍登记制度,跨出了消除城乡差别关键的一步;截止2014年11月30日,四市为一万多群众提供跨市迁移户口网上审批便利化服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居民异地办理和补理身份证无需往返原户口所在地,在经济区任何一基层派出所都可以直接办理;同时实现了跨市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赴港澳商务签注免“异地核查”等,提前完成北部湾经济区户籍管理同城化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户籍管理同城化成为继通信、金融、社保同城化之后又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为新时期北部湾经济区深化改革、推进同城化发展、重视民生建设开了好头,树立了榜样。
魏然副秘书长表示,推进北部湾户籍同城化改革,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以人为核心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家级重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公共服务差异,让经济区的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的规划,2015年要初步建立经济区基础设施管理同城化运行机制、产业同城化发展机制、资源要素市场同城化建设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推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同城化协同机制,促使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在经济区内自由流动。如今,随着经济区户籍同城化工作取得的可喜突破,北部湾经济区的同城化将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