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江与海的握手之地
雨季时,丰富的水源让河流三角洲的稻田得以灌溉,加上三角洲冲击平原土壤肥沃,水稻产量远比其他地区高。水稻种植的发展,使社会与文明的发展成为必然。
● 伊洛瓦底江出海口西临孟加拉湾,南接安达曼海,附近同时有多条川流入海,因而形成独特的景象
伊洛瓦底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河水退潮之后进入旱季(11月到次年2月),涨潮时进入雨季(5月到9月)。伊洛瓦底江从第悦茂以下是下游河段,第悦茂至缅昂是下游谷地,缅昂以南,伊洛瓦底江呈伞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达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三角洲从勃生河口以东至仰光河口,面积为3.24万平方公里。雨季时,丰富的水源让河流三角洲的稻田得以灌溉,加上三角洲冲击平原土壤肥沃,水稻产量远比其他地区高。水稻种植的发展,使社会与文明的发展成为必然。
三角洲地势低平,河道成网,是缅甸全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是缅甸全国稻米的第一中心,享有“缅甸谷仓”的盛誉。缅甸全国有耕地240多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230多万公顷,而三角洲则几乎占缅甸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占三角洲面积的2/3以上的伊洛瓦底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就有180万公顷,每年产的稻米居缅甸全国首位。大米是缅甸人民的主要粮食和出口商品,也是缅甸的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缅甸是世界稻米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稻米总贸易额的40%,故有“稻米国”之称。二战后,稻谷生产发展较快,目前年产量已达1400万吨,约相当于战前年平均产量的两倍。但近年来因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大米出口量开始减少,仅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1.5%左右。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经常受到海洋风暴的袭击。2008年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让人数达600万人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成了重灾区。纳尔吉斯引发的风暴潮高达3.5米,因三角洲地域广阔,地势低平,以致海水倒灌,风暴潮上岸之后势不可挡,整个三角洲地区沦为泽国,超过100万缅甸人无家可归。
距离那场灾难已过去6年时间,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上的水稻从嫩绿到金黄又经历了6载轮回,曾经被摧毁的家园也慢慢重建起来。日夜川流不息的伊洛瓦底江继续无私地滋养着这片土地,养育着世代信奉这条河流的子民。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当地人说:“缅甸人都信佛,失去的东西,我们不会太悲伤,只求佛保佑来世的生活更好。”
89% 的缅甸人都是佛教徒,川流不息的伊洛瓦底江教会并引导了他们:所有的缘起,终将过去。河水诉说着其从冰雪中的起源——覆盖在西藏喜马拉雅山顶的冰川,奔流穿过高地的丛林,穿过缅甸中部被太阳烤焦的平原,到达肥沃平坦的三角洲地区,然后继续奔向海洋,最终注入安达曼海的悠悠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