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爽
南京大戏院听历史的乐章
文/赵爽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听戏和看电影就是上海市民最爱的娱乐和消遣方式之一。那个时候,老上海的大多数演出,都集中在戏院进行。因此,当时的戏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现身沪上。时过境迁,在今天的上海,当时成为重要演出场所的戏院已所剩无几,而曾经的南京大戏院,如今的上海音乐厅便是其中一家。
南京大戏院由建筑师范文照设计,1930年3月26日晚正式启用。戏院外部是石子墙面,上部为红釉带褐砖的清水面。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6根合抱的大理石圆柱,气度不凡。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门厅处气势辉煌的旋转扶梯,给人以欧洲皇家殿堂的感觉。拾阶而上,高贵华丽的气息跃然而出。可以想见,当年曾有多少达官显贵、绅士小姐步入其间,演绎一段又一段浪漫的故事。走进观众大厅,金碧辉煌的穹顶再次让人眼前一亮,据说这是用24K金箔镶贴的。
南京大戏院建成前后适逢电影从默片向有声电影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戏院在建造时十分注重配音和配乐的播放效果。为此,美国西电公司为场内的墙壁和柱子做了特殊的设计和处理,使得场内的音效极佳,加上能够容纳1540名观众,南京大戏院当之无愧是当时的上海滩上最豪华的影戏院。这里也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好莱坞大片的戏院。据说,当时在欧美上映的电影,不出一个星期便会在南京大戏院上映,当时上海作为世界级大都市的地位,可见一斑。
1950年,南京大戏院改名为北京电影院,但仍以放映20世纪福斯、米高梅等电影公司的电影为主。1959年,北京电影院被选中举办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于是又改名为上海音乐厅,并一直沿用至今。
上海音乐厅所在的延安路旧称爱多亚路,是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因此也为它带来了不少人气。2002年,因为延安路的拓宽建设,上海音乐厅告别了原先的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了66.46米,抬高了3.38米,并同时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工作。经过清洗,上海音乐厅的内外部墙面的颜色又恢复到了建造初始时的样貌。2004年10月1日,平移后的上海音乐厅再次开门迎客。新与旧的完美结合,仿佛打开了记忆之门,这里是时光的轮回,也是历史的倒影。
经过改建,上海音乐厅大体上恢复了当年的面貌,淡雅庄重的色彩与其演绎的古典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重新开业后的上海音乐厅继续坚持专业化的定位,以高品质的古典音乐演出为主,包括交响乐、室内乐、独奏、重奏、中国民族音乐,以及爵士乐等等。上海音乐厅绝佳的音响效果也得到了众多中外艺术家的认同。这也使上海音乐厅连续十多年成为著名的“上海之春”音乐会的主办地,在音乐家和爱乐者中声名鹊起,成为在上海欣赏和演奏古典音乐的第一选择。
如今,上海音乐厅在它的新址上静静伫立,迎来送往一波又一波音乐的爱好者。就跟80多年前其刚建成时一样,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主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图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