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唯实勤政的典范

2015-09-05 06:31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请假条陈云食堂

陈云,唯实勤政的典范

【编者按】

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为落实这一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鼓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年轻人向陈云同志学习,本刊特与位于陈云故乡——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的陈云纪念馆共同策划此次系列选题。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实际上,不贪腐不滥权只是为官做人的底线;为官一任,“在其位谋其政”只是基本要求;而“为官不为”则是失职渎职,其危害甚至不亚于腐败。陈云同志任职期间积极谋事,勇于追求真理,敢于担当,仗义执言的精神和勇气,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为革命奋斗到‘翘辫子’”

1938年3月,曾与陈云谈过话的宋平回忆说:“大批青年怀着抗日救亡的激情来到延安,他们向往共产党,但对党的性质、纲领并不甚了解。我当时已经入党,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在一些问题上也若明若暗,还不能说思想上完全入党了。”因此,陈云认为:“这就需要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加强对新党员的思想意识的教育。”

因此,在当时的形势下,陈云从党员理想信念的角度出发,于1938年春在抗日军政大学作了报告,指出:做一个革命者,就要准备为革命奋斗到底。什么叫到底?就是到人死的时候,上海话叫“翘辫子”的时候。因此,做革命者,第一要了解革命道理,第二要做好长期苦干的准备,第三要有牺牲精神,不怕铁窗、杀头,也不为名利和升官发财。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相矛盾时,要服从革命利益。要安于职守,克服只喜欢做上层工作而不喜欢做下层工作的倾向。同志们的知识还只是在书本上、课堂上学来的,真正的学习还只是一个开始。

这次课上报告的内容是非常严肃的,关系到对新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但陈云用风趣的上海方言“要奋斗到翘辫子”来形容一个革命者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和气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陈云又对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围绕当时“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的问题组织延安各机关、学校开展了一场讨论。

一个理想信念,一个遵守纪律,是陈云对新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看得最重的两个问题,也是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前提。

就这样,在中共中央及以陈云为部长的中央组织部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各地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到1938年底,党的组织有了最大发展,全国的中共党员人数从4万多增加到50多万,许多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区都建立起党的组织和领导机构。这支力量,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人后来还成为了党在各方面工作中的骨干。

陈云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共产党人,他用一生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观和纪律观,用毕生精力来完成自己的共产党员使命,建立了卓著功勋,真正做到了为革命奋斗到“翘辫子”!

1942年3月,毛泽东、陈云等在延安。

“这个人是很勇敢的”

“大跃进”是在激烈批评“反冒进”的气氛中发动起来的。在其初始阶段,陈云是作为一个“反冒进”的检讨者投入其中的。基于维护中共中央、毛泽东决策的一致性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他也真诚地希望“大跃进”能够推动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发展得更快一些。但是,当他看到高指标、浮夸风盛行,“以钢为纲”,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引起经济失衡、市场紧张时,他便不顾再次被批评为“思想右倾”的可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坚决力主要降低指标和保证质量。对此,毛泽东曾给予过他高度评价,说:“特别是他,懂得较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活。”“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并称赞说:“他这个人是很勇敢的,犯错误勇敢,坚持真理也勇敢。”

陈云的坦诚直言还突出的表现在他1978年11月12日在中共中央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本来这次会议的讨论内容主要是经济和农业问题,但是,陈云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和原则,他的发言远远超出了会议之前设定的议题。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广”的问题进行处理。比如,薄一波等同志出反省院问题,陶铸、王鹤寿的历史遗留问题,彭德怀的骨灰和党籍问题,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定论问题等都必须给出明确的定论。陈云的这次石破天惊的发言,引起了所有参会者的广泛认同,从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先河。

同毛泽东的评价一样,后来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陈云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他这一生一方面小心谨慎,一方面又很硬。他还举例说到:“1962年七千人大会时,毛主席要我讲话,我不肯讲,主要是和稀泥这不是我陈云的性格,同时不能给毛主席难堪。在陕西组的会上讲了‘交换、比较、反复’。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我也是顶的,讲了彭德怀的问题,超出了当时华国锋关于平反冤假错案不得超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界限。”

看得出来,陈云所说的“硬”和毛泽东所说的“这个人是很勇敢的”,其实质是一样的。这主要体现在:陈云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历史自觉和他对党和人民事业自始至终的坚贞不渝,以及他不论身处逆境顺境,都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高贵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旧故我”四个字,既是他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骨所在,也是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追求所在。

陈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是非分明的处事原则,坚决反对怕矛盾、怕得罪人的“和稀泥”老好人。他在早年时就在党内以心胸宽广而著称。他认为,在讨论任何问题时,不要被感情左右,要冷静思考正误,也不要上纲上线,随意给人戴一顶“左”或者右的帽子,要允许每个同志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搞“一言堂”。他还要求共产党员要看问题尖锐一些、客观一些,不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陈云认为,在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才能保持党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才能使社会风气好转。如果党内风气不正,都不坚持原则,患得患失,只为私利出发,那么党风是不会纯洁的,党组织可能丧失先进性,甚至败坏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优良党风。

“一张请假条”

马骏同志:今天廿四日下午三时食堂班组会,我因事不能参加,请假。明日(廿五日)食堂班组会,我准时参加。请告食堂同志。

陈云

廿三上午

这是1970年陈云在江西“蹲点”期间写的请假条。这张请假条上简明扼要地注明了时间、事由等信息。

1969年10月,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云被下放到江西“蹲点”,安排住在 南昌青云谱的福州军区干休所,并就近在相隔约一公里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调查,其间,在听取工厂负责人对厂里情况介绍时,陈云边听边记,偶尔插话询问企业管理、流动资金使用、勤俭办厂、职工生活等问题。来厂不久,陈云便先后到铸工、金工、容器、机修、锻工等车间,看望那里的工人,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同他们一起参加班组学习。他还分别同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第一线工人、现役与退伍军人、医务与教学人员、炊事员等作个别座谈,前后不下100余人次。在和大家座谈时,陈云再三表示:“我过去下基层不多,这次到你们厂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搞点调查研究,希望你们多帮助。”从一次次与工人们的交谈中,陈云深入地了解到基层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1961年1月,毛泽东和陈云交谈。

在两年七个月的时间里,已是花甲之年的陈云除了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调查外,还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召开座谈会,找基层干部、工农群众谈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不辞辛苦、成年累月地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人民生活改善的领导作风,给江西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云还常以普通工人的身份深入到工厂车间参加工人班组会,多达数百次,对勤俭办厂、改善劳动环境、库存状况等问题都从实际调查出发,把大家意见中有建设性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向厂领导反映,帮助其改进工作。

陈云认为,一个工厂办好食堂很重要。食堂办不好,很难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就很难上去。1970年4月间,陈云特地在食堂蹲点半个多月,仔细查看炊事用具及蔬菜的卫生状况,多次召开食堂管理员、炊事员座谈会,参加食堂班组政治学习会,发现部分炊事员不安心工作就同他们谈心,语重心长地做思想工作。其间因事因病不能去工厂时,他都会事先请假。当时在该厂办公室任职的马骏,被厂领导指定负责陈云的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他回忆说:有一次是原定参加食堂炊事班的政治学习,陈云因临时有事不能按时参加,他便用一小块《红旗》杂志的封面纸写了一张请假条,由警卫员送到厂里来请假。其实他完全可以让秘书给马骏打个电话说一声就行了,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毫无“中央首长”的架子。虽然只是一桩小事,但也正是这一张小小的请假条,充分体现出了陈云严谨的组织纪律性和对食堂炊事班政治学习会的重视。

陈云纪念馆布置精美,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陈云曾说过,“遵守纪律首先要从自己做起”,“遵守纪律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口头上说遵守纪律是容易的,困难的是在实际行动上真正遵守纪律”。这张再平凡不过的请假条,与陈云一生的功绩相比似乎很不值得一提。然而,就是这张请假条,却有一种莫大的震撼力:共产党人的人格的高尚和伟大。陈云从不高高在上,不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而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尊重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群众中最普通的一员。一张请假条,让人们从细微之处再次感受到陈云严谨的工作作风。

猜你喜欢
请假条陈云食堂
请假条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请假条
食堂
My plan for new term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