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冰之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然成为我国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两化融合的推进,“互联网+”、O2O、互联网金融、工业4.0等新机会、新模式、新理念的出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更加注重数据价值——数据驱动服务和创新,构成智慧城市核心优势。
更加重视平台作用——链接与创新政府、企业、公众的互动关系。
更多探索创新模式——PPP模式,寻求合力共建共享共赢思路。
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更加注重运营、形成一条龙服务。
更加注重应用与产业协同发展——在应用中促进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带动应用提升。
对认知要深入思考哪些是基础的、关键的、全局性的工作,以及如何来做好。
参与主体——政府、集成商、平台类、运维类、项目与投资类。
建设方式——合作机制,各种主体、技术、资源的融合。
突破点——云与数据中心、在线办事能力、产业化。
新特点——地产商转型、运营商拓展、平台企业介入、投资机构参与,更多新参与者,各有优劣势,还有很多重复和低层次竞争。
技术在进化和强化——云大物移智成为城市的基本标配。
需求在显性化——本地公众和企业的需求在日益增强。
外部压力在增多和增强——城市治理、管理、运营——团队、制度、规范。
外部压力在增多和增强——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在形成。
当前阶段三个特征判断:
广泛的试验和试错阶段;
创新发展和遍地开花的阶段;
各种资源整合和参与者竞争合作的阶段。
总体上还在探索中,会有很多的先驱者,因为,总体方案设计、技术集成和运营发展能力对每个参与者都是巨大的挑战。
技术还在快速进步、融合和创新中;围绕数据流动进行流程设计;驱动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应用。
智慧城市成功的标志之一是留住和吸引年轻人的能力。创新创业的主攻方向是智慧经济。智慧经济是智慧城市的极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留住和吸引年轻人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城市再升级的主要要素。
互联网经济及其相关领域成为年轻人创业和就业的乐园。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注册资本20.66万亿元。新登记注册企业365.1万户,同比增长了45.88%。
政策持续利好。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相继出台。社会认知度高。到2014年末,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241个)、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出台。标准委计划在2015到2018年之间,制定41项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标准规范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等。
社会参与良性互动。政产学研社均在积极参与。
持续运营机制:与安全持续健康运营适应的保障机制。
绩效产出能:经济效益、投资回报能力。
服务感知能力:社会效益,老百姓的使用效果。
关键性问题:技术支持能力不足;大型系统管理能力挑战;数据开发能力和制度环境。
减少探索成本——高水平、高起点、路径选择、自觉性、盲目性。
丰富学习要点——整合资源、方案设计、实施建设、运维发展,商业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关键。
措施——统筹、生态、协同;边界——应为、可为、好为、能为;目标——把握自身目标,同时为其他相关目标做支撑。
众志成城 众智成城 众资成城 众技成城。加快目标、理念、资本和技术的融合,为实现心中最美好的智慧城市而共同努力!建设智慧城市、见证智慧城市、享受智慧城市,为人类城市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