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璐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眼下,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三个最关键的特点,一是速度放缓,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创新驱动。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提速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资源重新整合,有利于增强创新活力,有利于驱动传统产业升级。行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给建筑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在新形势下适应当前城镇化建设需要,探寻适合产业特色的发展方式。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认为,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筑业要以推广信息化促进企业进步和项目发展,加快推进成果转化。目前,建筑行业强调走集约、智能、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实际上,创新驱动发展包含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科技进步,二是管理方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继续坚持以开发为基础,把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结合作为企业持续发展,加快科技扶持,培养高端人才,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功能,适应新常态情况下多项目、大投资、高科技的趋势。
同时,建筑行业也要逐步健全完善由政府规划、行业指导、企业为主体,深度灵活、良性互动的创新核心体系。创新核心体系的关键就是依托大项目逐渐开发、研究、应用复杂关键技术,进一步加快促进和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2007年3月,建设部以《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形式,首次对全国264家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明确提出信息化要求。由此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也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热门关键词。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仍是加快、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还要对BIM技术、移动应用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入应用。
众所周知,信息化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方式的指导驱动力量,而BIM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已经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同时,建筑行业也要进一步建立促进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果、试点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推进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建立技术研究应用与标准制定有效衔接的机制,促进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围绕主业,聚焦核心价值链,从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上转型升级,从依靠关系竞争力向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从追求“资源获取能力”向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转型升级。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推动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打造科技型、效益型、集约型、精益型的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
未来一段时间,建筑施工企业还将以绿色施工为主。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深化项目战略,全面推进项目责任制,是建筑企业突出重围的“不二法宝”。建筑施工企业要推进项目管理的责任落地,坚持项目责任制为载体,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升项目管理创新。
项目责任制是上世纪80年代为推进管理经验对项目的基本制度,项目责任制具有理论创新性、对象主体性、内容传染性等特点。当前最关键是要进一步明确项目主体,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意识进步。建筑施工企业从优化项目管理入手是企业实现资源配置能力提高的必然途径。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统揽全局,在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下,集成地管理项目。建立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企业集约化经营”与“项目精益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框架机制,促进资源效用最大化,全面提升工程项目履约能力,切实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实现建筑施工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企业管理升级的目的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效益显著提升。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拥有领先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是企业管理升级的重点。从追求“资源获取能力”转向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是施工企业管理升级的方向。集约化经营和项目精益化管理则是施工企业管理升级的有效手段。
如今,建筑业总产值已经接近国家GDP的7%,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但行业仍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的状态,企业仍有很多“诟病”制约发展。对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转型升级,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差异化能力。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从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价值链分析,可以着重从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技术能力、融资与财务能力、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六个方面下大力气提高竞争力,并逐步整合成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