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堂洲
(上杭县林业局)
ArcGIS在生态公益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林堂洲
(上杭县林业局)
本文结合上杭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验,阐述了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制作、“占补平衡”管理、监督检查、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等方面的应用,以期通过高科技手段管理好上杭县的生态公益林资源。
ArcGIS;上杭县;生态公益林
2001年上杭县为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林策发 [1999]191号文)和《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细则》的要求,将上杭县分布在汀江、旧县河和黄潭河两岸及其源头,棉花滩电站上游库区,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自然保护小区,国家森林公园,高山陡坡及其生态极其脆弱地带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形成了“五区二线三个点”的生态公益林区域分布。全县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52470.9hm2,签订界定书652份。通过区划界定,加强了上杭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近几年我们将ArcGIS程序应用于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制作、生态公益林“占一补一”管理、非法占用生态公益林监督检查以及生态公益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等各方面,使上杭县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现阶段上杭县的生态公益林数据准确、图表册齐全、来龙去脉清楚,ArcGIS程序在生态公益林管理中起到了“管家”的作用。
ArcGIS程序的应用,使得制作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变得简便快捷,制作出的分布图更加美观。制作分布图只需在ArcGIS程序添加林业基本图,然后利用属性数据库中的属性选择功能将生态公益林小班选择出来,再根据所选要素创建图层导出数据,即可生成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再打开图层属性中的符号系统,使用生态级别字段中的唯一值绘制类别,就生成了一幅可以区分生态级别的生态林分布图。图1是一幅用ArcGIS程序制作的上杭县珊瑚乡生态公益林分布图。
图1 上杭县珊瑚乡生态公益林分布图
按照中央和省有关生态公益林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使用生态公益林必须实行“占一补一”制度,为确保我县生态公益林占补平衡,我们将一些符合生态区位条件的商品林预先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作为补进生态公益林的储备库,并在ArcGIS程序中建立补进生态公益林图库。另外将每年度建设项目使用生态公益林情况用ArcGIS程序建立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图库,在年度资源建档时进行建档变化,在建档图上将已办理征占用的生态公益林区划到非林地,同时在储备库中区划出相应面积的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表1为补充界定生态公益林一览表(数据库)范例。
表1 湖洋乡湖洋村补充界定生态公益林一览表(数据库)
图2为在ArcGIS程序中制作的2012年建设项目使用生态公益林地位置图。
图2 2012年上杭县建设项目使用生态公益林地位置图
将遥感影像反映出的疑似生态公益林非法占用图斑勾绘出来,以及当年遥感影像与上年度遥感影像对比生成的变化图班,提供给管辖和建档单位调查核实,或者利用这些遥感影像判读出的变化图斑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调查漏洞,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效率,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监督管理检查。图3是用ArcGIS程序将两个年度的遥感影像对比发现的变化图斑。
图3 当年度遥感影像与上年度遥感影像对比变化图斑
4.1图库一一对应检查
利用ArcGIS程序的关联、属性选择、关联表、切换选择等操作可以查找生成有图无库小班一览表和有库无图小班一览表,还可以利用表操作中的汇总功能查找出图层中的重复关键字小班,然后将这些不对应和错误小班一个一个核对修正,最后达到图库一一对应。
4.2其他错误变化检查
(1)在ArcGIS程序中用上年度的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去裁剪当年度的资源建档基本图,可以检查出是否有生态公益林小班错误区划为商品林或非林地的变化。
(2)在ArcGIS程序中用当年度的生态公益林分布图去裁剪上年度的资源建档基本图,可以检查出是否有商品林或非林地错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变化。
对于检查出的错误变化在当年建档或次年资源建档时进行修改。
随着林业进入信息化时代,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ArcGIS程序管理生态公益林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精度和工作效率,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方法,以期通过高科技手段管理好上杭县的生态公益林资源。
[1]庞丽峰,毛炎新,唐小明.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管护系统建设[J].林业资源管理,2012,7(6):125~128.
[2]王耀建.基于GIS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评价信息系统设计[D].2011,5(12):58~59.
F326.2
A
1005-7897(2015)09-0061-02
2015-9-1
林堂洲(1968-),男,汉族,福建上杭人,中级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