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上云
上个月,有一位妈妈手持过敏原筛查报告前来门诊咨询。她的孩子因为患有湿疹,需要查清湿疹的原因,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过敏原的筛查。筛查报告显示,孩子对牛奶蛋白、三文鱼和鲈鱼过敏。妈妈见此报告后,非常紧张和焦虑,不知到底该给孩子吃什么食物为好。我告诉这位妈妈,报告显示,只有三种食物孩子吃了有可能过敏,你为什么不给孩子吃其他不过敏的食物呢?妈妈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似乎没有听懂我的话,又似乎不太相信我的建议,嘴里反复问我:“你说她到底能吃什么食物?”从她的疑问中,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位妈妈为什么不敢给孩子吃其他食物的焦虑所在——她没有正确解读这份过敏原筛查报告的含义。
筛查过敏原是为了筛查出可能导致孩子过敏的原因,并加以规避和防范;但这还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个人以为筛查出过敏原,是为了让家长更加放心地让孩子去接触那些多数的非过敏原物质,更为放心地让孩子去吃那些完全健康的食物,更为安全快乐地让孩子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安全大胆地去探索整个世界。
上面这位妈妈由于片面地解读了这份过敏原筛查报告,眼中只看到了三种可能过敏的食物,反而忽略了绝大多数可以吃的食物。结果将筛查过敏原视同孩子的一张食物禁吃令,而不是一纸食物的安全通行证。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解读过敏原筛查报告呢?如何按照这份筛查过敏原报告提供的信息,带着孩子安全地前行呢?
第一步,如何看待报告显示过敏原筛查结果为阴性的食物,也就是提示没有过敏性的食物。
在这里有三种情况需要加以说明,供各位家长参考:
1.首选与筛查报告结果相吻合的食物。这就是孩子平日可以吃、也无任何过敏反应,而筛查报告显示也为阴性的食物。这类食物家长可以大胆放心地让孩子继续吃。
2.慎重尝试过敏原筛查结果为阴性,但孩子从未吃过的食物。这是因为筛查报告也可能有假阴性的结果,即筛查结果虽然显示为不过敏,但孩子吃了有可能发生过敏的后果。因此,像这类食物我们建议家长让孩子先少量尝试三至五天,看看有无过敏反应再说。
3.暂停规避与筛查报告结果相矛盾的食物,这就是有些食物孩子曾经吃了有过敏反应的历史,但筛查报告却提示结果为阴性可以吃。虽然这种现象比较少,但是如果遇到的话,我个人建议不要盲目信任这个检查结果,以眼见为实,暂时规避为好。
第二步,如何看待报告显示过敏原筛查结果为阳性的食物,也就是对孩子而言,吃了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
对于这类筛查报告为阳性的食物,我们建议:
1.首先暂停与筛查报告一致的过敏食物。就是筛查报告为阳性提示过敏的食物,与孩子对这些食物的实际过敏反应也完全吻合,那么对于这类过敏食物,可以按照目前的观点和方法,暂停规避一段时间,然后三至六个月后可重新少量试吃。但对于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建议不宜再尝试为好,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2.重新审视与筛查报告不一致的食物。譬如我们发现,在有些筛查报告显示为阳性的食物中,孩子实际上吃起来没有明显的过敏反应。这到底是孩子真的没有过敏反应呢?还是家长没有识别出孩子的过敏表现呢?这的确需要我们再重新加以审视。我个人建议,对于这种矛盾现象,最好暂停这些食物一至两周,然后再重新小量尝试。在医生的指导下仔细观察孩子,确定到底有无过敏反应之后再做定论。
3.对于筛查报告提示有可能过敏反应,而孩子从未吃过的食物,我们建议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暂时不要让孩子去试吃这类食物。但如果有必要,可在三至六个月之后,按照食物过敏属性的强弱,先弱后强,可一样接一样的食物少量尝试,在医生的指导下边吃边观察,最终依据孩子对食物能否真正接受为准。
过敏原筛查不是万能,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涵盖世上所有的过敏原,故而有其局限性。也就是说,过敏原筛查范围没有涉及的食物,也有可能是过敏食物。即使是涵盖在筛查内的项目,其筛查结果也不一定就十分准确。因此,筛查过敏原的金标准就是目前公认的“规避——尝试法”。这就要通过我们家长的眼睛,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孩子在吃食物的过程中,是否有异常的过敏反应。若有可疑的过敏反应,即刻按照暂停规避后再少量尝试观察的程序,最终确定食物的过敏属性。
过敏原筛查,如同上帝给孩子关上了一扇窗子,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大门。告诉我们不要让孩子冒险翻越窗户,却也指引我们带着孩子安全地迈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