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静
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揭牌:中阿技术合作从宁夏出发
本刊记者 刘静
2015中阿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借助这一国家级技术平台,中国高铁、北斗卫星、航天通信、现代农业等先进技术及装备将向阿拉伯国家转移输出,开启中阿技术转移与科技合作新纪元
当数十双手按亮启动手模的那一刻,中阿技术转移与科技合作又迈向了新的一步。
2015中阿博览会开幕式上,我国及埃及、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等多国科技部门官员集聚宁夏,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阿盟助理秘书长巴德尔·丁·阿拉里以及来自沙特、埃及、阿尔及利亚、阿曼、摩洛哥等国家的5位部长级官员按下启动手模,共同为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揭牌。借助这一国家及技术平台,中国高铁、北斗卫星、航天通信、现代农业等先进技术及装备将向阿拉伯国家转移输出。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银川, 成为中阿双方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将对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启动仪式上说。
武晓瑜/摄
随后,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来自国家科技部、阿盟秘书处及来自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阿曼、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官员齐聚一堂,就如何推进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及分中心建设、共同建设中阿国家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共建若干产业研发平台及科技示范园区等重大工作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
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大背景下,技术转移已经成为科技热点,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正是顺应了这一大趋势。
据了解,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于2015年年初经科技部批准,由宁夏集成全国科技创新要素和技术资源牵头建设,旨在通过凝聚和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构建覆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促进中阿双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之间深入合作,促进区域创新合作与发展。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各国先进适用技术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是中国向西开放、打造中阿务实合作的国际化平台。同时,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及在第六届中阿部长级合作论坛上提出的“双方可以探讨设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重要倡议的具体行动。
“中心”将通过挖掘中国及阿拉伯各国企业的合作需求,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集成全国科技创新要素和技术资源,联合中阿双方政界、学界、商界、科技界,搭建综合性跨国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同时,以持续举办中阿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中阿高新技术及装备展览会为契机,组织培训阿拉伯国家高级管理人才、技术经理人、创业人才,并根据阿拉伯国家技术发展需求,支持双方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基地等。同时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动态及活动信息,提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与服务,供需,对接智能检索与匹配、在线对接等功能。
目前,临时办公场所已基本具备为中阿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的能力。银川总部官方网站也已建立,计划在2016年建立5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子网站。
虽然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才刚刚启动。但事实上,宁夏此前曾向阿拉伯国家输送过包括治沙在内的许多技术,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十分看好中阿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
“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同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共同的挑战。但宁夏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旱作农业,以及荒漠化、沙漠化治理方面都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阿拉伯国家希望加强科技合作的重点所在”,宁夏大学教授汪一鸣介绍。
宁夏科技厅厅长马清贵表示,在宁夏建立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指示实施,经过中央有关部门的全面考察和综合比较,最终确定的。
本届博览会专门举办了高新技术及装备展,根据阿拉伯国家的要求,我国科技部及宁夏有关部门征集了包括海洋及海水淡化、石油化工、智能装备、新能源、智慧农业、节水灌溉、医药保健、羊绒产业在内的科技含量高、行业领先的212项高新技术,提供给参会的嘉宾、客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顺应了互联网+的大趋势,“互联网+”理念也在刚成立的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这一国家级大平台的建设与运行中派上大用场。
据了解,正在加紧建设的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对现有的自治区和国家相关数据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集成,通过构建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银川总部官方网站和有关阿拉伯国家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子网站,建立中阿英三种版本的中阿技术转移项目库、协作机构网络信息库和专家信息库,形成技术转移协作办公系统、中阿英三种语言翻译系统、科技会展系统、网上技术交易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等功能性信息化系统,有效提高中阿技术转移的信息流通效率,降低技术交易的人力物力消耗,大大提升中阿技术转移转化的活跃度。“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户银川, 成为中阿双方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将对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启动仪式上说。
为使刚刚成立的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9月11日,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第一次联席会议在银川阅海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多国科技主管部门的官员齐聚一堂,就如何推进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及分中心建设、共同建设中阿国家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共建若干产业研发平台及科技示范园区、举办中阿科技经贸活动周、组织实施系列科技人才培训计划、组建中阿技术转移联合委员会等重大工作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
会上,约旦、阿联酋、阿曼、摩洛哥、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科技部门代表纷纷表示,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技术非常期待,与中国合作、引进中国先进的技术有助于解决阿拉伯国家面临的技术瓶颈,推动社会发展。
阿联酋国家农业工程学会主席纳比勒·海达尔说:“两年前,我们受困于椰枣病虫害。当时通过宁夏的科技部门联系中国企业和高校来到阿联酋进行合作,经过两年的实验,椰枣树病虫害防治取得了巨大进步。”
“我们感谢中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分享给阿拉伯国家。这次合作将成为中国技术走向阿拉伯国家的一个模范。”他说。
摩洛哥高教与科研部部长代表杰米莱·艾勒米斯里说:“发达国家99%的先进技术都是对外封闭的,中国的态度令人赞赏。摩洛哥希望与中国进行更好的合作交流,我们现在有了协议,但我们更需要实质性的行动。”
此外,根据中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要求,会议还计划2016年在中国发展200家以上的企业、机构成为中方协作机构网络成员,支持5个分中心分别在各自国家发展20家左右企业、机构成为阿方成员。同时,协调阿盟秘书处选派10名左右阿拉伯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来宁培训研修,组织开展阿拉伯国家高级管理人才、中阿技术经理人等培训,组织双方企业和机构围绕清真食品、功能性饮品研发生产,以及就气候变化、风能利用、卫星技术、污水处理、椰枣病虫害防治、节水农业、城市绿化等项目进行深入合作。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说:“我们要认真归纳、总结联席会议中涉及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中阿深化合作长效机制,将阿拉伯国家的技术需求逐步付诸实施,为各国加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中阿在清真食品、卫星技术、污水处理、椰枣病虫害防治、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为阿拉伯国家搭建互联网+、金融基金服务平台,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中阿智库的建设力度,通过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努力推进中阿合作取得辉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