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

2015-09-01 01:04:4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营造导师成果

王 琪

(中国矿业大学 教务部,江苏徐州 221116)

引言

想要深入了解如何有效解决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先对其概念有所了解。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鲜明荣辱观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那么,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则具体指: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厚博精深型人才。

一、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1.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是关键。只有创设出一个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我们才有获得更多人才的可能;同样,只有营造出一个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2.处理好“四个关系”是关键。下面就让我们大致探讨下这“四个关系”。首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培养出更多高智力人才;其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大环境下培养出更多拥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再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培养出兼有理论和实践的全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最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保持共性的大环境下,更多地培养出这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1]。

二、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发展方向

1.要努力消除某些传统价值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譬如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等,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阻碍了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调动人们创新的积极性呢?这值得我们深刻思考。比如,破除“平均主义”传统观念对创新的遏制作用(这种传统观念,严重阻碍了创新精神的发展。国家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打破“平均主义”这种传统思想的束缚,大力发扬勇于冒险、发展个性的精神,使每一位创新人才拥有“敢想、敢说、敢做、敢干”的精神);大力鼓励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发掘拥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实现创新成果的条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激励、调动人们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积极性;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人才常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努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社会大环境;打破“家长制”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中国这个以孝为先的大环境下,“家长制”这种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到每个家庭中,形成所谓的“官与民”“师与生”的关系,使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成果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泯灭了人的创新精神,严重遏制了创新人才的独立意识和创新)。

2.大力发扬民主精神,努力营造民主氛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容易被利益充斥的社会,在充满复杂人际关系的大社会中,我们要努力发扬民主的精神,并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只有在这种精神与氛围的影响下,每个成员才能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又可以发展这些拔尖创新人才的独特性,更有利于创新的发展。只有在这种民主精神的影响下,才能吸引不同特点和专长的拔尖创新人才相聚在一起,使他们在这个民主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创新能力[2]。使这些创新人才的新思想相互碰撞、交叉、渗透,相互启发、影响,不难明白,集体的创新能力要比单薄的创新能力拥有更大的社会效益,以至于影响世界。

3.优化激励竞争机制。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换言之,人是可以被激励的。大量数据表明,人们在被激励之后,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可见,合理利用激励手段对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更大更好地发挥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

1.大力加强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力度。可通过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导师的自主选拔权。在学生与导师的双选中,应将自主选拔权充分下放给院系和导师;考生在报考前应与导师充分沟通交流,取得认可,以提高导师对学生的培养兴趣和培养质量,得以更好地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二是加强导师团队,建立健全多元考评机制,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对高校的选拔中,初试和复试应该各有侧重。初试重在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而复试重在考察考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淘汰所谓的高分低能的“考试专业户”;在培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考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都应该成为考评指标,以综合评价考生各方面的能力。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吸引和选拔大批优质生源。可以通过开展联盟高校互换推免生机制,逐渐加大优化生源比例;同时,对于重点高校、名校的优秀硕士生,可以建议并推荐硕博连读,大力培养这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严格考核优选出一批本科直博生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理念。

2.深化对考生整体水平的培养。推荐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授课,与国际接轨,建立国际化课程网络体系;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各大创新成果的最新状况;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健全学生全方位的教育。例如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精品电子教案;提高学生精品课程和教学用书的质量;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介绍学科前沿,与学生相互交流新进展、新成果。

3.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为了有效培养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更加严格监管导师遴选和考核的各个过程。首先应该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完善并提高研究生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严格考评奖惩办法,对为研究生教育做出突出成绩的导师队伍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的导师队伍及时进行调整[3]。为了有效培养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应鼓励吸引高层次人才担任导师;可以通过邀请国外著名教授讲座和吸引具有国外著名高校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来校工作来努力改变导师队伍的成员结构,建设一支更加专业、高水平导师队伍。为了有效培养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应该加强对导师的培训;通过加强导师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落实导师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应组建相应的导师创新学术团队,以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只有提高了导师的整体水平,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4.营造良好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环境。举办大型学术科技节,譬如学术报告类、学术交流类、科技展示类,使学生与导师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以更好地培养出他们的创新精神。组织全国研究生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出更好的创新环境,以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5.着重培养创新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的实践能力。时刻关注国际前沿,结合国际研究前沿相关知识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与国际接轨。加大对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来解决各项重大国际问题。发挥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优秀品质,时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出更多原创性工作,而非复制他人优秀成果获取利益。熟悉掌握国际前沿的发展方向,争取在各大前沿方向中取得重要进展。

6.推进教育国际化。大力鼓励优秀人才发表高水平论文,通过撰写论文来总结自己的创新成果,使这些成果得以共享,营造出更好的创新环境。大力推广国家资助优秀人才出席国际会议,通过与国际接轨来扩宽他们的视野,为创新提供更多可能。选拔一流创新人才出国接受一流教育,通过宣传本国的一流教育,使中国更好地被世界认可,拥有一个好的可信度,可以为进一步的创新成果提供可能。努力扩大留学生规模,让更多的优秀人才了解世界的创新方向和进度,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以创造出更多国际化的新成果。推动优秀人才出国访学,与世界级的大师们交流经验,为更多的创新成果提供可能。努力提升国际间的合作办学水平,为优秀人才提供交流平台,以发挥更大的创新能力。

结语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高校发展成长为顶尖学校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组成。本文分析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和人才培养所应努力的三个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项具体措施。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环境的发展。要消除传统教育中的糟粕,发展适合社会时代发展的新观念,大力发扬民主精神,努力营造民主的氛围,并优化竞争激励机制。二是师资力量的培养。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着重培养创新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的实践能力。三是国际化方向的发展。要推动创新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增加国际性影响力,使其在未来的生涯规划中能够高瞻远瞩,形成国际竞争力。

:

[1]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

[3]杨德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克服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猜你喜欢
营造导师成果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58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 08:41:35
工大成果
V eraW an g
导师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