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2015-08-29 16:17白旭升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大学

白旭升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活动中把德智体美等教育有机统一在一起,融入到各个环节中。大学体育不仅肩负了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重任,还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在体育教学中完美、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人才,是大学体育教学的趋势和必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9-02

那么,为什么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有什么优势吗?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些问题同各位教师同仁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德智体美各方面综合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在设置专门的课程发展学生的专项能力的同时,又提出在各课程中融入对其他能力进行教育的要求。体育在学校各个教育阶段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专院校,学生再有几年就要步出校园走向社会,即将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这不但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还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强大的内心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然趋势。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多数时间不是在户内而是在户外进行,不是对学生智力而是对学生体力的锻炼和发展,因此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使教师发现端倪,帮助学生克服。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时刻为高考冲刺做着紧张的准备,加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吸引他们的课余注意力,因此,严重忽视了体育锻炼,透支了身体能量。大学军训开始,学生动不动就请假休息、动不动就晕倒在操场,遇到困难动不动就逃避,“不抛弃,不放弃”只是用还激励别人的,自己却做不到。这迫切要求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大体育教学力度,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1.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直接参与性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学生亲身参加体育运动,在各种运动中培养优秀的品德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的发展。例如,通过跳马、跳高、跨栏等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通过长跑、掷铅球等耐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通过足球、蓝球等球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果敢决断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类型多种多样,其在培养人的品格方面也各有所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品质的目的无声地寓于引导学生坚持体育活动中,避免空洞说教,给学生下达塑造良好品质的任务,以免学生产生反感。如在跳马项目教学中,针对学生部敢跳的情况,教师不能“贴标签”说可以锻炼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而应激励学生勇敢去跳,在学生一次次亲身实践中,使得这种顽强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2.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动态性

体育教学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开展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寓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因了体育教学的动态过程也具有了动态性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出某种优良品质,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这种品质不断完善、巩固、强化、发展,使学生不断进步。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解,而是必须在运动馆或操场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由程度比上其他科目课大大增加,但也容易受到天气、场地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夏天和冬天在露天操场上体育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严厉的考验,此时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观察,准确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寓德育于体育中具有身心合一性

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不仅承受着生理负荷,同时也承受着心理负荷,学生在身心双重负荷的作用下,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不分先后,不相分离,是同时发生、同步进行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伴随的,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生理负荷不同,伴随的运动心理负荷也不同,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运动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项目,合理安排运动内容,使学生承受起相应的生理、心理负荷,在锻炼身体,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个性品质。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结合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教育

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规范要遵守,这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大学体育课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师的教导,讲文明懂礼貌,遵循运动规律、安全使用运动器材,合理进行体育运动。良好的课堂常规形成制度性规范,不仅能够规范师生的行为,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风。如在体育教学中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很广泛,教学自由度也很大,教师不必拘泥于特定的体育教材而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教师可以随时变换教学内容和练习任务,发掘有鲜明特征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创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如在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节体育课,可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介绍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史、体育明星的成长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体育精神,动员和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通过开展篮球、足球等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亲密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各种田径项目,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

3.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方法换和组织形式,使其适应学生的身心活动发展特点,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采用学生分组练习的形式,之后开展接力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又促使学生萌生了由衷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4.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进行教育

实践活动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从中看出学生的思想活动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个性情感。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活动时,各种行为、情感意志都会充分显露出来。因此,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體育活动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规范,也要细致观察学生在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如在短跑接力中,有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表现出不负责任、畏惧困难等等。此时,教师要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引导表现不好的学生,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