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很少用坚固这个词去形容耳机,我自己也玩耳机,我都为他们配了单独的架子轻拿轻放。Blue Mo-Fi,第一眼看到这个耳机的时候,我想起的词语是变形金刚——我是第一次看到把耳机头梁做成金属件的机械结构,如果找一种东西形容它,我会想起汽车的悬架系统。后来我查官方资料才知道,这个叫做“多节点”设计,就是参考了方程式赛车。他可以保证耳罩完全包裹住耳朵,能更好的让声音密封。
实际上,这个耳机如果降低材料的级别,让颜色变得鲜艳,我会直接把他判定为出街耳机。炫酷是出街耳机最大的要求,但由于Blue Mo-Fi的配色和材质,这让它的确具有很强的专业感。去查查资料,你会发现他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监听耳机,只是它并不传统。Blue Mo-Fi通过了种种音频技术和结构细节上的革新革新让它能比传统监听耳机适应更多的应用环境。Blue Microphones 以高品质的麦克风闻名,官网在此,Mo-Fi 耳机则是这家定位专业音乐设备公司进军耳机市场的第一代产品,50mm纤维增强动圈单元、42欧姆阻抗。上面这些都还好,刺激的是接下来的配置——内置18dB纯模拟耳放,输出功率240毫瓦,耳机上有主动、被动、低频增强三种输出模式,内置电池容量1020mAh可持续工作12小时,支持无功放状态使用。不过,这些高档配置下来带来的问题也很突出,那就是466g的重量。
有的时候,一些数据并不能代表人的体验,就拿这个466g的重量来说,其实戴在头上,我没有觉得有多重。因为这个耳机的结构,造成他的头梁是从头的两边用横向的力夹在头上的。我自己有一只DT990,那种感觉就是头梁顶着头顶,和这个耳机的感受不一样。虽然Blue Mo-Fi的顶部的梁可调松紧,但即便调到最松,头也还是狠狠地被耳机夹在中间。坏处就是夹头,而好处是这个水平方向的压力,和耳机那个超大的耳罩可以完美配合,让耳机的声音不会有一丝游走出来。我用耳机播放摇滚,并不去佩戴,只是把耳机拉开,再让他自己闭合,你能明显听到声音被关闭在耳罩中和耳机外放时的声音对比。
在网络去搜索一下这支耳机,你会发现有很多音乐制作人给他好评,因为良好的密封性的确给他们带来了方便。特别是一些鼓手,对这个耳机更是称赞有佳,我想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密封性,Mo-Fi自带耳放必然也是原因之一。我并没有去测试这个耳机的电池续航时间,因为我基本上不带大耳机出街。不过,耳放我还是认真体验了一下。Mo-Fi一共三种模式,被动、主动和低频增强。就个人来说,我最喜欢被动模式用耳放去推,因为被动模式下面,这个耳机的音质是最佳状态,低噪最低,细节也最好。其实就是被动模式下,不用耳放也并不会觉得有多大的问题。但不管连不连接耳放,你打到主动档,你能听到低频明显的加强,这个时候的听感,让它更像一对音箱。当然,我这里指的并不是声场,而是指声音的中低频的细节与能量。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是非常完整的,我想这应该就是这个耳机作为监听耳机时的常用工作模式。低频增强模式,是属于相对来说比较夸张的声音,不过也比魔声之类的那种轰头低频还是好很多。不过,必须要说的是,自带耳放一打开,背景的低噪会明显增加,这种模式对于那种要求耳机是特别Hi-Fi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合适。但如果是对于监听用途或者出街而言,明显是合适的。
耳机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Blue这一家话筒厂家,以Mo-Fi杀入市场。虽然是打着监听的旗号,但明显它并非仅仅只面对专业用户。在使用这款耳机一个月后,我给我的读者这样一条建议——如果你是喜欢在深夜,一个人静静聆听耳机,对耳机要求是非常Hi-Fi的人,那么这个耳机并不适合你。你应该去买耳放加传统的Hi-Fi耳机。而如果你是想买一款声音标准,能在电脑上、手机上使用,那么购买Blue Mo-Fi,明显比那些传统的出街耳机更容易得到声音与逼格上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