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族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在唐宋时他们的祖先(阿拉伯人)来到中原定居,以后不断与中原文化结合交融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作出了贡献。回族自古善经商。沈阳回族分别依托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进行不同的经营方式。在“振兴东北经济,沈阳要先行”的大背景下,沈阳的经济、社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自然而然,沈阳回族必然在沈阳振兴的环境中顺势而为,成为建设沈阳进程中重要的社会成员。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沈阳回族;经商;传承
注:本文是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散居回族社区文化变迁中的 “三力”优势研究-以沈阳为例 ”,编号L14BMZ004研究成果之一。
1 回族形成与经商的传统
回族在其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与中华民族紧紧交融在一起,同甘苦共命运。在中国屡遭侵略他们与各民族共赴国难,殊死奋战;新中国成立后,有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
早在大唐盛世的时候,长安是万邦来朝、世人皆仰的国际化大都会。少数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此经商而迁入内地定居,由于能够随行的穆斯林女子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选择穆斯林女子为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中国定居的穆斯林男子择偶只能是选择身边的汉女子。此后,“由于成吉思汗西征而被迫东迁,以及东西交通打开而来的中亚细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通过驻军屯牧、工商活动、仕官、掌教等途径,与汉、蒙古、畏兀尔等民族杂居通婚,并且信奉伊斯兰教而逐渐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
回族是穆斯林文化与中华文化结合的产物,并且在他发展历程中,两种文化不断交融,逐渐形成了回族在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心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在回族的形成和成长史中曾跟中华民族共同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盛世,与此同时,与各族人民一道,为华夏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出了贡献。
南宋时期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老大的地位。当时的泉州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是最大最繁忙的对外贸易的港口。长期有回回担任泉州市舶司。他们善理财、经商有道,源源不断把中华的瓷器、茶叶、中药材、丝绸、珠宝、玉器销往国外,又把国外的西洋参、西药材、蓝宝石、燕窝销往国内。把泉州的对外贸易搞得蒸蒸日上,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增加作出了贡献。
回族自古善经商。回族依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进行他们的经营方式。在唐宋元明清时,西北宁夏、甘肃、新疆、陕西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银川则成为中外贸易的活跃的集中地。回族商业的繁荣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而且也沟通了中国内地、西北和国外的经济联系。
比如明朝回族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带着几万人的、几百艘大商船扬帆远航,历经千难万险,先后途径太平洋及东南亚各国、印度洋及沿海各国、波斯湾及西亚、东非沿海,最远至索马里、肯尼亚。传播了中华文化、扬我中华之国威。在航海史上、外交史上、文化史上、贸易史上铸就了辉煌的篇章。
2 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在唐宋时他们的祖先(阿拉伯人)来到中原定居,以后不断与中原文化结合交融在一起。在保持伊斯兰教信仰的同时,也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背景,融合吸纳反映时代特点的新鲜的事物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适应力和包容力。
回族是辽宁省会沈阳市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在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时机下、在经济大变革的环境下,沈阳回族在沈阳的发展中发挥了他们的独特优势,在保持自己民族个性的同时,能够顺应时代、积极进取、不断吸纳,为和谐沈阳作出了贡献。
沈阳回族主要集聚在沈阳市沈河区、新城子区、苏家屯区、新民县、辽中县等。沈河区是市内回族主要聚居的地方,就是人人皆知的"回回营"。全区回族人口進2万多人。附近的新城子区、苏家屯区和辽中、新民两县的街镇,都有回族聚居地。新民农村则多居住于的大红旗、大民屯;辽中县的老达房和郊区的白塔堡、平罗堡、沙岭、老边、新台子、刘后地等地。这些地方或在城市、或离城市比较近,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
沈阳回族分别依托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进行不同的经营方式。
在城市回族聚居区,设有专供回民的大型市场,市场内人们络绎不绝。商品琳琅满目,具有民族风味的牛羊肉、马家烧麦、林家烧饼、开口馅饼、饺子、炖肉吸人慕名而来,甚至外地人员。汉族群众为了能买到放心正宗的牛羊肉食品,常常专门到此购物。
新民县的大红旗、大民屯;辽中县的老达房和郊区的白塔堡、平罗堡、沙岭、老边、新台子、刘后地几个村庄产业包括农业(粮食蔬菜)、工业企业、商业、建筑业等。从事副业的农户占很大比例,纯粹从事农业的户数很少。回族人的视野不只限于小本经营的农商结合生产方式,而是向着非农产业发展。即使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他们也不是只靠种粮食来养家糊口。
交通便利的回族社区能够利用地缘的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或者开拓新的产业,比如大红旗、大民屯回族传统的牲畜贩卖在扩大规模,同时有人开拓了新的产业:运输业、蔬菜种植等。交通不太便利的地区,例如白塔堡、平罗堡,那里的回族照样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条件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以前,回族受生活习惯及经营万式影响,其副业局限于牲畜饲养、加工以及小规模的生活用品贩卖等几个传统领域。如今随着他们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其经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也有不少年轻的回族企业家,逐渐进入更广阔的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
例如大红旗的一些企业主,从小本买卖做起,将积累的资金慢慢投入到社会需求较高的产品(建材、某些机械零件等)生产上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加工制造企业,给其他回族人树立了生产经营的楷模。
参考文献
[1]杨候第:《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M],第61-62页,民族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
王秀英(1964-),女,辽宁金县人。沈阳工程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