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文
【摘要】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同等重要。但是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着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期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提高初中生语文基础知识固然是好事,但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而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上个世纪中期就有许多学者研究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本文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促进了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并且思维能力跳跃较快,通常都会提出一些独具匠心的想法,但是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尚浅,也存在着思路狭隘的问题。教师应该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1]。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产生疑问、分析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方面。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用疑问的思维考虑学习语文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疑点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寻找疑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教师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影响学生语文学习
教师具备充足的传授知识的热情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语言、表情和语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严肃无趣的课堂氛围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降低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率。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睦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2]。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和感悟,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自主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与学生交流。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精彩的发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微笑、赞赏的目光或是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这些肢体语言影响着学生,等到下次学生有疑问或想法时就会积极主动地表达出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方式表示对学生产生支持和鼓励,都能够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再符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模式和思维方法才能满足学生多样性的、个性化的思维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满足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3]。
所以,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效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后,可以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仅是为了能够找寻正确答案,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去追求真理。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偏差。思路狭隘是现代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狭隘的思路既阻碍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发展,又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活跃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呆板的思维方式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个固定的命题,让学生以命题为中心发散自己的思维,学生通过对命题多角度的分析,想象出一个有趣的场景,并且学生要描述出这个场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开拓学生的想象范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水平,而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现在我国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上的实践经验尚浅,理论依据略少,但是语文教师不能因此就放弃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胡卫平.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谈谈“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J].中小学校长,2008,125(9): 36-38.
[3]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评述[J].国外外语教
学,2005(2): 5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