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卫红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达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功能;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了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而且在人格塑造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康人格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通过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发挥语文思想教育功能,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文本中很多名篇不仅具有文学性,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提高,另外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这在很多名篇以及诗句中都可见一斑,只要认真提炼教材的精华都不难发现。如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及“还我河山”,再如文天祥的“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卫国戍轮台”等等,都反映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及高尚的民族气节,都永远溢彩流芳感人泪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格思想素质及健康心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会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理论的灌输和榜样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篇章正是这种思想或观点的巨大推动力量,再如《最后一课》等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字字句句就像警钟一样唤醒人们不做亡国奴,爱国情感体现在字里行间。教材也有不少对党对革命事业赞美的内容,如《生命的意义》等都对学生有榜样的作用。
二、发挥语文审美功能,在审美中陶冶学生人格
《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材中有一部分文学作品正是这种类型的课文,课堂教学中应深挖作品中的审美陶冶功能,认真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情感感动学生,鼓励他们从自身的深切感受和体验中认识到什么是真假善恶,什么是是非美丑,从而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欣赏能力以及自己的思想境界。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自己或让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以及和父亲之间的感人事例,要入情入境,让父爱充斥整个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全班同学无不被重如山的父爱所感染,然后再鼓励其他学生也都来说一说自己的父亲以及和父亲之间那些动人的事,讲者情趣饱满,听者潸然泪下。这样的导入让全班学生都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课文的朗读,感受作者所体会到的深深的父爱。再加上教师精彩动情的点拨,许多学生就会自然地受到情绪的冲撞。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会在心中把一片孝心奉献给自己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孝亲敬长,还会把这种爱进行延伸,从爱家人到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课外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人格的自我完善,塑造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还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精神转化为信念,把榜样的示范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获得感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是这个道理,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既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又获得了情操上的陶冶,既了解了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又增加了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之情,人生态度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如教师节,可以让学生送给老师亲自制作的小礼品,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习作,以此来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观
当代中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受到家中长辈的百般呵护,养尊处优,在性格养成方面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享受别人的帮助当成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情感单纯,性格脆弱任性,经受不住打击,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经受不住打击,容易表现出暴怒或自暴自弃,不堪一击。针对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应抓住文本中的语文资源,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让他们学会感恩,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就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感悟。文中有一段写父亲在送别儿子时艰难翻越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在学生反复朗读之后,体会到这是一种拳拳父爱之情。再如在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时让学生领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建树高尚的友谊观。另外像《木兰诗》《最后一课》等爱国主义名篇,都可以让学生明确人生的职责和道德观,形成健康而理性的道德观。
总之,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必须以课文为中心,从文本中进行挖掘,寻找出适合的教学资源。借助于文本中的事例、道理以及名人效应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和激励学生,从而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达到教书育人,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春辉.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希望月报,2012(03).
[2]郝桂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1).
[3]徐宗法.谈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J].新课程(初中版),2011(0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