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普志愿者不需要“高大上”的理由

2015-08-28 00:52朱效民
民主与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大上俄克拉荷马科普

■ 朱效民

(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近年来,科普志愿者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称。但国内常常把志愿者定位在无私奉献的位置上,从实践角度看,这个定位并不一定合适,也不利于科普工作长远发展。

坐落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校园内的自然科学史博物馆有一位80岁的科普志愿者Nance North Ross。她是在我参观该馆恐龙厅时主动和我聊起来的,热情地回答我的任何提问。随后我们通起了邮件,在我暑期两个月访问期间,每周日下午我都会到恐龙厅和Nance聊几句,追问一些邮件上没有说清的问题,这使得我对美国科普志愿者的个人动机和运行机制都有了一些实际了解。

先说说博物馆的情况,该馆是州立的,近年来曾被评为美国十佳自然史博物馆。一年大概有20多万参观者,正式员工只有35人,分布在12个部门。另外长期有30~60位相关专业实习生(主要来自俄克拉荷马大学)帮助参与一些研究、收集、布展等业务工作,剩下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就靠200来位科普志愿者了。博物馆对实习生有固定津贴,但志愿者分文不取。

传统博物馆科普模式基本上处于观众用眼观看或被动听取的一种静态接受教育状态,而且博物馆展品更换频率很低,所以公众大多一生去博物馆3次足矣——小时候去一次,结婚后带孩子去一次,老了再带孙子去一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公众参与科学的兴起,博物馆传统科普模式发生极大改变,使得交流、对话日益成为当代博物馆科普活动的核心功能。如今,一方面公众对科学技术越来越关注甚至警惕,而且其关注点远不仅限于传统科普的前沿科技知识介绍,还有诸如科学与社会互动角度、环境保护等综合性主题、转基因等热点问题以及大量生活化、情境化的科普需求都在提出新的科普发展方向和要求;另一方面迫于传统科普模式的失效压力,科学界、科普界在不断改变自身姿态,积极鼓励公众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关切的问题,这犹如一次科普范式的转换,使得交流对话成为突出的关注点。随之带来的急迫问题是,博物馆传统编制工作人员远远无法应对大量公众的交流对话要求。国内博物馆/科技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相对滞后。一个具体表现是互动展品破损率很高、维修也跟不上,这与其说观众素质低下,不如说观众在参观活动中互动、交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互动展品相对少却使用率高,更可能的一个原因则是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相互交流而误操作导致损坏,而科普场馆本身的固定工作人员分身乏术、根本应对不了这一庞大需求。相对灵活机动、成本低廉的科普志愿者制度无疑是回应这一科普范式转化的重要举措。

然而,仅靠无私奉献的空泛宣传、给予荣誉性质的精神奖励在科普志愿者实践中并不能维持一个良好的长期运作机制。美国科普志愿者Nance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其背后的志愿者制度和理念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Nance有基础教育学士学位和城市规划硕士学位,曾在动物园工作8年。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博物馆做志愿者已经5年,每周都会来4、5次。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做科普志愿者,她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善于做这个。”Nance说自己喜欢动物和古生物,喜欢教育、交流,很享受做一个科普志愿者,无论观众问的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她都会乐于回答和提供帮助。

该馆有大约200位科普志愿者,一半以上是退休人员,大多一周做一次志愿活动,也有不少一个月一次。其他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有的和Nance一样是有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有的是在参加志愿活动时老朋友可以相聚在一起聊聊天,有的是喜欢与不同参观者交流,有的是喜爱博物馆环境氛围等。请注意,Nance一点没有提什么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之类的话。

看着Nance一付满足而享受的神态,我开始理解,一方面Nance等科普志愿者的确是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博物馆给Nance这些科普志愿者发展个人兴趣、结交朋友、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机会。比如,在俄克拉荷马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申请科普志愿者只需要两个门槛很低的条件:18岁以上,无犯罪纪录。入选后,确定自己强项和兴趣,志愿者一般都会得到18小时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然后就可以正式上岗了。能得到专业培训机会并能够在合适而又灵活的平台上(如时间方面可以从一周几次到一个月一次不等,参与机制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发展自己长处和潜能、实践自己个人爱好,这完全是一个双赢的科普合作。

记得曾有记者采访一位经常志愿参与科普讲座的老科学家,问他为何这般年岁还要积极发挥余热,大概是希望老科学家说出一些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有关“正能量”的话吧。但老科学家却不经意地谈到,自己退休后在家里有时很寂寞,参加科普活动是很希望和年轻人在一起、多一些交流聊天的机会。又如,广东科委近年来动员在校研究生到中小学做科普讲座,组织者意外发现与以往不同,这项科普志愿活动大受高校硕士生、博士生欢迎,原来很多研究生计划出国、找工作,需要有社会实践而且最好是公益实践方面的经历,而这种科普志愿活动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他们的现实要求。

可见,做一个科普志愿者也并不一定需要多么“高大上”的理由,参加科普志愿活动本身常常也可以满足志愿者自身多方面的实际需求,远不仅仅是“我奉献,我快乐”这般口号式的简单和单一。因而,多从志愿者实际需求角度设计一些科普志愿活动,同时建立更加灵活机动的参与机制,方便、体谅志愿者个性化选择,应该是建立科普志愿者长效机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高大上俄克拉荷马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一场事先张扬的复仇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VS 金州勇士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以为G20只是“高大上”是误区
我“高大上”的妈妈
从南非到巴西,中国制造变“高大上”
中国军机喜欢“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