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芳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把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智慧民生的“根深蒂固”与“枝繁叶茂”来促进新江苏建设。
扎牢顶层设计这个“根”
现在,各个省、市正在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其中大多在规划中选择优先发展智慧民生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多地开花的同时,也存在着有关智慧民生应用开发的标准和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无法互联互通、共享协作,造成一些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无根之木不能活”,要想智慧民生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亟需扎牢顶层设计这个“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起相关政府部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单位、通信运营企业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政府负责加强对智慧民生应用的宏观指导,针对不同领域的智慧民生应用建设,以全局观念进行统一规划,打破目前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壁垒,逐步消除各自业务领域的“信息孤岛”现象,从源头上统筹智慧民生应用的建设与发展,制定出相应的前瞻性指导方案,避免盲目实施和重复建设。通过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建设进程,来逐步建立共享的基础数据资源库,实现跨机构、跨地域的互联互通。
培育智慧产业这条“枝”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根”,那么智慧产业就是智慧民生这棵大树的“枝”。
一方面,育“枝”需要发挥市场作用。智慧民生应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覆盖人群最广,教育、卫生、养老等百姓最关切的智慧民生应用领域,更需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引导运营商、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等企业共同参与建设,以减轻财政负担。比如,淮安市淮阴区就规划在渔沟和徐溜这两个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引入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兴办全省首家区域性医养融合中心,以智慧民生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另一方面,育“枝”需要设置行业准入门槛。智慧民生应用的建设离不开各种智慧应用终端和配件的技术支持,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种移动APP和条码数据采集器等。它们都直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目前智慧民生应用终端和配件的行业标准尚未形成,行业准入门槛几乎没有,导致终端和配件产品良莠不齐或是无法兼容,为智慧民生应用的系统整合埋下隐患。既需研究制定适用的行业标准,设立由政府部门监管的“高门槛”,又需不断完善行业产品质量标准方面的法规条例,以制度来统一标准、保障质量,利于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兼容,减少浪费。
增添城市居民这片“叶”
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让更多百姓有“获得感”,因此城市居民成为智慧民生这棵大树上不可或缺的“叶”。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智慧民生还持观望态度,少数市民甚至处于无知状态。比如,水电燃气费用可以上网通过支付宝、财付通等进行缴纳,但是很多人因担心网络安全仍习惯到缴费网点缴纳。可从三方面解决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无锡市在2014年底即建成全国首个公共全免费WIFI城市,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手机终端上网。二是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在智慧民生应用建设中,大量应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一个简单的病毒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必须在智慧民生应用建设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真正落实安全技术和标准,避免数据外泄或遭到篡改。三是注重听“民声”、采“民智”。不同城市的情况千差万别,百姓对民生服务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只有广泛听“民声”、采“民智”,开发出来的智慧民生应用才能顺民意、得民心。□
(作者系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