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区域科技合作与科技援藏的战略思路及对策*

2015-08-27 08:13李广东王振波刘盛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对口西藏区域

文/李广东 王振波**刘盛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西藏区域科技合作与科技援藏的战略思路及对策*

文/李广东王振波**刘盛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科技援藏是支援我国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西藏科技“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的重要桥梁,也是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构建西藏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因而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通过近20年的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援藏的战略思路为:制定并实施科技援藏规划,构建可持续和长效合作的科技援藏机制,探索区域科技合作交流全方位立体互动模式,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援藏,推动科技援藏与自身科技能力提升相结合。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的保障对策为:建立对口援藏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科技援藏工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援藏项目的跟踪协调评价制度;加强科技援藏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形成中央、援藏省市和西藏自治区三方联合支持的综合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为科技援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科技援藏,区域科技合作,战略思路,对策

1 科技援藏与开展区域科技合作的战略意义

1.1科技援藏是支援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科技援藏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全国科技界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西藏自治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也是民族工作和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支援西藏发展的重要抓手[1]。经济支援、干部支援、人才支援、教育支援、科技支援和企业支援是支援西藏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全国援藏是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帮扶资金主要用于民生、用于基层”。全国支援已成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要求。新时期国内外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加强科技援藏和区域科技合作,推进西藏科技大发展是应对科技发展重要机遇期的重大举措。

1.2科技援藏是提升西藏科技“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科技援藏为契机,构建西藏与内地各省市的区域科技合作是提升西藏科技“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援藏基础上,西藏科技发展更需要实现自身的提升和转变。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以科技援藏为支撑进一步增强西藏科技部门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队伍素质,促进科技援藏由外界“输血”向自身“造血”的重要转变。通过科技援藏项目实施,进一步增进西藏与其他省区市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促进西藏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3科技援藏是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的重要桥梁

以科技援藏为基础,构建科学完善的区域科技合作框架是搭建内地各省市和部门科技成果转化桥梁的基础,是实现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西藏由于自身原因科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更适合通过科技引进、改造和改良实现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提升。长期来看,依赖内地的科技援助将是西藏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因此,西藏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通过科技撬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西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援藏机制下的区域科技合作将是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实现西藏自身科技水平的提升,亟需通过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

1.4科技援藏是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阵地

科技援藏不仅有助于西藏自身科技水平的提升,还为援助方科学技术示范和应用提供基地和平台。西藏和内地各省市的区域科技合作日益成为双方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阵地。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不同层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深度合作将有助于构建良性互动共赢的合作机制,为西藏科技发展提供基础平台保障。目前,区域科技合作是提升西藏科技发展水平的最佳路径。科学统筹区外技术、人才、管理与资金优势和区内资源优势,实现协同创新是实现西藏科技大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可以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将极大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和科技贡献水平。

1.5科技援藏是构建西藏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宏观管理体系等,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完善而又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最大限度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从而有力支撑区域创新的发展。西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内地的知识创新支撑和技术创新支撑,同时还需要中介服务体系和宏观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科技援藏不仅有助于西藏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还将为西藏提供中介服务和管理上的支持,从而使西藏科技在中介服务上更完善,在宏观管理上更科学,成为西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托。

2 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成就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成就

(1)科技援藏有效助推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继1996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启动科技援藏工作至今,科技援藏工作已有效助推了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1996—2004年,国家科技部与各对口援藏省市为西藏安排各类科研项目249项,落实资金11 194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为西藏安排各类科研项目113项,落实资金7 388万元;各对口援藏省市安排科技项目136项,落实资金3 806万元。2005年7月,国家科技部组织召开第二次全国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援藏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科技援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据初步统计,第二次科技援藏工作会议后,各省市科技部门与西藏共签订了69个援藏项目,协议资金4 345.54万元。“十五”期间,仅国家科技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支持西藏的科技投入已达1.3亿元(其中包括国际科技合作经费200万欧元)。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安排在西藏实施的科技项目经费目前已达8 000多万元[2]。2009年8月,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拉萨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会上,有关省区市、企业与西藏相关单位签订了48项科技援藏项目协议,落实援助资金4 260万元。

(2)初步形成了全国科技界支持西藏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机制。除了国家层面以科技援藏工作会议的形式支援西藏外,全国科技界已经形成了支持西藏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机制。其中,中科院成为科技援藏机构中最为活跃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中科院有超过20个下属研究机构直接参与科技援藏工作。全国各省市也按照对口支援的要求,有序开展了科技援藏工作。经过近20年对口支援的探索和实践,中央各部门、全国各省市科技援藏工作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口支援格局。

(3)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依靠科技援藏为西藏当地培育了一批区域性的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发展关键在于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和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壮大。科技援藏工作紧紧围绕西藏现代农牧业发展、藏医藏药、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新能源及旅游等重点特色产业,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力。加强了农牧业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例如,当雄县种山羊基地建设项目、墨竹工卡优质小油菜种子繁育及产业化、阿里地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藏药植物人工栽培驯化试验等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突出西藏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是近年来科技援藏的一个新的特点。在科技援藏项目的筛选中,各地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优先地位,把资源开发和保护、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结合西藏生态建设需求,科技部和援藏省市在科技支撑计划中安排了“高寒干旱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阿里高寒地区人工种草研究示范”、“那曲地区引种树木研究”和“草原毒草——醉马早预防疫苗研制”等项目,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2.2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科技援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科技援藏规划引导、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合作重点、合作模式、合作领域和自身科技能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系统完善的科技援藏规划引导。科技援藏是中央确定的五大援藏机制之一,各对口援藏省市都对科技援藏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把科技援藏工作贯穿于援藏工作的各个方面,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科技援藏工作相对于其他援藏领域而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到目前为止西藏仍缺乏专门性的科技援藏规划,由于缺乏规划引导,对口援藏省市和部门尚缺乏对重点项目的整体把控,从而导致对口支援项目存在结构趋同、项目重复实施等问题。同时,西藏科技发展也迫切需要通过规划实施确定合作重点领域、项目遴选标准、组织实施和管理框架。

(2)区域科技合作机构设置与衔接问题。目前,受援地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人员,部分受援地仍未设立专门机构,很难协调解决援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推诿扯皮现象。有的机构级别设置太低,不仅很难与正厅级的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之间衔接协调,而且不利于与地市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影响到援藏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由于缺乏相应的科技援藏协调机构,从而导致科技援藏项目实施中存在沟通协调不便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科技援藏项目的实施进度。

(3)区域科技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科技援藏项目合作模式较为单一,以对口技术援助、资金引入为主导,尚缺乏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从而导致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层次受到较大限制。同时,科技合作机制上存在合作机制单一、科技合作对援助方吸引力不强、协调组织机制不健全、奖励和激励机制以及跟踪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与其他援藏机制相比,科技援藏仍需下大力气进行区域科技合作模式创新和合作机制创新。

(4)区域科技合作领域和地域限制有待拓展和打破。科技援藏项目主要集中在农牧业和特色产业等领域,毋容置疑这是西藏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选择。但区域科技发展的整体提升是一个综合过程。因此,与以科技作为撬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相比,在科技援藏中区域科技合作的领域略显局限,合作领域仍需进一步扩大。

(5)区域科技合作对自身科技能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对口科技援藏在注重“输血”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造血”功能的培育,应通过科技援藏工作不断提升西藏自身发展能力。要在立足于增强西藏自身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考虑科技合作项目、引导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然而,目前科技援藏在西藏自身科技能力提升方面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科技援藏项目的遴选和实施应该坚持“科技惠民”原则,通过科技援藏切实提高西藏地区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的生产力和自身发展能力,提高西藏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将援藏科技优势内化为西藏自身科技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3 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的战略思路

3.1推动制定并实施科技援藏规划

鉴于西藏科技发展底子薄、基础弱的客观现状及科技援藏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国科技援藏实施规划》。通过科技援藏规划总体部署科技援藏工作,明确各对口援藏省市援助项目的重点方向。进一步确定科技援藏的总体目标、以项目为依托明确提出需要援助解决的科技问题、主要科技合作内容和预期目标等[3]。统筹配置科技援藏资源、确定科技援藏重点领域、主要途径和协调机制等。按照规划的要求提出具体可行和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以实现对规划的任务分解,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完成地市一级科技援藏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从而构建“国家-自治区-地市”三级层次分明、实施有序的科技援藏规划体系。

3.2依托科技援藏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提升西藏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未来需要依托科技援藏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由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区域内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和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3个部分构成,具有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效益3种功能。按照区域创新体系对主体要素的要求,未来在科技援藏工作中不仅需要强化项目投入,还要在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方面逐步提升。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更需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服务创新的引导,逐步提高西藏自治区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和地方政府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完善的体制、机制、政府和法制调控基础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3.3构建可持续和长效合作的科技援藏机制

全国对口科技援藏工作尚缺乏可持续和长效合作的对口科技援藏机制。目前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和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科技援藏新机制。要不断创新科技援藏的工作机制,制定和落实切合实际的措施,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表彰、奖励制度,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参与援藏工作,营造有利于全社会科技援藏的良好环境。做好与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援藏工作与项目的对接和协调配合,形成中央、援藏省市和西藏自治区三方资金联合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全国科技援藏信息沟通机制和服务平台。建立对口援藏省市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西南省区市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西南地区产学研联盟,建立各方高层互访互动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改变科技援助方的援藏任务性质,建立区域产学研主体尤其是援助方和被援助方之间成果共创、信息互通、利益共享机制。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科技援藏的重要保障,建立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可持续的科技援藏长效机制。

3.4探索区域科技合作交流全方位、立体互动模式

在部省会商、中科院-西藏自治区合作

模式基础上,强化科技援藏机制创新与政策突破,倡导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全方位立体互动型科技援藏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作用的新型援助模式,探索建立充满活力、能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科技援藏新模式。科技援藏模式创新的重点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围绕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在重点产业领域联合内地科研院所、高校和大企业、大集团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自治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主动参与国家试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经贸、文化、环保和培训等区域合作交流活动。鼓励打破对口援藏领域和地域限制,不断开拓科技援藏新领域。建立厅地(市)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强化自治区与各地市的交流和协调。

3.5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援藏

科技援藏不仅需要国家和各对口援藏部门、省市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援藏不仅可以激发科技援藏的活力,还能整合和引导各方资源实现大科技背景下西藏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科技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建议西藏自治区建立人才强区战略、做好规划统筹。以完善的科技制度、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待遇为基础吸引全国高水平优秀科技人才参与科技援藏。除了对口援助方提供部分人才支持外,科技援藏项目的具体实施仍急需大量的人才。大部分援藏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但仍存在部分援藏项目资金不足的情况,需要社会力量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科技援藏仍需依靠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3.6科技援藏与自身科技能力提升相结合

对口科技援藏在注重“输血”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自治区科技“造血”功能的培育,应通过科技援藏工作不断增强自治区自身发展能力建设。要在立足于增强自治区自身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科技合作项目、引导产业成果转化。要以满足西藏地区的科技发展及科技创新为目的,大力改善西藏的科技软、硬件环境。通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强县富民科技专项行动等多种渠道的大力支持,建设必需的科技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扶持一批适应西藏科技发展需求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试验台站和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好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等科研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加强西藏基层科技管理的信息化能力,改善网络科技环境,拓宽信息流通渠道,为促进西藏科技的快速发展服务。坚持“科技惠民”原则,通过科技援藏切实提高西藏自治区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的科技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建议对口援藏省市进一步加强异地培训工作,组织更多的本地党政领导干部、科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赴内地培训,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学技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促进自身科技水平的提升。

4 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的保障对策

4.1建立对口援藏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科技援藏工作

建立自治区层面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省市的科技援藏工作。加强自治区级的统筹机制,协调各支援方、受援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行业、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新一轮科技援藏工作,为对口援藏省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要对重大项目、重大资金使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大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产业布局等进行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按照各援助省市的实力和受援地的实际需要,从有利于区域科技协调发展的角度和自治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出发,研究制定援藏的整体开发战略。继续加强民生建设、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加大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

4.2建立和完善科技援藏项目的跟踪协调评价制度

目前大量的科技援藏项目存在缺乏跟踪协调评价制度的问题。在支援项目协议签订后,支援方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资金、物资以及人员等各方面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受援方应当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积极配合项目落实。一些科技援藏项目建设要开展中期和完成后实施效果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效益的评价。加强和完善对口援藏工作的评估管理机制。建立专家评价组,定期和不定期地监查科技援藏项目的运行情况,做到及时诊断、反馈和矫正。综合统筹科技援藏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对口援藏工作有效和健康发展。

4.3加强科技援藏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院所和对口支援省市将科技援藏任务纳入到本部门、本地的对口援藏总体规划和科技规划中,做到共同规划、共同实施、共同发展;建立科技援藏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监测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情况,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建立科技援藏工作考核评估机制,从计划管理、资金投入、科技援藏专家参与程度、科技援藏项目组织实施及成效等方面,对各地市、院校科技援藏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完善和落实科技援藏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基本制度,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和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调动科技援藏各方的积极性。

4.4形成中央、援藏省市和西藏自治区三方联合支持的综合保障机制

做好与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援藏工作与项目的对接和协调配合,形成中央、援藏省市和西藏自治区三方资金联合支持的综合保障机制。积极争取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中科院等国家科研院所不断加大科技援藏专项资金投入,发挥国家层面科技援藏投入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和对口援藏省市科技计划向重点领域倾斜,引导和支持内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西藏开展科技合作研究;加强科技援藏专项支持力度,逐步全面开放西藏科技计划;加强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援藏科技投入;引入内地金融服务机构,探索建立特殊体制下的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推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西藏科技创新,形成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对口支援省市大力援助、西藏不断加大自身投入、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科技援藏多元化投入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优化投入方向和结构,加强科技援藏资金的集成高效使用;加强选聘科技援藏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城镇基层和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科技援藏新格局。

4.5加大宣传力度,为科技援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扩大科技援藏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打造西藏区域科技合作示范,以科技合作典型案例宣传为基础,创新宣传模式,整合区域信息资源,提高西藏区域科技合作影响力。充分提高科技援藏在对口援藏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援藏的良好氛围。通过农村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科普网络体系,在加强科普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林业草业知识、健康卫生知识、科学文明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活动,面向西藏地区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破除迷信、普及科学知识,促进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援藏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07-14].http://www.most.gov.cn/ fggw/zfwj/zfwj2005/200512/t20051214_54858.htm

2吉靳刚.以真情加强民族团结办实事援助科技发展——“十一五”科技援藏工作纪实.西藏科技,2011,(7):67-70.

3朱建军,李荣.“科技援藏”对“科技支疆”的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10,(22):41-42,55.

李广东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和区域规划、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以及“三生”空间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论文奖学金项目、城市中国计划等项目。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技项目。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和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E-mail:ligd@igsnrr.ac.cn

Li Guangdong,Research Associate of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GSNRR),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Ph.D.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academy of Sciences in human geography.Li has mainly been engaged i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interactiv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procreative-living spaces.Of those he has chaired,it includes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Peking University-Lincoln Institute Center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land policy and Urban China Initiative(UCI).He has also participated in seve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cluding national science-technology support plan project,social science fund major project,and key projec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Li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20 articles in public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L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won the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of IGSNRR,CAS. E-mail:ligd@igsnrr.ac.cn

王振波 男,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化与气候变化耦合关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课题等项目,在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E-mail:wangzb@igsnrr.ac.cn

Wang Zhenbo,male,Research Associate of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He received a doctorate in human geography from Nanjing University.He mainly engaged in the study fields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limate change.He chaired many projects,including Youth Program of Projec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subproject of Key Research Projec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and Special Funds for Public Welfare Industry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Dr.Wang published more than 50 papers in academic journals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cta Geo⁃graphica Sinica and Geographical Research.E-mail:wangzb@igsnrr.ac.cn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and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in Tibet

Li Guangdong Wang Zhenbo Liu Sheng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deploy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f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rcles.Financial supporting,talent supporting,personnel supporting,education support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and enterprise supporting are indispensable to suppor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ibet.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tool.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has become a lever to achiev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well-off along with Tibet.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has an irreplaceabl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Ti-be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an important grasp on suppor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hemopoietic abil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Tibet,an important bridge to introduce and applic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and a key position to support regional synergy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as well as a fundamental factor to build Tibet's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Tibe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supported by nearly 20 years aid-Tibet poli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and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 Tibet have achieved tremendous achievements,such as the poli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boos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ibet,initially formed a favorable social atmosphere and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viding a suppor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the nurture of a group of local special advantage industries,and providing key technical supports f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eanwhile,it also faces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such as lacking in guidance of complete and systemic pla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 setting and connection,lack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patter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restricted cooperation fields and geographic restrictions,and lack of supporting for promotion of their own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supported by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Under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policy is to make and implement the pla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and long-term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to explore omnibearing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pattern with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to motivate and guide all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to Tibet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capac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We should ensure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 to support aid-Tibet poli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The countermeasure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istance to Tibet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urity are as follows.Firstly,we should establish a joint conference system to coordin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work.Secondly,we should establish a tracking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projects implementation.Thirdly,we should strengthen a supervis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imp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Fourthly,we should build a comprehensive security mechanism with central government,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Tibet to support Tibe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Finally,we should intensify propaganda efforts to create a favorable social environment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to Tibet.We expect that our research findings could provide a posi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operation in Tibet.We also hope that this strategic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Tibet and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Tib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istance toTibet,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strategic thinking,countermeasures

10.16418/j.issn.1000-3045.2015.03.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433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77)

**通讯作者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5年4月10日

猜你喜欢
对口西藏区域
都是西藏的“错”
分割区域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区域发展篇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西藏:存在与虚无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