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

2015-08-27 19:48刘德海
群众 2015年8期
关键词:变化群众建设

刘德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既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不变的一面,坚持我们的基本判断,又有助于我们敏锐捕捉变的一面,以变应变,以变促变,顺势而为,始终保持工作的主动权。

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作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并且明确提出,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完成,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后,在党的有关重要会议、文献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多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央之所以始终坚持并强调这一点,其深刻用意在于,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仍然是初级阶段框架内的变化,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自我拔高、盲目乐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又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在至少长达上百年的时间跨度里,会呈现出既紧密相连又特征分明的若干阶段,我国已经走过、正在经历并在未来将要达到的阶段大致包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及随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行改革开放迅猛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很显然,虽然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在不同的时期,基本国情的内涵、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略,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因而不能把前一个阶段的理念、思路和办法简单延续或移植到后一个阶段。在当前所处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有着与以往阶段不同的特征和要求。从发展来看,将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在连续多年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足见新的发展方式之于我国当下是何等的急迫和重要。就改革而言,将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部署,不仅体现了全面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性。这种深刻性就在于,既要勇于“破”,更要着眼于“立”,追求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特别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重要战略抓手。

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矛盾的双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八大作出的判断。几十年过去了,无论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社会生产力,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种动态中的差异和不平衡,在不同阶段表现为具有不同内涵、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矛盾关系。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确定发展战略和重点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坚持但又不能空洞地重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而应当全面系统地分析矛盾双方所发生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把握这一矛盾关系内涵的演变。当前阶段,要具体分析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水平、需求结构、需求趋势等呈现出的新特点,搞清楚社会生产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作出这样的分析,既有助于我们从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变化上理解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脉络和现实方位,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根据矛盾双方的变化,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形成新的理念、思路和政策举措。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在思维框架和行动逻辑上实现重大转变。在发展理念上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布局上坚持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重,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将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发展动力上,改革和创新将真正成为原动力和主动力,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宏观政策上,不再把高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直接目标,政策面的调整将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三、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但其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没有变,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国际形势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原有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都在进行深刻调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第一,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升温,冷战思维抬头,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周边国际环境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原有供需大循环被打破,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争夺更加激烈,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第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正在产生重大影响,全球经济结构将因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进行重塑。就国内而言,一个突出的焦点是,我们面临着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考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步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再也不能重复沿用过去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推进的路径,而必须创新和变革。如果停留在过去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上,就会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既无法在工资等方面与低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竞争,又无法在高新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而竞争力的下降,极易导致过去快速增长所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和发展节奏出现了新的变化。应当认识到,经济增速换挡回落是一个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现象。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速度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和变量,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增速变化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对于新常态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速度层面,而要把速度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等联系起来看问题。因此,我们是在国际国内这两个方面双重考验的背景下进入新常态的,是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的客观反映和结果。在新常态下,必须把改革与开放、改革与发展、开放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推动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四、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了变化。回顾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程,近年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向,就是越来越重视规律性,越来越重视科学化。从提出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到提出三性,即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到提出三个执政,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再到后来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总体上可以体现为一二三四五。一就是贯穿“一条主线”,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二是做到“两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三是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是要增强“四个能力”,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五是要推进五个方面建设,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我党对自身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体现了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决心和信心,为协调推进这一战略布局提供了方向指引、组织保证和力量源泉。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充分体现了直面问题的忧患意识、遵循规律的科学谋划、标本兼治的思路举措、善抓矛盾的领导艺术,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运用,是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反映,应当在具体实践中融会贯通、习之用之。

五、我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方向原则一直没有变,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内容和党与群众互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群众工作方法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历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虽然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在变,但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方向原则一直没有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是党的自身,还是群众自身,还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都具有许多新特征,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很好地把握。从群众和群众工作的角度讲,一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社会存在着十大阶层,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弄清楚谁是群众、群众在哪里。二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所有制关系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群众构成多样化,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多样,特别是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举措加以解决。三是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叠加的现象,与其所产生的社会思维交融在一起,群众工作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的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特别是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各类信息往往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使得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从党和党群互动的方式看,一是党员干部的代际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代党员干部都有其自身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时代的党员干部,价值判断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新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加剧,原有的基层组织已经无法发挥全部作用,农村、城市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部分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迫切需要加强。三是党群互动方式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党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方式单一,往往是封闭和刚性,以单向度和行政化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群互动关系是开放、弹性的,呈现出利益导向、多元互动的趋势,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从人民群众和党的关系角度看,一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认同发生了变化。当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已经从情感认同逐渐向法理认同、利益认同转变。二是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诉求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发展,群众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和变化。当前,老百姓不但有着物质方面的诉求,而且有着更多的社会诉求,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比以前大有增强。三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判要求更高。在计划经济年代,群众评价一个好干部,往往就是勤勤勉勉、兢兢业业。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开放度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判标准也随之提高,对党员干部的专业背景、国际视野、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作者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变化群众建设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从9到3的变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这五年的变化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