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海
群众工作方法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历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虽然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在变,但我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方向原则一直没有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是党自身,还是群众自身,还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都具有许多新特征,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常态,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很好地把握。
从群众和群众工作的角度讲,第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在革命战争年代、计划经济年代,群众的概念是明确的,群众的界限是清楚的,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等,就是工农商学兵。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中国社科院200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社会存在着十大阶层。从目前看,中国社会已经不止十个阶层,同一个阶层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人,社会地位和收入差距很大。因此,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弄清楚谁是群众,群众在哪里。第二,党的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所有制关系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群众构成多样化,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多样,特别是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进行协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举措加以解决。第三,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种社会形态叠加的现象,有的地方是农业社会,有的地方是在工业社会,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与其所产生的社会思维叠加在一起,群众工作所面对的社会思维更加复杂。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的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特别是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各类信息往往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都使得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从党和党群互动的方式看,第一,党员干部的代际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代党员干部都有其自身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时代的党员干部,价值判断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加剧,原有的社会基层组织已经无法发挥全部作用,农村、城市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部分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迫切需要加强。第三,党群互动方式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党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方式单一,往往是封闭和刚性的,以单向度和行政化为主;而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群互动关系是开放、弹性的,呈现出利益导向、多元互动的趋势,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
从人民群众和党的关系角度看,第一,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认同发生了变化。当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已经从情感认同逐渐向法理认同、利益认同转变。第二,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诉求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发展,群众观念也在不断进步和变化。当前,老百姓不但有着物质方面的诉求,而且有着更多的社会诉求,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比以前大有增强。第三,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判要求更高。在计划经济年代,群众评价一个好干部,往往就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开放度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判标准更高,对党员干部的专业背景、国际视野、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