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叶害虫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与生活史观察

2015-08-23 08:53达青恩常江春杨丽丽吕冬云罗志文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54007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中山5075佳木斯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54007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活史佳木斯大学交尾

高 敏,达青恩,常江春,杨丽丽,吕冬云,3,罗志文,3*(. 佳木斯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54007;.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中山 5075;3. 佳木斯大学 应用昆虫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54007)

食叶害虫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与生活史观察

高 敏1,达青恩2,常江春1,杨丽丽1,吕冬云1,3,罗志文1,3*
(1. 佳木斯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中山 510275;3. 佳木斯大学 应用昆虫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榆紫叶甲是北方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对园林景区、生态公益林等绿化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破坏园林景观。作者通过2年多的采样调查与人工饲养观察,对近年来在佳木斯地区发生的榆紫叶甲不同龄期的细幼虫及成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记录,掌握榆紫叶甲发育阶段的特性及生活习性,为后续榆紫叶甲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生物学特性;生活史观察;食叶害虫;榆紫叶甲

高敏, 达青恩, 常江春, 等. 食叶害虫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与生活史观察[J]. 生物灾害科学, 2015, 38(4):302-305.

榆紫叶甲(Ambrosiomd quadriimpressum)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昆虫[1],别 名榆紫金花虫,我国多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国外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榆紫叶甲成虫及幼虫都以榆科植物为食,寄主为榆科植物,如家榆、垂榆等园林绿化树种,成虫与幼虫均危害寄主植物的叶片、芽苞,严重为害使得植株树势衰弱并易引起病害发生,为害时间可多达 6个月[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用品

数码体视摄影显微镜、50 mL三角瓶、培养皿、放大镜、镊子、脱脂棉、自动温度计、数码相机等。

榆紫叶甲卵、幼虫、成虫均采自佳木斯大学校园及佳木斯市双拥公园,经佳木斯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罗志文副教授鉴定为榆紫叶甲。

1.2 试验方法

榆紫叶甲虫源采自佳木斯大学一学区 A院及D 院,少 量采自于双拥公园,样 本采集分不同时间进行,在春季 4 月份调查采集到越冬成虫,经在实验室进行交尾后开始饲养观察。

饲养地点为佳木斯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及动物学硕士生实验室,分 别将 50对成虫置于三角瓶内,采用新鲜的榆叶进行饲喂,采用脱脂棉及蒸馏水进行湿度处理,观察并详细标记。适时记录成虫的产卵次数、枚数、孵化总卵数及孵化日期等数据,幼虫记录生长的体长、头壳宽、脱皮次数及发育时间等内容。

将三角瓶中榆紫叶甲卵连同底部的滤纸取出,以5 枚为 1 组分别置于相应的培养皿中,底部衬圆滤纸,放于 25 ℃培养箱中恒温培养,时间设置为 L∶D=15∶9,相对湿度为 75%左右,每日观察记录卵、幼虫及成虫的发育情况。幼虫的培养是从状态良好的初孵幼虫中挑选出优良个体用于生活史观察试验,不同幼虫饲养在指定的培养皿内,定期观察 2~3 次/日,记录卵孵化、幼虫蜕皮,至羽化为成虫。

此外,试验还在野外寄主植物上设置了饲养笼做为榆紫叶甲的对照组,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榆紫叶甲的生活史情况,并与室内饲养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

2.1.1 成虫 成虫体长 8.1~11.2 mm,长椭圆形,复眼、上颚黑色,触角棕褐色,钳状上颚。鞘翅自小盾片处向后渐宽,背面弧形隆起。头部、前胸背板、鞘翅表面遍布紫红色及绿色相间金属光泽,鞘翅颜色更明显[3]。前胸背板侧面扁凹,具刻斑,后翅淡黄色膜质。腹部 5 节,雌性第 5 节末端钝圆,刚羽化成虫与羽化后成虫形态对比,如图 1。

图1 榆紫叶甲成虫

2.1.2 卵 卵长 1.8~2.3 mm,宽 0.7~1.0 mm,椭圆形,卵的颜色与环境保护一致,具有强保护色,表现出浅灰色、棕黄色、棕褐色等多种颜色,初孵卵表面光润具光泽,孵化前颜色变暗,光泽消失,如图 2。

图2 榆紫叶甲卵

图3 榆紫叶甲一龄幼虫

2.1.3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 2.5 mm,末端狭窄,取食后在一龄末期体长 4.0~4.6 mm。初孵幼虫头部、腹足黑色,其余部分呈黄色,具颗粒状黑色毛瘤[4], 足旁具黑色斑及弯形斑,尾部尖,腹部末端具无色吸盘,如图 3。

二龄幼虫蜕皮后灰白色,胴体长 3.8~6.4 mm。头浅褐色,顶部具4 枚黑斑,前胸背板具 2 个黑斑,大小与头顶斑相近,背中线灰色,中线两侧各具一条淡黄色条带。

图4 榆紫叶甲二龄幼虫

图5 榆紫叶甲三龄幼虫

三龄幼虫、四龄幼虫体长 10.2~12.2 mm,扁平,黄褐色,腹部末端向腹面弯曲,老龄幼虫转入地下,停止取食,即进入预蛹期[5],如图 5。

2.1.4 蛹 榆紫叶甲蛹长 9.5 mm,宽 5.4~6.6 mm,乳黄色,半透明,近椭圆形,双翅紧紧裹着第三对足,尾部接触时多轻微摆动,羽化前体色变深,背面呈灰黑色,如图 6。

图6 榆紫叶甲蛹

2.2 生活史

佳木斯地区榆紫叶甲 1年 1 代,以成虫在浅土层或枯枝落叶中越冬,夏季部分幼虫有越夏现象,各虫态有世代交替的现象,其生活史见表 1。榆紫叶甲各发育历期时间情况,见表 2,各发育历期内虫形态结构对比图,如图 7。

表1 榆紫叶甲的生活史

表2 榆紫叶甲的发育历期

图7 榆紫叶甲发育历期形态对比

图8 榆紫叶甲成虫交尾

2.3 生活习性

2.3.1 食性 榆紫叶甲取食榆科植物的幼芽、叶片,为寡食性。越冬成虫 4月上旬开始取食,陆续出现交尾,7 h后开始产卵。成虫取食幼嫩榆树的芽苞和嫩叶,一龄幼虫孵化后取食枝条尖端的嫩叶,二龄、三龄及四龄幼虫则取食嫩叶或成熟叶片,随着体重增大其食量加大。老熟幼虫入土前不取食,进入预蛹期,预蛹期及蛹期在土中不吃不动。刚羽化成虫上树后即大量取食,并以嫩叶为主。气温过高时,成虫的取食量减小,不活跃[6-7]。

2.3.2 交尾 越冬成虫春季上树活动,天气较好时开始觅偶交尾,每个成虫一生可交尾数次,每次交尾时长约 7 h,如图 8。

2.3.3 产卵 每只榆紫叶甲一生可产卵 200~300 粒,成虫出蛰上树后开始产卵,5 月份产卵盛期。早春榆叶展开前,卵多产在枝梢底端,多呈两行排列,卵竖立并与树枝呈 60 度角。榆树生长季节,卵刚产于叶背或叶正面,每组产卵 7~36 粒,部分成虫 7 月上旬仍可产卵。孵化盛期在每年的 6 月至 7 月间,幼虫期 30~35 d。6月上旬幼虫陆续入土化蛹,随后即逐渐羽化为成虫。8月开始为害严重,此时少量成虫交尾,但当年不产卵。10 月低气温下降后,成虫即钻入寄主植物下面浅土层内越冬。

2.3.4 滞育 7 月末,气温达到 30℃以上时榆紫叶甲开始滞育越夏,部分成虫无越夏现象。越夏的成虫多潜伏于树干或枝叶荫隐蔽处,成虫较多时常聚集成堆,有时也会蛰伏于其它灌木和草丛中越夏。

2.3.5 越冬 10 月上旬开始,随着气温下降,榆紫叶甲成虫相继下树入土越冬,入土深度可达 10 cm以上,通常分布在树冠下方投影处,距树主干为 60 cm直径范围内。

2.4 不同光照条件对蛹发育的影响

在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条件下,将几组老熟幼虫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对比在黑暗和正常光照环境下蛹的变化,观察记录其化蛹时间、羽化时间和形态变化等。结果发现,正常光照下培养的幼虫相对黑暗条件下的幼虫化蛹期长 2~3 d,羽化期相对延迟 4~5 d,且伴随有部分个体出现畸形现象,表现为翅羽化不完全。

2.5 不同叶片对成虫交尾和产卵的影响

对比新、老叶片饲养榆紫叶甲发现,长期饲喂老叶成虫不交尾。交尾后的雌虫以幼嫩叶片饲喂时,榆紫叶甲 1~2 d 内即可产卵,而对比饲喂老叶或成熟叶片,则出现成虫产卵下降或不产卵,若培养时间以嫩叶取代榆树老叶饲喂成虫,则正常产卵。上述试验可以初步得出,幼嫩叶片对榆紫叶甲的产卵具有促进作用,而老叶可抑制交尾和产卵,其原因可能是自然界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自我保护作用,如榆紫叶甲为专食性昆虫,榆树在老叶中产生一种具有抑制其害虫繁殖活动的物质,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2.6 不同饲养密度对成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将多只成虫共同饲养在同一个三角瓶中,用棉塞封好瓶口,减少食物及水,观察成虫间的变化。前 3 d内无任何异常,4 d后成虫相互间发生自残现象,成虫相互撕咬,发生断足等现象。

此外,成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周围浓度为 30%的生石灰的环境中,多数榆紫叶甲可正常化蛹,并羽化发育为成虫,可见榆紫叶甲对石硫合剂等农药表现不敏感。

3 结 论

榆紫叶甲的幼虫与成虫均危害植株的叶片、芽苞,为寡食性,危害会使植株的树势衰弱并极易诱发其他病害,对榆紫叶甲的传统化学防治方法,通常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如何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和生物制剂,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进行榆紫叶甲,这将是我国农药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采用筛选植物源杀虫剂,也就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杀菌、抑菌、杀虫活性物质,这将是进行无公害新型生物制剂的重点研究内容。

[1] 李孟楼. 森林昆虫学通论[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06-207.

[2] 张强, 张德军, 崔殿军.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榆紫叶甲发生与防治[J]. 防护林科技,2009(1):115-116.

[3] 孟繁君, 张大明, 宋丽文, 等. 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J]. 林业科技,2009,34(3):33-34.

[4] 刘钦玲. 佳木斯市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3):79-80.

[5] 王海涛, 张丽丽. 佳木斯市榆紫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化农业,2011(3):7-8.

[6] 安瑞军, 李秀辉, 张冬梅. 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林业科技,2005,30(5):18-20.

[7] 刘宇, 李文龙, 刘淑静, 等. 榆紫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4):167-168.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 History Observation of Defoliator of Ambrostomd quadriimopressum

GAO-Ming1, DA Qing-en2, CHANG Jiang-chun1, YANG Li-li1,LYU Dong-yun1,3, LUO Zhi-wen1,3*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 China;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Zhongshan University, Zhongshan 510275, China; 3.Institute of Applied Insects,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 China)

Ambrostomd quadriimopressum is the main garden plant pest in the north, 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s to the garden areas, ecological forests and other green plants, directly affecting the landscape plant growth and destroying the landscapes. Through two years of sampling and observati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brostomd quadriimopressum Larvae and adults in Jiamusi in recent year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brostomd quadriimopressum at their development stages and their life habits were mastere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control of Ambrostomd quadriimopressum.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fe history observation; leaf insect pest;Ambrostomd quadriimopressum

S763.38

A

2095-3704(2015)04-0302-04

2015-10-24

佳木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基金研发项目(xzyf2014-14)

高敏,主要从事动植物检疫方面的研究,E-mail:jmsdxgm@163.com;*通信作者:罗志文,硕士生导师,副教授,E-mail:jiamusiluozhiwen@126.com。

猜你喜欢
生活史佳木斯大学交尾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谈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
社会生活史高考命题特征分析及启示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一位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交尾团观察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
提高中蜂处女王交尾成功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