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影
摘 要 根据多年园林专业工作经验,对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症状类型和病原等方面做以介绍,详细阐述了苗木立枯病、苗木根朽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根部病害的症状和防治,希望为园林植物栽植和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在园林中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园林植物;根部病害;苗木立枯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有叶花果病害、茎干部病害和根部病害3大类,而其中根部病害虽然种类不多,但造成的危害却常是毁灭性的。染病的大树延续几年后就会枯死,幼树在一个生长季就会枯死,而幼苗只能生存几天。
1 症状类型
根部病害在植物地上部分的表现为叶色发黄、放叶迟缓、叶形小、落叶早、植株矮等,而根据症状类型可分为根部及根茎部皮层腐烂,产生白色菌丝、菌核和菌索;根部和根茎部有肿瘤突起;病原物在维管束定殖引起植株枯萎;根部或者干基部腐烂同时有大型子实体等症状。
2 病原
根病的病原,一类是由于土壤酸碱度不适、积水、施肥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变;另一类是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的侵染性病变。这些病原物多数属于土壤习居性或半习居性微生物,腐生能力强,寄主广,非常难根除。
3 主要根部病害
3.1 苗木立枯病
3.1.1 分布与危害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是常见的根部病害之一,各类型的园林植物苗期都可能发生立枯病,尤其针叶树育苗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70%~90%。4-6月为多发期,危害1~3年生幼苗,特别是出土1个月之内的幼苗。
3.1.2 症状
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共有4种症状类型:腐烂型,播种后7~10 d,被病菌侵染,破坏种芽组织,在土壤中腐烂;猝倒型,幼苗出土60 d内尚未木质化之前,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腐烂,之后苗木倒伏;茎叶腐烂型,在幼苗出土期,苗木密集、湿度大、覆盖物覆盖过久,病原侵染引起幼苗茎叶腐烂。1~3年生幼苗如果连雨天湿度大、苗密集也会发生此种类型;立枯型,幼苗已经木质化后,由于病菌侵入根部皮层变色腐烂,苗木枯死且不倒伏。
3.1.3 防治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圃地不宜选择瓜菜地和排水不良、土质粘重的地块,精选种子适时播种播种前土壤和种子必须消毒,土壤的消毒可选择用量为50 mL/m?加水6~12 L的40%福尔马林,在播种前半个月喷洒土中用塑料薄膜覆盖7 d,揭去薄膜5 d后播种,也可按每1 hm2用75 kg 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混合,药与土的比例为1∶200的药土垫床和覆种。播种前种子消毒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幼苗出土后,可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或喷1∶1∶12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 d噴洒1次。
3.2 花木根朽病
3.2.1 分布与危害
该病是有病菌引起,是一种著名的根部病害,60多个国家有过报道,侵害的针阔叶树种达200种以上,病菌侵入导致根系和根茎部的腐朽,直至全株枯萎死亡。
3.2.2 症状
发生在根部和根茎部,皮层和木质部腐化。针叶树染病后在根茎处流出大量流脂,皮层和木质间产生白色扇形菌膜。病根皮层、表面及附近土壤,有深褐色或黑色扁圆形根状菌索。染病初期,皮层和树皮湿腐,有浓重的蘑菇味,黑色菌索包裹根部逐渐进入树皮,紧靠土表的树皮下有白色菌扇,根部和根茎部一点点腐烂,直至植株死亡。到了秋季在濒临死亡和已经死亡的病株干茎和周围地面,出现成丛的蜜环菌子实体,形如蘑菇。
3.2.3 防治
精心养护管理,确保植物健壮,增强抵抗蜜环菌的能力;在经济林或者果园内发现病株,要及时切根并烧毁,切口先消毒后用防水涂剂加以保护,病株周围土壤用二硫化碳浇灌处理;在幼林内,根腐病蔓延时,挖沟隔离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消除病区内所有植物,病土必须经过热力或者化学处理,才能栽植;普通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换上新土再栽植健康植株。
3.3 根癌病
3.3.1 分布与危害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亦称冠瘿病,世界范围普遍发生,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93科331属643种高等植物,主要为双子植物、裸子植物及少数单子植物,主要发生在根茎处,有时也发生在主根、侧根和地上部的主干、枝条上。根系受到破坏轻则造成植株长势衰弱、寿命缩短,重则全株死亡。
3.3.2 症状
发病初期,受害处形成形态各异的瘤,幼瘤为白色或肉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褐色、粗糙、龟裂、溃烂。
3.3.3 防治
控制病害蔓延的重要措施是严格检疫,发现病苗及时烧毁,对可疑苗木用1%硫酸铜液浸根5 min后冲洗干净栽植;选择未感染的土壤育苗和移植,如苗圃污染,用硫磺粉、硫酸亚铁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并进行3 a以上轮作;移植时避免造成伤口;注意防治地下害虫,按30~50 g/m2施呋喃丹3%颗粒剂翻地15~20 cm后,浇透水杀灭根结线虫以及地老虎等害虫;嫁接工具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消毒;用K84、K1026、HLB-2(AT)等放射土壤杆菌浸泡或喷雾处理种子、插条、裸根苗及接穗,可以有效地根治根癌病的发生,有效期2 a,其中K48对月季根癌病防治效果可达90%,HLB-2、MI15和E26菌株防治葡萄根癌病效果好。
3.4 根结线虫病
3.4.1 分布与危害
根结线虫病由线虫引起,在我国南北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可危害1 700多种植物,分属于114个科,包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造成病株生长缓慢、发育停滞,甚至会使苗木凋萎枯死。
3.4.2 症状
主要发生在植物幼嫩的支根和侧根上或小苗的主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瘤状虫瘿,初期表面光滑,淡黄色,后粗糙,色加深,肉质,切开可以看见内有白色稍有发亮的小粒状物。根系吸收功能减弱,生长衰弱,叶小发黄,脱落或枯萎,枯枝或整株死亡。
3.4.3 防治
加强防疫,防治根线虫病蔓延,选用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根线虫病经济有效的重要措施;选择无病苗圃地育苗,已经发生根结线虫病的圃地,可与松、杉、柏等苗木轮作2~3 a;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性,促进根系发育,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天敌微生物比较活跃;土壤深翻和淹水可减轻发病,育苗前用药剂作土壤消毒处理,土壤消毒处理可用溴甲烷、二溴氯丙烷或克线磷穴施或沟施于土壤中,或环施于植株周围。美国进口的20%丙线磷颗剂对根结线虫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并能兼治地下害虫,具体办法是在定植时穴施或条施20%丙线磷颗剂10~11 kg/hm?,或在播种时开沟撒施,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