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标设计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及几点建议

2015-08-21 00:42张海波
珠江水运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误区建议设计

张海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导标设计规范的理解,结合船舶航行对导标导航效能的实际需求,分析设计导标应考虑的因素,对导标建设的规模提供依据,避免因设计上的误区造成投资过大而带来浪费。

关键词:导标 设计 误区 建议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海上运输越来越受到重视,港口基础建设的投入逐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船舶越来越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航道不断得到拓宽和浚深,以及不断向外延伸。船舶的大型化、航道的延伸等新的发展变化对导标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导标的建设地点越来越受到限制,如许多航道的通视条件受到影响、陆地资源越来越少,致使导标不得不从陆地迁至在海上建设。

另外,由于气象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原因,如港口建设所产生的尘埃、大气中越来越多的雾霾、码头及周围环境灯光的影响等等,所以在设计导标时,视觉能见度应按实际的为依据。

以上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导标建设的规模和投资。因此,分析导标在设计上的误区,避免因此造成规模的不合理和投资上的浪费显得很有必要。

2.导标设计中的误区

(1)航道有多长,导标的导航距离就应有多长。有的航道全程需有导标导航,但并不是全部设置导标的航道都需全程导航。航道有以下情况的,不必完全按照航道的长度来界定导标的导航范围。

①航道入口附近水域比较宽阔,水深也比较深,通航密度也不算太大,且有等浮标作为助航设施。在此附近航段往往不需要有导标来导航。

②在航道末端,或离码头比较近的航段,也未必需要导标导航。因为接近码头,其附近的各种建筑物及固定设施都比较明显,对导标的需求显然不那么迫切。

另一种情况是,导标间距因条件限制不能加大时,前、后导标垂直张角可能难以实现既要符合规范,又要兼顾全程范围。举例:某导标前标高20m,后标高25m,导标间距400m,船舶眼高15m。根据张角公式:

可算出观测者距离前标8000m与800m的垂直张角分别是3.2′和15.8′,前者符合规范,而后者不符合规范。

所以,前、后导标间距没有调整空间的情况下,只有放弃航道末端的一定距离,不纳入导标的导航范围。

③一般气象条件下,导标的导航距离应在气象视距范围内。虽然导标设置规范中要求导标设置应具备以下地理环境:航道轴线延长线的一方,在目视距离内(一般不大于18.5km)伸向陆地或具有设标条件的水域。但是,18.5km是值得商榷的。由于港口生产建设等原因,大多数情况下,目视距离远远达不到这个距离,一般经验显示,目视距离能够达到10~15km就相当不错了。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设计导标时,不必太刻意要求其导航距离超过15km。

除此之外,现代航行技术已得到长足的发展,电子海图、自动导航技术、多功能标绘导航雷达、DGPS、AIS等的应用,逐渐使目视航标(包括导标)的作用有所弱化。这也说明,导标要起到全程导航功能并不见得有那么迫切的需要。

(2)导标应适用于各种大小船舶的导航需求。不同吨位的船舶,其眼高和船舶宽度则不同,进而推算的导标高度、标牌尺寸、张角、前后标距离也不同。这样建设规模及投资也不同。因此,应充分调研和论证适用船舶的类型。多数人工浚深的航道,由于投资的限制,往往设计为大型船舶单向通航,小型船舶双向通航作为航行需求的前提。

以防城港三牙航道导标为例(此对导标在上设计90年代由防城港务集团建设,规模小,高度矮,基础和标体简陋,计划重新设计建设)。除20万吨级以外,进出防城港的其它所有船舶都必经此航段。该航段设计最大船型为10万吨级单向通航,千吨级船舶可双向通航。因此,重新设计导标时,首先考虑导标轴线因与航道轴线重合,为大型船舶而且在航道中线航向的船舶提供导航服务。显然,不必考虑千吨级船舶。如果大小船舶都考虑的话,前后标的垂直张角不能都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张角的公式:

已知:前导标高程20m,后导标高程25m,前后标距离300m,观察距离8000m。分别以眼高18m和5m为例,通过计算得垂直张角分别为α=2.04′和1.8′,显然,前者符合规范,而后者则不符合规范。

以上结果表明,导标设计应有船舶类型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建设适用于各种类型船舶的导标不大现实。

(3)船舶眼高越高,导标就应该建得越高。

①前导标极限高程的公式如下:

式中:h。——满足地理视距需要的前标极限高程(m),即观察者通过水天线的视线在前标标位处的高程,自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

Ds——前标至搜寻区起点的距离(m),即前标至使用段起导点与使用段起导点至搜寻区起点的距离之和,后者可取自前标至使用段起导点距离的10%~20%,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

e——观察者眼高(m)。

②后导标高程公式(后标至使用段某点的距离小于8000m时)如下:

式中:H——后标标顶高程(m),自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

h——前标标顶高程(m),自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

D——观察距离(m);自前标至使用段某观察点的距离;

d——导标间距(m);endprint

α——前后标标顶垂直张角(′);

e——观察者眼高(m)。

从前标公式可以看出,眼高越高,h。反而越小。

对于后导标高程来说,举例如下:

假设前导标高程20m,前后标距离500m,观察距离8000m,α为3′,眼高分别为8m和15m。则通过计算得后导标高程分别为:28.1m和27.3m。这个例子说明,船舶眼高越高,后导标高程不一定就越高。

3.认清设计上的误区,避免导标建设规模及投资不必要地扩大

因陆地资源越来越有限,很多导标都要在滩涂或水中建设,成本大大增加。导标选取适当的高度和规模尤其重要。

(1)考虑能见度的因素。①船舶眼高地理视距大于能见度距离时,取能见度作为起导距离。由于各地空气环境逐年变差,雾霾天气不断增多,港口背景灯光的影响,造成大多数气象条件下的能见度远远达不到标准能见度水平,当船舶眼高地理视距大于能见度距离时,应取实际一般能见度作为导标起导点距离。②前导标至航道入口距离大于能见度距离时,取能见度作为起导距离。如某航道入口至前导标距离20km,而当地能见度同上只有15km,同样的道理,导标的起导点最大只能选取15km。

(2)考虑航道入口的开阔水域的因素,选取确实需要的导航范围。由于航道狭窄,才需要设置导标。但是,在一些自然形成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航道,往往航道入口附近比较开阔,船舶航行此处通常不需使用导标,这种情况下,起导点最好从真正需要导航的位置起算。起导点越长,前导标的极限高程就越高。海上建设导标,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重要,如海浪、台风等因素,建设规模增大一点,投资就可能增加很多。

举例:如为某航道设计导标,前标至搜寻点距离为20km,多数情况下气象能见度只有15km,代表船型眼高为8m。求前标的极限高程。

根据前导标极限高程公式:

e=8m,Ds分别用20km和15km代入,结果分别为5.3m和1m。即前者需要建5.3m高的基础,后者只需要建1m高的基础。前、后标的其它标体、标牌在此不一一计算。但完全可以看出其建设规模和投资是完全不同的。

4.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在设计导标时,建议遵循如下两条原则,以达到导标建设和投资的合理性:

(1)“掐头去尾”原则。必要时,航道的前端和末端可以不纳入导标的导航范围。但应以下列因素为前提:

①航道太长,超出多数气象能见度范围;②船舶眼高地理视距大于多数气象能见度;③航道的前端和末端有着其它良好的助航条件、比较开阔的水域。

(2)“重大轻小”原则。航道的尺度基本都是按照最大通航船舶来设计的,船舶类型不同,其眼高也不同,因此,应以设计最大通航船舶的眼高作为导标设计的依据。设计的导标可能只满足代表船型使用,而不满足其它小型船舶使用,这是正常的。

参考文献:

水运工程导标设计规范.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建议设计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冬季洗澡的误区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几点建议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