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英
【适用话题】文学价值 成长 回忆
汪国真,因为其作品过于通俗而被文学研究界主动忽略的名字。但他的诗作就是中学老师最爱、中考作文狂魔、情书处女作范本,和张小娴、琼瑶、三毛、林清玄、刘墉等人一起,装扮起20世纪末小镇青年们的文艺梦,直到后期被新概念小时代全面接管。
汪国真的诗面向大众、面向青春,注定不会收获长久的中意。喜爱并阅读他的作品的人会在文艺视野打开后,逐渐发现更有深度、韵味的诗章,忘记当初写在小本本里的诗句。但是,喜欢过汪国真并不丢人,在你涉世未深、对美好情感充满热忱的年纪,他用最浅显易懂的语句、毫不艰深的意象描绘一个个情感的乌托邦。
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曾经的热烈激越,会像回忆自己的初恋一样,知道它的不成熟,想起来会脸红,但绝不会报以嘲笑。青涩而美好,稚嫩又真纯,那就是青春的底色和原味。
《铁皮鼓》里,主人公奥斯卡在娘胎里精神发育就成熟了,刚刚降生就听得懂大人说话。这是个非常后现代的隐喻: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现在,我们的审美门槛、感动阈值都水涨船高了。文学爱好者有机会在审美观塑形的最关键时期,被指引读到莱辛、波德莱尔、卡尔维诺,接受到美学作品的调教熏陶;而在信息匮乏的年代,如果你爱好文学,可能只能在地摊上买到一本《年轻的潮》,放在床头每天翻几页,把“我只顾风雨兼程”认真地抄在笔记本里。
汪国真的诗歌虽然不够深沉,确实没有纯文学圈子要求的艺术水准,但是它值得回味。哪怕是《围城》《平凡的世界》这类作品,不也都因为艺术技巧问题,被认为文学价值不够吗?好在批判一个文学家,除了学术专业标准,还有民间大众标准。
喜欢过汪国真并不是坏品位,这是青春路上美好的一站。
【素材分析】人是会成长的。喜欢汪国真不丢人,不敢说自己曾经喜欢才丢人。我们必然要经过那些纯美的年纪,必然要跨过一些东西,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汪国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清浅的美好,值得感慨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