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喀斯特山区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08-20 10:30重庆市九龙坡国土事务中心重庆九龙坡400050团结乡水利站贵州毕节55703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整理

周 密,葛 霖(.重庆市九龙坡国土事务中心,重庆九龙坡 400050;.团结乡水利站,贵州毕节 557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保红线保发展”的严峻形势:一方面是城镇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展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是人口增加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要求保证耕种面积不减少,“双保行动”已成为21世纪初我国的基本国情。喀斯特山区有着耕地资源少、优质耕地资源缺乏、耕地-人口压力大的区情,如何在保证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耕地资源成为了当务之急。实践证明,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等方法是解决这一用地瓶颈的最佳方式。土地整治是土地开发整理、农地整理不断发展的结果。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是农村闲置资源整治的类型之一,具体包括农村荒草地、沙地、沼泽地开发整理。

目前关于喀斯特山区土地整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耕地压力及耕地安全等方面[1-4]。杨庆媛等以四川省珙县为例分析了喀斯特地貌区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途径,提出以退耕还林为主恢复该特殊地域的森林植被,及以乱石缝地整理和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整治、基本农田建设是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5]。李亮等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情况,得出由于人口净流出加快,贵州省未来十几年耕地压力将会持续减少,粮食安全形势会有所缓和,但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整治等措施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6]。王穗等分析了云南省宜农荒草地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采用前后对比法、动态和静态指标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得出由于种植结构等差异导致土地开发整理实际经济效益与预测经济效益之间会出现差异[7]。喀斯特山区土地整治很好地推动了区域扶贫开发工作,实践证明,旅游开发、生态移民、整村推进等模式已取得极好的效果,目前必须巩固整村推进成果,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质量的前提下,转变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式,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使之变为经济优势,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喀斯特山区的必由之路[8]。总体上看关于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研究不多,且缺乏对喀斯特山区荒草地、沙地、沼泽地整治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喀斯特山区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的可行性问题,笔者从影响开展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的因素出发,建立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合理开展喀斯特山区农村闲置荒草地、沙地及沼泽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为拓展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喀斯特山区开展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整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数量越来越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趋势没有改变。实施农村闲置耕地后备资源整治工程,将可利用的荒草地、残次林地、沼泽地、沙地等开发整理为耕地,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目标,是保障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喀斯特石漠化、乌蒙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区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了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2012年国务院发布《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着力于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相结合,努力把该区域建设成为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创新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通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4年底国土资源部在贵州毕节召开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部级联席会,出台15项政策支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这使得喀斯特山区、特别是乌蒙山片区土地整治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指导,为今后开展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这是喀斯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机遇,面对机遇,土地整治工程应充分发挥其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多做贡献。

2 喀斯特山区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整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方法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荒草地沙地沼泽地整治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9]。层次分析法定量研究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主要分为4步:首先,构造层次分析结构,也即评价指标体系,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次,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元素重要性构造各级判断矩阵;再次,对构造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根据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公式进行验证,直到验证一致为止;最后,进行层次排序,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

判断矩阵的赋值需征求专家意见,且无法定量的指标也是采用专家打分求取均值的方式。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层次模型结构,根据下一层指标对上一层指标的重要度,运用“1-9”标度赋值表,逐级构建判断矩阵。利用AHP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喀斯特山区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能充分反映区域特色,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既要遵循可比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也要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保证数据能够有效获取[10]。针对喀斯特山区现有的残次林地、荒草地、沼泽地、沙地等农村闲置后备耕地资源,一部分是以前农户开垦出的耕地撂荒后形成的,一部分为荒草地等闲置土地,因此在进行新一轮土地开发整理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摸底调查。基于此,该研究在征求长期从事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地力类指标B1、地形类指标B2及基础设施类指标B3作为准则层,分为8个指标因子分别为:土壤厚度C1、土壤类型C2、地形坡度C3、台面坡度C4、垦殖率C5、交通条件C6、水利基础设施C7及其他农业基础设施C8,具体见表1。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是粗略判断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喀斯特山区土壤以黄壤和黄棕壤为主,黄棕壤位于黄壤之上,土壤肥力相对较好;土层是决定能否进行耕种的最重要因素;地形坡度和台面坡度是判断能否整治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闲置的沼泽地和沙地比较平缓,而残次林地和荒草地情形则比较复杂,地形坡度是从整体来考虑图斑的坡度,台面坡度是一个台面内坡度情况;交通条件主要是考虑到以后施工是否方便,水利等因素主要是从施工难度、是否利于农业生产等角度考虑,其他农业基础设施包括附近的气象站、杀虫设施等。

表1 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整治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

2.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判断矩阵的赋值是经过多为专家协商,并经过矩阵一致性检验后最终得出的结果。地理要素和地形要素是评判能否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最重要因素,因为闲置土地多开垦为耕地,相对而言,它们同等重要,稍微比基础设施要素要重要些,得出如表2所示判断矩阵A-B及权重。

表2 判断矩阵A-B

地力指标类包括土壤类型与土层厚度两个指标,喀斯特山区土层厚度是决定能否耕作以及耕种作物产量高低的第一要素,得出地力准则层与指标层判断矩阵B1-C及其权重(表3)。

表3 判断矩阵B1-C

地形因素主要从整体和局部出发,分析图斑可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在地形因素准则层中地形坡度比台面坡度略微重要,垦殖率又略微比台面坡度重要,由此得到判断矩阵B2-C及权重(表4)。

表4 判断矩阵B2-C

基础设施类指标主要是从侧面反映能否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起辅助性判断作用。交通条件相对其余2个指标而言略显重要,水利基础设计及其他农业类基础设施同等重要,得出判断矩阵B3-C及权重(表5)。

表5 判断矩阵B3-C

经过计算,最终得出不同层次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表6)。其中土层厚度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最大,为0.33,这与喀斯特山区可利用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一致;其次为地形坡度指标,为0.19,陡坡或是不利于开发为耕地的可通过采取植树造林加以利用;垦殖率和土壤类型的权重差不多,权重值分别为0.12、0.11;其余指标权重均小于 0.10。

表6 不同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层次总排序

不同指标因子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不一样;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力类、地形类、基础设施类;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垦殖率、地形坡度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评价占有最重要的评价权重;其他农业基础设施等指标权重值较小。喀斯特山区农村耕地后备资源一般开垦为旱地,特殊的,比如以前是水田的灾毁地、沼泽地均是水资源富足的地块,可开垦为水田,因此基础设施类准则层权重较小,水利因子指标权重值较小。

3 结论

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工程开展可行与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合喀斯特山区实际,该研究选取了3个准则层8个指标因子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不同的指标因子权重值不一致。总的来说,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力类、地形类、基础设施类。选取的评价指标是与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紧密联系的因子,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比较全面地从不同的角度评判喀斯特山区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为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1]李桂荣.广西湿地生态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2]许联芳,刘新平,杨勋林,等.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的耕地安全性——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5):319 -322.

[3]何冠谛,林昌虎,熊源新,等.喀斯特山区农用地整治项目区土壤调查及改良利用措施[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7):83 -90.

[4]韩会庆,蔡广鹏,张凤太,等.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72-275.

[5]杨庆媛,张明举,图建军,等.喀斯特地貌区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途径研究——以四川珙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2):217 -221.

[6]李亮,但文红.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J].广东农业科学,2014(2):162-166.

[7]王穗,彭尔瑞,阿泽光,等.宜农荒草地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研究——以云南省宾川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53-6855.

[8]杨颖瑜.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土地整治与扶贫开发研究[C]//刘彦随,熊康宁,但文红.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2.

[9]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0]鲍金星,葛霖,刘学涛,等.多视角农村土地整理效益评价[J].农业工程,2012,2(5):54 -58.

猜你喜欢
喀斯特山区整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山区修梯田》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