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之道
70多年前,南京,近30万中国人民惨遭日军疯狂杀戮。70多年后,中国正式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我们不但有勇气正视历史,而且更有魄力以史为鉴,坚决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以史为鉴,立足今天,建设未来。惟其如此,才能将这个古老的国度带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让它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反观日本方面,他们始终违心地否认这段历史,甚至企图篡改歪曲历史的真实面目。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之流动辄参拜所谓的靖国神社,完全罔顾被它蹂躏的中韩等国人民的情绪。比起德国总理向遇难的犹太人下跪,大和民族在世人眼里将永远地矮人一等。也正是这一反差巨大的对比,让日本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甚至唾弃。可见,是否以史为鉴,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赢得世人的尊重。
以史为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晋书》说“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这给了后来统治者有益的启发。唐太宗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中,不断吸取治国经验和教训,轻徭薄赋,亲贤臣,远小人,在“左膀右臂”(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人的辅佐下,唐朝国力日益强盛,终于迎来了辉煌灿烂的“盛唐气象”。到了宋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智囊人物,宰相司马光本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精神,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该书横跨16个朝代,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多年,内容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无数有益的治国经验。
以史为鉴,还要正确评价历史。文革的十年浩劫,严重偏离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造成了我国各个领域的重大损失。痛定思痛,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胸怀重新评价了那段荒唐的历史,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等系列观点,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道路。
以史为鉴,让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一次次跨越激流,一次次挺过难关。拥有以史为鉴的决心,具备穿透历史的眼光,我们定能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快步迈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擦肩只在一念间
男女主角擦肩而过,然后又意外邂逅并擦出爱的火花,是偶像剧情节发展的基本套路。然而生活不是偶像剧,擦肩而过不一定再有转机,在遇事之时,若心存畏惧裹足不前,机遇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若心态积极勇往直前,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就是困难。
一帆风顺者永远是人类中的极少数,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总是伴随着种种磨难。我们若信念坚定,无惧无畏,再多的磨难也会与我们擦肩而过。迎接我们的,将是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杜甫的一生基本伴随着“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是他的生活常态,籍籍无名是他在世时的真实写照。尽管生不逢时,杜甫依旧坚持最初的信念,位卑未敢忘国忧,在种种磨难下矢志不渝,用一颗伟大的心灵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响彻千古的佳句。墙里开花墙外香,与衰败的唐王朝擦肩而过,却邂逅后人的敬仰,获得了“诗圣”的光荣头衔。
相反,不努力,不奋斗,困难会一直占据你左右,擦肩流逝的只会是机遇。南唐后主李煜,身居帝位却沉湎艺术,本该励精图治,他却弄文舞墨。祖辈打下的江山,在他眼里远不如填几首词、谱几支曲来得重要。于是,词作留下了,江山丢了。在吟唱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类痛彻心扉的诗句中,令人艳羡的荣华富贵彻底与他擦肩而过。假如他没有尸位素餐,而是在其位谋其职,沦为阶下囚的也许就是另一个人。
小到个人会与很多东西擦肩而过,大到国家集团也一样。二战后的欧洲各国普遍陷入经济萧条,百业待兴。但这些国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携手合作,互相搀扶着共度难关。与二战带来的灾难擦肩而过,伟大的欧盟组织横空出世,他们靠信念和团结,赢来了转机。从此,欧洲国家迅速崛起。
再看中国,这一片热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与磨难不尽的擦肩,终是走到了今天。曾几何时,我们与资产阶级社会擦肩而过,因为不屈,搏来社会主义的崛起;十年文革,与十年的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因为坚守,迎来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成就。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擦肩而过者,或是机遇,或是困难,全在一念之间,关键在于如何把握。
姜岚钰,华师一附中高二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