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李 实习生 谢婵
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刘建宏的办公室并不大,房间是全透明格局。从那里望去,可以看到上百位年轻工作人员,忙碌而有朝气。
刘建宏身后,挂着一件46号球衣,是他2014年加盟乐视体育时CEO雷振剑所送。寓意为,刘建宏46岁时,成功完成了从央视知名解说向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的蜕变。在他办公桌前面,是一台大部分时间都开着的60寸乐视TV,不断播放着各类赛事。
“比以前忙了数倍都不止,每天至少接待四五拨客人。”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刘建宏刚从一下午连轴转的投资、会议、合作商谈中脱身。
一年的磨合,刘建宏显然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
不过,对于外界把乐视体育解读为“中国ESPN(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的观点,刘建宏并不认同。他指着面前电视说:“我们有电视、手机,还能生产智能硬件、策划赛事,未来还有体育彩票、体育培训,ESPN有这种业务吗?我们绝不是中国的ESPN。”
“来势汹汹”的乐视体育
乐视体育原本是乐视网频道,2014年独立为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初期,乐视体育以内容平台为主,致力于将“游客”转向“付费用户”,对部分场次进行收费。
“这种模式,让我想起在天盛传媒集团(简称“天盛”)工作的岁月。”广东体育频道晚间体育新闻编辑王乐平,2008年时曾在天盛实习。此前,天盛以5000万美元高价,买断英超联赛2007-2010年在华版权。
不过,天盛的玩法大异于以往企业:不是采取“版权转销地方电视台”的“2B”模式,而是通过自有付费频道直接对接用户的“2C”模式,培养用户付费习惯。
可惜,这种在欧美已趋于成熟的模式,并未被中国球迷所接受。2007年,天盛财报宣告亏损,2008年亏损更超过1.5亿元。
在王乐平实习半年间,天盛一路下调点播价格,并重启“2B”模式,但已于事无补。面临资金压力,解说团队开始流失,王乐平也受到波及,“提薪、签约承诺一直没兑现,天盛回应说‘账面真没钱了’。”
“天盛希望完全面向消费者,但那时只有电视台才真正面向用户。”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对《支点》记者说。
直至2010年,天盛最终破产清算。在天盛淡出公众视野四年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风口已然到来。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
政策利好之下,大量资本纷纷介入体育产业,以乐视体育、腾讯体育、PPTV为首的新媒体,以越来越高的价格购买英超、NBA等赛事版权。
其中,截止7月底,乐视体育已购买40多个项目、200多项赛事、总计10000多场比赛的版权资源,比当年天盛版权丰富百倍。
但购买过乐视TV的王乐平,对乐视体育还是有些担忧:“很多中国体育迷都习惯了免费午餐,这么多昂贵的赛事版权,是否真能通过‘2C’变现?”
张庆也有同感。2005-2007年间,张庆曾担任北京一动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裁,乐视体育首席营销官强炜当时在一动体育担任副总经理。在张庆看来,携着资本力量的乐视体育能用“来势汹汹”来形容:一方面大量招揽人才,一方面抢夺赛事资源。
“不过要做‘2C’模式,现实挑战依然非常残酷。但无论天盛还是乐视体育,都代表中国体育从业者对现行体制、消费者习惯的不断冲击,值得鼓励。”张庆说。
版权并非最终目的
王乐平以及张庆的态度,也代表业内人士对乐视体育的疑虑:乐视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天盛?
“你使用过微信支付吧?如果用过,那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以前要付款,需要到银行、营业厅才行,现在只须扫个二维码就完成了。”刘建宏说。
还有人问,有些IT技术相对老练的用户,会选择通过翻墙、外链去收看英超等付费节目。
“这毕竟是少数人群。”刘建宏指了指电视上的中超赛事,“你看工人体育场看台上这么多人,就知道中国职业体育离付费时代已不远。”
刘建宏认为,就内容层面而言,将来乐视体育主要盈利点必然是“2C”付费。“5月结束的英超赛季上,乐视体育已有部分付费收入。尽管收入不高,但这已说明中国体育迷正在逐渐接受付费模式。”
“不会成为天盛”的另一理由,是乐视体育与天盛有本质区别:不仅做媒体,更要打造覆盖产业上下游的体育生态体系,创造更多盈利点。
过去在赛事转播方面,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没有区别,甚至比传统媒体更传统。毕竟,央视还时不时创新一些新的交互方式。
实际上,如果在体育赛事上套用这类“版权换取流量”模式,那还不如去买电影、电视剧,后者带来的流量无疑更高。
乐视体育决定玩点“不一样”的模式:版权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体育产业生态体系。
“不仅做赛事直播和资讯节目,还要做周边产品开发、发行彩票,甚至举办联赛。”这些构想令刘建宏无比兴奋,因为这是他在以前平台上“想做却无法实现”的事。
目前,乐视体育已将国际冠军杯(ICC)引入中国。7月25日、27日和30日分别在深圳、广州和上海进行。目前,三星、绿源等企业已与该赛事开展合作。
“今年AC米兰、国际米兰、皇家马德里都会来,明年切尔西、巴萨和尤文也可能会来,未来ICC12支球队会源源不断来到中国。而这些赛事的广告、赞助、报名费、门票、包括版权,都将为乐视体育创造大量收益。” 刘建宏说。
如同当前盛行的媒体办会一般,由于乐视体育本身就是媒体,举办赛事的同时还负责媒体传播,并能让赛事运营广告、赞助效益最大化。
“我们还会生产如自行车这类与运动相关的智能硬件,我常常开玩笑,这些产品里只要有个‘爆款’,其价值就不可估量。”刘建宏表示,乐视体育还能通过智能硬件,分析消费者个人喜好并推送相关内容,实现定制化服务。
未来,无论体育游戏、体育旅行、体育数据、体育培训,还是体育彩票、体育商城,这些增值服务都为乐视体育创造盈利空间。
“我们不是中国的ESPN”
很多人提到乐视体育,都会将其称为“中国的ESPN”。
“我们与ESPN差异很大,最大不同在于产业形态。ESPN不组织赛事,也不开发智能硬件,更没有那么多增值服务。”刘建宏表达了不同看法。
这让记者产生了疑问:为何具备比乐视体育更大影响力与资本实力的ESPN,没有考虑过打造“体育生态体系”这种上下产业链通吃的模式?
在刘建宏看来,EPSN也许并非不想做生态体系,而是无法做到。
美国是一个相对成熟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各行各业分工细化,体育、电子产业的细分行业中都产生了不少“巨无霸”企业。
以7月2日数据为例,体育运动品牌耐克总市值超过750亿美元,谷歌总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苹果总市值超过7400亿美元,亚马逊总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而ESPN目前估值仅在500亿美元左右。
赛事球队也价值不菲,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球队总价值达到360亿美元,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NFL)则为457亿美元。
“所以说,ESPN如果自己要做赛事、电子产品、运动用品,很难获得优势。因为把耐克吃掉太困难,把谷歌、苹果吃掉更不可能。”刘建宏表示,在美国想要实现跨领域融合,不是不可能,而是成本太高。
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美国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在3%左右;但反观中国市场,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约1.1万亿元,不到GDP的2%。
体育企业规模也相对较小。从7月3日数据看,李宁总市值52亿元、中体产业总市值176.3亿元、安踏总市值352亿元,而当天乐视网市值为1094亿元。
这种市场环境,使乐视体育具备打造生态体系的可能性:内容传播方面类似ESPN,智能硬件方面类似苹果,赛事组织运营方面类似NFL,增值业务方面则类似于亚马逊……
“乐视体育的很多员工,本身就是体育迷,我们希望将心比心地为体育迷们设计最为体贴、周到的服务,让他们更舒适地享受体育,继而重构、整合体育产业。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乐视体育估值将远远超过ESPN。”刘建宏说。
不过,张庆对乐视体育过多强调生态体系提出了一些不同观点。
“‘生态体系’偏向产业角度,是说给内部员工、投资者听的,但面向更多终极用户时,要更多地表达这件事带给用户的价值。”张庆建议,下一阶段,乐视体育营销时应强调“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参与体育”这一企业目标。
期待政策放开与版权保护
采访中,张庆对乐视体育的一句描述让人忍俊不禁:“一周一个发布会。”也基于此,很多人认为,乐视体育打造生态体系的核心优势是“用好故事去募资”。
“世界上最聪明的就是资本,故事讲得再好都骗不了资本。马云、王健林这些身经百战的人之所以投资乐视体育,是因为我们是实战派。”刘建宏说。
以版权赛事为例:过去在中国想看到帆船、摩托GP、U18等赛事相当困难,现在这些比赛在乐视体育都能看到。
未来,乐视体育还将在原有足球、篮球、高尔夫、网球、赛车等频道基础上,增加跑步、户外、极限、自行车等频道。
“这些是‘讲故事’吗?常有球迷在我微博留言,说想看什么比赛在乐视体育都能找到。”刘建宏说。
当谈到什么是最具价值的赛事时,刘建宏抛出令人诧异的观点:“未来中国体育市场最大价值来自于自有联赛,中超将超过英超,CBA也将超过NBA。”
当然,前提条件是政策进一步优化,使赛事市场化程度增强。
“时间很难预估,但那天一定会到来。而那时乐视体育也会具备更大成长空间。”刘建宏举了个例子,“看自己联赛应该没人会翻墙吧?一定会选择本土平台嘛!”
张庆也认同政策还有优化空间,“虽然赛事审批权已放开,但赛事举办方与安保部门对接依然佷难,这有赖于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配套措施的出台。”
除等待政策进一步放开之外,乐视体育还在等待知识产权层面的完善。
在乐视体育版权业务副总裁于航眼中,虽然《意见》带来不少利好,但在知识产权层面,依旧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6月16日,乐视体育发布一条声明,谴责上海一家体育平台盗播女足世界杯,并提供了相关证据。
乐视体育的做法是发送律师函,向上海文化执法大队进行行政投诉,也通过内部渠道和该公司领导取得联系。但于航表示,这些措施可能用处不大。
因为赛事版权被侵犯后,如果不能在侵权发生时很快将其处理掉,用处都不会很大:一天后侵权网站把视频撤掉时,它已充分享受侵权带来的效益。而乐视体育作为独家赛事权利方,即使发起诉讼,能否得到赔偿也不可知。
“现行著作权法,对体育赛事版权保护、侵害程度及认定赔偿金额存在诸多模糊地带——侵权没啥成本,维权难上加难。我们不得已只好从法律之外,利用媒体舆论来获取更多支持。”于航说。(支点杂志2015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