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时无话可说。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坚持“三真一好”的原则,在这里就此和同仁们交流,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教学生留心真生活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作文时没话可说,没词可写,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发现生活的眼睛,不善于获得和积累作文素材。要解决这一问题,叶圣陶先生给我们指明了方法,他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因此学生作文之前,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热土上吸取知识经验。社会是个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着手,这是学生作文的素材。在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教给学生把握观察点、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如观察周围熟悉的人:同学、老师、亲友、邻居等,要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身材、衣着、外貌、神情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独特的个性,观察人的动作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人物的不同举动,不同姿势及动作的持续变化等。告诉学生在观察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观察仔细了,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就多了,学生作文起来就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了。
第二、教学生挖掘真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因此,作文教学时,特别是针对中学生作文教学时更应当与时俱进,不但要教会学生会写作文,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这关键就在于教学生挖掘自己的真思想,使学生能“以我手写我心”,写出合乎自己的所思所感,一改模仿抄袭作文的坏习惯。
所谓真思想就是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思想,理性的特点是冷静的态度、详细的分析、全面的认识,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问题,不凭感觉做事情,不妄下结论。而人文精神则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提倡和训练挖掘真思想就可以避免学生作文时想到哪写到哪,假话、大话、空话、废话连篇的不良现象。
第三、教学生抒写真情感
学生作文贵在写真话抒真情,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学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论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写景的,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的真情。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朱自清的《背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都饱含了作者最真切的感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写文章之前想一想,作文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是喜爱还是厌恶?是快乐还是忧伤?是赞美还是批评,这样想好了再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是没有真情的了。所谓真性情就是敢爱敢恨,同时又能发乎情止乎理即懂得节制。事实告诉我们,写作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这样写成的作文才会感动人,这样的文章才会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第四、教学生运用好文字
好文字的标准是准确、通顺、简洁、生动。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积累语言素材,不断加强语言运用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从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优秀诗文,学生才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写作的能力,阅读中对于典型的好词佳句最好抄一抄,写一写,把它们积累下来。叶圣陶先生指出:“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就可以写文章了。”可见,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中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多,还是由于我们教学时不注意把听说读写联接起来,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有秩序、有计划地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尽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对作文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总之,要想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就要倡导学生留心真生活,挖掘真思想,抒写真情感,运用好文字。长期坚持把握“三真一好”的原则,学生必将会写出靓丽作文。
王耀钢,教师,现居宁夏中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