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理性全面兼顾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2015-08-18 14:44林梅梅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交流会感性理性

林梅梅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感性认知 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55-01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拥有不少于四百万字的阅读量,不少于240篇(段)的优秀诗文背诵量。这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研究,认为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兼顾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让学生不但“想读”从而提量,还“会读”从而提质。

一、关注感性认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与课内阅读不同,课外阅读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愿”性,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凸显课外阅读的广泛性、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愿意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少许质美易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具体来说,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可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可围绕课外阅读素材进行作文训练等。

(一)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读物

在教学朱自清的《春》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环境描写表达思想情感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课外读物,比如,著名作家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人的春天》等等,这些借景抒情的文章通俗易懂,很适合初中生阅读。为了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让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如独自品读、多人共赏等。

又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后,教师要想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可向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手法,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情感。

(二)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为学生搭建一个分享阅读经验的平台。在交流会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前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心得。比如,在《阿Q正传》的《序》中,有几句话特别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了。”“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在交流会中畅所欲言,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重视理性思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如果说课外阅读文章的“敲门砖”是感性认知,那么“试金石”就是理性思考。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缺乏理性思考,就不能深入浅出、由外而内地领会文本中的内在世界。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走马观花”到“下马赏花”。阅读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深挖式”阅读、整体阅读、局部阅读、关键词句阅读等。

(一)深入挖掘,平中见奇

有些文学作品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我们的阅读角度没把握好,没挖掘出作品的独到之处。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因为学生如果没挖掘到文章的亮点,便会觉得阅读犹如“淡如嚼蜡”,便会失去阅读兴趣,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例如,对于冰心的经典作品《乡愁》,学生若仅从用词的角度来看文章,会觉得文章中的词句没什么精彩之处,作者好像只是在简单地叙事。其实不然,从情感表达的方式来看,这篇文章没有采取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十五之夜的“乐极生悲”、十七之晨的“清泪沾裳”等一个个侧面营造出一个个凄美的画面,从而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教师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感觉”便会有所不同,就会更加关注文章的构思立意,领略到作品的魅力。

(二)把握整体,理清脉络

在初中课外阅读中,教师要避免学生“管中窥豹”,以偏概全。文章段落的内部结构,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发展情节等等,这些都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知晓,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整体审视文章。

例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情节宏大而复杂,里面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我们在阅读时不能断章取义,要联系前后文才能理解。比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徐庶在曹操身边时发生的故事,那么为什么徐庶进了曹营后却一言不发呢?要想了解原委,我们就必须回忆前文,想想与徐庶有关的情节,让学生站在“徐庶”的角度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既“好读书”,更“会读书”,通过课外阅读打开视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交流会感性理性
期末复习交流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创新她力量 筑梦新海峡”交流会举行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第三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5)在京召开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