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利民
(浙江师范大学 学术期刊社,浙江 金华 321004)
2010-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文后参考文献统计分析*1
杜利民
(浙江师范大学 学术期刊社,浙江 金华 321004)
文后参考文献是科研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数量与时间上反映了论文的学术质量与前沿水平.对《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14年所刊发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2005年所载论文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年该刊所载论文的篇均文献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73.3%;各专业论文的篇均文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专业性差异明显;英文文献所占比例明显提高;但在近期及中期文献的数量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应引起重视.
学报;参考文献;篇均文献量;英文文献比例
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及人类自身精力的有限性,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在继承与累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超越,这就使得科研工作者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不得不提及前人的成果,于是文后参考文献便成了科研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示科研工作者尊重前人劳动成果的科学道德与规范,也使自己的论文在科学性、客观性上得到了保障,同时还让论文的结构显得严谨、简洁、明了,有利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最新的科技信息.
鉴于参考文献的作用与意义,有关参考文献的标准化不仅在行业上作了规范[1-2],而且在科技期刊界已有众多的学者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3-5],并结合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6-8].目前,尽管论文作者对文后参考文献的标注已经较以前重视了许多,也规范了许多,但各专业论文之间在参考文献标注时,无论在篇均数量、中外文文献比例,还是选用文献的近、远期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多大?是否与该专业的发展周期、该学科的全国期刊总量及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14年刊发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标注情况进行了一番研究,并与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试图揭示该刊各专业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标注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它们与全国其他期刊的差异,也找出与国际一般期刊的差距,以飨同行.
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为研究对象,对其2010—2014年刊发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进行了统计.统计时以该刊的主要栏目(有些临时栏目不列入本次统计)为准对论文进行专业分类,即把它们分为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地理、体育7个专业,以年为单位,对各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主要指标为:论文总体的参考文献篇均数量;各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篇均数量;各专业论文的英文文献所占比例;各专业论文的近期(2 a)、中期(5 a)和远期(大于5 a)文献所占比例及各种文献类别所占的比例.同时,把这5年中的各指标分别与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看看10年来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
由于各学科研究的起步时间不同,而且发展的速度也不同步,这跟国家的政策引导及学科自身的发展基础有关,因此,《学报》论文后标注的参考文献必然会呈现出专业的差异性.文献[9]报道:中国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而欧美等科技强国在总体均衡发展的大趋势下,生命科学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科的发展程度,选用参考文献数量多且近期率(下文将论及)高的文章,学术质量也相应较好.笔者统计了《学报》2010-2014年的参考文献情况,试图看看《学报》论文各专业之间的差异及与全国的情况是否一致.
2.1近5年《学报》论文参考文献的篇均变化
文献的多少,尤其是篇均文献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涉猎到哪些领域,或者了解到学界都有什么成果问世,这不仅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是考量作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近5年来,《学报》论文参考文献的篇均数量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具体如表1所示.表1显示,与2005年比较,《学报》论文参考文献的篇均数量从10.1增加到17.5,增长率达73.3%,已经超过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平均篇均15.9[10].说明该刊在重视参考文献的努力下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2.2各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的篇均增长情况
有研究显示,在学科结构的国际比较中,数学、物质科学(物理、化学)领域是中国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国际优势的学科,但生命科学仍是中国科学整体推进的短板[9].笔者在对《学报》论文参考文献的统计中发现,各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的篇均增长情况也呈不同的幅度,总体来说数学增长最多,从篇均5.2增加到篇均13.0,增长率达到了150%,这与文献[9]报道的情况相一致.地理相对较小,篇均从15.0增加到18.2,增长率只有21.3%,与文献[9]的研究结果不十分符合,这也说明了该刊地理学科的作者在研究时选用的资料不够多,或者在标注时不够重视.各专业论文的篇均文献数据见表2.
表1 《学报》论文篇均文献量的增长情况
表2 各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的篇均数量变化
当然,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参考文献量越多越好,作者必须在精选的前题下,选择与本课题关系密切或者是必须引用的文献进行标注.国际名刊对参考文献的总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如国际知名期刊《Nature》与《Science》要求其论文的参考文献不超过50条/篇[7].笔者在统计中还发现,《学报》每年都有几篇论文的参考文献超过50条,例如:2010年最高为57条[11];2012年最高为63条[12];2013年最高为57条[13];2014年最高为81条[14],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出现参考文献量最多的论文均为生物学的综述类论文,今后这类论文的作者应精选文献,以控制文献的总量.
由表2可以看出,各个专业的篇均文献数量不尽相同,以生物专业为最多,2014年竟达到了29条/篇.究其原因,可能与国家目前因生物学科的短板而重视,使该研究领域比较活跃有关.数学的篇均文献量最少,这与学科的全国期刊总量有一定的关系,与全国期刊的年平均影响因子存在正相关.笔者针对《学报》的7个专业查阅了《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2013年版相应专业的平均影响因子,结果发现,数学的平均影响因子最低,生物学的最高.尽管如此,数学专业的篇均文献增幅较大,由2005年的5.2条/篇增加到了2014年的13.0条/篇.就篇均文献量增加的幅度来说,地理学科的最少,只有21%.7个专业的篇均参考文献都在逐年地增长,这跟学科的发展及作者的重视程度分不开,值得庆贺.
2.3中英文文献所占的比例
科学无国界,科研人员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者,除了查阅国内的文献外,还必须搜索国外的文献,特别是该学科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或区域的文献,作者更应该把查阅这些外文参考文献放在首位.笔者对《学报》近5年论文的英文文献进行了统计,并把它与2005年的情况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英文文献的比例呈上升的态势.各专业论文的英文文献量上升的情况见表3.表3说明:随着该校对大量外文资料的购入,以及各种检索系统的完善,《学报》论文的英文文献占比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效果显著;也说明该刊现有的作者群相比原来的作者群英文的阅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也跟近年来引进年轻的博士、教授等有关,还有大量硕士研究生的加入,使该刊作者群的英文阅读水平总体提高,获得外文信息资料的能力也提高了.进一步分析表3还发现,就英文文献占比来讲,在大部分年份中,数学最高,生物较低,地理最低.文献[9]的研究结果显示,欧美国家的生物学研究水平较高.按理讲,《学报》生物学论文的英文文献占比应该较高,但统计中没有发现.故,今后地理、生物学科的作者要适当加强外文文献的阅读与引用.
表3 各专业论文中英文文献所占的比例 %
注:2012年计算机论文只有1篇,没有统计学意义.
2.4文献的近期率
采用近期文献的数量多少反映了作者对该专业近期研究情况的关注度与重视度.在本文中,笔者对文献近期率的界定根据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对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定义、金碧辉等[15]对国内文献引用的峰值出现时间及吴涛等[16]对引文的界定等,拟定本次统计分为3个时间段,即:2 a,5 a及大于5 a,把引用前2年的文献作为近期,前5年的文献作为中期,大于5年的文献作为远期.对近5年《学报》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进行了统计,并把引用前2年文献的统计数据除以该篇论文的文献总量的百分比作为近期率(中期率的计算方法相同),结果见表4.
表4 各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近期率、中期率情况 %
注:2012年计算机论文只有1篇,没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4可知,与2005年相比,参考文献的近期率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笔者统计了中期文献的引用情况,看看有没有呈上升趋势,结果恰恰相反,除数学从20.2%上升到21.5%略有升高外,别的专业都呈下降态势.说明与2005年相比,新的作者群所用的参考文献相对陈旧,应引起重视.
2.5选用文献的类别情况
选用文献的类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接触文献范围的宽广程度,尤其是随着现在学位论文的上网检索,文献库里已有相当一部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位论文,以[D]为标识,有些优秀博士论文的研究已经非常前沿.所以,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很有必要阅读这些学位论文,不仅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发展水平.还有,随着许多期刊推出的“优先出版”,把一些学术质量高的论文提前在网上“亮相”,这些论文有些是在线资料,作者在进行科研时必须对这些文献进行浏览,故参考文献中出现以[X/OL](X分别代表J,EB,M或N等)的文献.笔者统计了近5年《学报》中以[D]和[X/OL]为标识的文献,把它们与2005年论文中的文献进行比较,发现除了个别年份的个别专业增加了几个[D]和[X/OL]文献以外,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近5年《学报》论文中这些文献没有明显的增加,这也是值得重视的.
因为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与其前2年的引频次数成正比,所以,任何一个专业论文的篇均引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影响因子.据文献[17]报道,国际上4种公认的优秀期刊《Nature》、《Science》、《Cell》和《PNAS》,其论文的篇均文献量为37条,而《学报》论文的篇均文献量为17.5条,相差甚远.国内也不例外.文献[18]统计出15种影响因子大于1的地学类期刊的平均引文数为28.94,有些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甚至篇均文献量高达55.49.说明影响因子的高低与文后参考文献的多少相关.
统计《学报》的文献数据也发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专业的篇均文献数量与该专业的全国期刊平均影响因子存在着正相关.据CJCR 2013年版报道,2012年各学科类别的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数学0.212,物理0.509,化学0.625,生物学基础学科0.550 2,生态学1.001,地理1.030,影响因子从高到低排序为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对《学报》主要栏目来说,2012年参考文献的篇均数量从高到低排序为: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说明《学报》主要栏目的篇均数量与全国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成正相关的关系.地学类的平均影响因子高,说明各类期刊的“协同”关系较好.所以,《学报》地理类论文的篇均文献量有待提高.
虽然文后参考文献标注的数量不具有绝对意义,因为作者在文献标注的过程中,其目的与需要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篇均文献的增加说明了作者阅读数量的增加;外文文献占比的增加,说明作者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信息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学科发展较快的那些国家的语种文献,是作者的首选;文献近期率的提高,证明作者紧跟学科的前沿,论文具有更好的学术性;各种文献类别的拥有,是作者阅读广度扩大的体现.因此,《学报》论文虽然在前两个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后两个方面还有待提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陈浩元.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J].编辑学报,2005,17(6):413-415.
[3]毛大胜,周菁菁.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1):34-36.
[4]朱大明.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评审[J].编辑学报,2004,16(2):91-92.
[5]陆遐.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中的合理应用及思考[J].价值工程,2014(28):250-251.
[6]朱友法.参考文献引用错误是科技论文的严重缺陷[J].编辑之友,2014(6):79-80.
[7]马智峰.参考文献的引用影响及引用的因素分析[J].编辑学报,2009,21(1):23-25.
[8]朱大明.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增长动因简析[J].编辑学报,2009,21(2):176-177.
[9]杨立英,周秋菊,岳婷,等.中国科学:发展水平与学科结构的思考——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11,6(1):23-50.
[10]卞吉.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与扩刊版的主要计量指标统计[J].编辑学报,2014,26(5):509.
[11]吉春龙,田萌萌,马继芳,等.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3):303-309.
[12]涂世伟,郭万里,蒋立希,等.油菜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338-345.
[13]顾志敏,张海良,陈析丰,等.植物中钙解码机制的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11-16.
[14]高海涛,邵邻相,孙桂菊.饮食限制对学习记忆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99-107.
[15]金碧辉,冯坚,朱献有,等.SCI定量指标的国际比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2):89-94.
[16]吴涛,史纪元,杨筠,等.科技期刊引文评价核心指标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58-1062.
[17]张玉华.国内外期刊的部分指标比较分析[R].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术报告会,2006-01-18.
[18] 楼亚儿.地学类期刊影响因子高的原因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5):382-383.
(责任编辑 薛 荣)
StatisticalanalysisforbibliographiespublishedinJournalofZhejia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between2010and2014
DU Limin
(DepartmentofAcademicPeriodical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Zhejiang321004,China)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for a research article as they represent the academic quality and edge-cutting level of the paper both quantitively and chronologically.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respect to the bibliographies of all articles published by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2005.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average number of bibliographies introduced in each paper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presented a trend of growth annually with 73.7% increasement comparing to that of 2005. Such growth trend could be seen in different majors at different level but with significant variance between majors. The percentage of English bibliographies had increased distinctively; however, notable shortage of more recent English bibliographies being used in the published articles needed to be addressed with attention.
academic journal; bibliography; average number of bibliography per article; percentage of English bibliography
10.16218/j.issn.1001-5051.2015.02.020
2015-03-18
杜利民(1964-),女,浙江临海人,编审.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学.
G237
A
1001-5051(2015)02-02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