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才能倾情相“阅”

2015-08-18 21:10杜春香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化用拟题文题

杜春香

俗话说:“文题善,佳篇成一半。”近几年高考作文,无论新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由拟题。要想夺取作文的高分,拟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十分重要。阅卷老师看到题目有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才能倾情相“阅”。曾有阅卷老师说:“仅就学生诗意的作文题来说,也不忍心把分数打低。”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在下笔之前,多动脑筋,斟酌探索拟题技巧,拟出高质量的标题,可以说这是在打造高分作文的第一得分亮点。

我们先来看一看近两年湖北几篇满分作文标题:2013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善意不分方圆》《请让自己水一点》;2014年《莫让人言遮我心》《执著,攀上人生高峰》《人生最美是淡然》;2015年《荣耀背后是辛劳》《无蓄积则无以飞扬》等。

通过对一些高分作文标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高质量的作文标题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 形象醒目。拟题要尽量避免俗套的体例词语,如记、叙、说、论、议、感等。寻求形象的表达,方可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如“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藤索”指人们伸出的援助之手,是人们的帮助;用“藤索”使这一说法形象、生动、新颖,让人回味无穷。

2. 概括凝练。好的作文题目,既能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又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2007年江西卷作文),行文紧扣标题,交代“爱你不容易”的缘由,向语文倾诉了自己的一片痴情。文章的标题即是主旨思想。

3. 精警诗意。拟一个满蕴诗意的精警题目是对我们的更高要求。精警的标题,能给人警醒,发人深思,自然能取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一蓑烟雨任平生”(2008年福建一作文题目),富有警醒世人的作用,点亮了阅卷老师的眼睛,它也是全文中心所在,这一题目告诉读者:繁华红尘于“我”如浮云,拥有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才是真。同样用凝练含蓄的诗歌语言为题,给人以诗的意境、美的享受,如“为‘伊消得人憔悴”“青山寂寂水澌澌”,这些题目皆意境幽远,诗意斐然。

如何拟一个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题目呢?下面列举几种技法供同学们参考。

妙用修辞拟题法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运用到拟题上,便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1. 比喻。拟题常用的修辞格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比喻,比喻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有很多用比喻手法拟出的优秀作文题目,如“生命是朵常开不败的花”,一个形象的比喻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盎然的诗意;再如“一杯沧海”,把一本书比作一杯水,把人生比作沧海,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永不停息的河流”“生如花”“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清白的良心是温柔的枕头”“那一抹忧伤的底色”等文题都是比喻修辞的妙用。

2. 比拟。在标题中运用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即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把甲物拟作乙物。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使标题具有思维的跳跃性,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一标题,将语文人格化,把对语文的炽热、浓郁的情感真切地呈现了出来。

3. 对偶。对偶形式上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节奏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以对偶手法拟定标题,往往能出奇制胜,如以下作文标题:“雨润万物,馨香满天”“点亮心灯,注解友谊”“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等,都采用了对偶方式命题,既展示了文采,又突出了语言的创新,可谓一举两得。

4. 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衬托、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更利于展示文章的内蕴。如“忘记与铭记”“灵动与沉稳”“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等标题,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为辩证地分析问题确定了立足点。

5. 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呼告这种辞格拟题,开篇前即以强烈的思想情感冲击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如“父亲,我爱你”“救救孩子!”“不做“半机器人”“别让奥数压跨孩子”等标题均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营造了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6. 列锦。即把相关或不相关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并列在一起做标题,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抒情。这种方法适宜于散文的拟题,如“诗人·明月·黄花”“诗·酒”等都是列锦式标题的成功范例。列锦式标题通过意象的组合构成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化用、引用拟题法

古典诗词佳句,当今流行歌词,俗语、成语、名言警句、广告词等,经典、别致,引用或化用后以之为标题,既浓缩凝练,又可收到诗情画意、富哲理韵味、幽默、风趣等不同凡响的效果。

1. 引用、化用诗词。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层出不穷的当代诗作精品中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和丰厚的内涵底蕴,以此来做题目,既展示了考生的文学修养,又不落俗套,清新别致、韵味悠长。“怎一‘情字了得”“别人的风景你的梦”等标题分别套用、化用了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卞之琳的《断章》中的诗句,文题富有文采,充满诗味。引用、化用诗句,使用整句,可使标题整齐划一,音节和谐,增加了含金量。2013年湖北满分作文“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直接引用李白诗句;2014年湖北满分作文题“莫让人言遮我心”即化用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2015年湖北满分作文题“无蓄积则无以飞扬”就化用了诸葛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句。

2. 引用、化用歌词、广告词。标题中恰当地引用或化用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经典歌词、广告词,既能起到言简意赅、雅俗共赏的效果,也能彰显文章的情趣。如山西优秀作文《在桥一方》,天津满分作文《都是课外书惹的祸》,甘肃优秀作文《常回家看看》,等等。

3. 引用、化用俗语、成语、名言警句等生命力强、影响力极大的句子来做文章的题目。暗含旨趣,妙化无痕,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江山易改,本性可移”一改约定俗成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标题在立意上声势夺人,别具一格。这样的化用使标题别有一番洞天,自有道不尽的奥妙。

4. 引用、化用名作。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书名、篇名、影视作品名巧妙引用或改装,用经典之瓶装创新之酒,别出心裁,定有出奇制胜之功效,如“行者无疆”引用余秋雨的名篇,为文章点明“我们依然在行走,行走在消逝中,消逝在行走中,永远不停息”的题旨作足了铺垫。利用熟知的名著名篇拟题,不但体现了丰厚的积累,也体现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再现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学画面,实属难得。2014年江苏卷《青春万岁》化用的就是杨沫的《青春之歌》。

总之,我们在高考语文作文标题上下番功夫,以独到的标题制作赢得阅卷老师的“一见钟情”,既是向老师展示语文素养,也是打造高分作文的亮点,这就要求我们多借鉴拟得好的文题,做些积累,慢慢就会拟出好文题来。

[练习]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终于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三个有意义的话题,并各拟一个题目。

[参考答案]

1. 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2. 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3. 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4. 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5. 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 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7.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猜你喜欢
化用拟题文题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