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维 学会生活

2015-08-18 21:07梅晓华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泉水高考作文学会

梅晓华

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很好地体现了湖北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强调理性思维的命题趋向,作文的区分度很明显,现针对这次作文存在的几方面问题谈谈我们以后在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先谈谈存在的问题。

缺少对材料的延伸性或象征性分析

阅卷中,我发现不少考生只是关注材料的表象事实——泉水积累变成喷泉,于是开始记叙一幅幅泉水如何积累、最后如何变成喷泉的景象,有的写成游记散文,有的写成写景散文,很可惜,没有延伸到生活中去,也没有把它作为写作意象进行理性分析。

高考作文之所以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因为作为十八岁的高中生应该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生活中常见的种种现象应该有自己理性的认识和成熟的态度。学会思维,学会生活是跨入大学校门积极追求健康人生的前提。知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于丹说:“今年有大量的作文题目都是在鼓励给人多元角度所合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延伸。这种可延展性的题目都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也是对一种多元、丰富、自我跟世界关系匹配的一种肯定与鼓励。”今年的湖北作文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狭义地理解:“地下的泉水”与“喷泉”其实就是一个人所处的两种生活常态,作为即将跨入大学的高中生应该不断强大自我,对现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少学生抓住这一点,写出了精彩文章。

没有多元分析材料,不能多角度看问题

很多学生作文虽然没有偏题,但写得比较平庸,写得较多的是成功在于积累,这当然没有错,但是立意过于简单平庸。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写“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更有部分优秀学生写“藏与露”“进与退” “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等,这就非常有独到见解了,这样的文章思维灵动飞扬,让人拍案叫绝,可惜不多。

今年的湖北作文保持了去年的情景类材料作文的命题风格,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在表述上更加简洁、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在审题立意上比去年更加开放,给学生多方面立意创造了条件。

这则材料呈现出一副动静结合、里外结合、表象内涵结合、有声有色的优美画面:泉水在地下默默蓄积,一旦喷涌而出,便汇成清澈的溪流,奔向远方,没有地下的泉水默默积累,就没有地上清泉的淙淙流淌;地上的喷泉引人注目,地下的泉水却鲜有关注。因此,我们可从两个角度立意,第一从泉水角度立意,同一种泉水竟有如此不同的“际遇”,可以从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出发,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认识和思考,“积蓄”和“喷涌”的关联简单明了,却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因此可这样立意:“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和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藏与露”“进与退”等;第二从“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出发,或从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与方法出发,可以从“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经历立意成文。

不能理性辩证分析,思维僵化,

文中没有自己独到的生活思考,文章与生活脱离

很多学生在文中大谈特谈成功哲学,板起一副思想家、哲学家的面孔谈论“知识在于积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等理论,然后列举古今文化名人,欠深度,欠鲜活的生命气息,读来如同嚼蜡,令人生厌。

其实,今年的作文无论从哪方面立意,我们都可以看出,材料展示的话题就是生活,隐含的思辨色彩就是要让学生去梳理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其实质就是教学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梳理自己所理解的生活道理,然后去快乐生活,直至学会幸福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生活的磨砺与考验,在于如何增强一个人内心的亮度,或者说增加生活的宽度,不管在生活里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把握自己的内心,去诚实地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做出聪明的比较。湖北的这次高考作文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认识、理解生活的角度:我们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应该以怎样的心智对待它;面对需要选择的种种人生道路,应该怎样智慧地去面对,等等。这很容易让考生想到很多幸福者、快乐者的人生,如被大家熟知的大衣哥朱之文,他之所以能够最后成为“喷泉”的幸福者,是与他“不断积蓄地下水”式的积极生活态度密不可分的,因为他的积极准备,所以才有“机会”喷涌出快乐和幸福,生活中哪一个幸福者的经历不是这材料体现出来的生存智慧呢?类似这样的普通人太多,而他们可能就是现在或将来的自己,如果我们把作文延伸到他们身上去,那该是多么富有生命气息的佳作啊!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作为高中生,在语文学习和高考作文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思维形式上要强化思维训练,学会独立思考,多元多角度看待问题。

材料作文的立意不是简单的正误判断,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材料进行多元多角度的延伸理解,这也是当下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学习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说“过头话”;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防止变“近视眼;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一根筋”,促使考生自觉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引导学生在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中,不断走向健康,走向成长,走向成熟。

二、在价值表现上要求立德树人,突出核心价值。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表达,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这个命题宗旨暗示我们:高考作文要立德树人,突出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通过试卷设计和能力架构,不仅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通过素材选择和精心设题,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依法治国的认识,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看来,高考不仅是评价方式,也是育人方式,要发挥高考“指挥棒”的积极导向作用,撬动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要在作文选材训练上结合生活及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同时要结合核心价值观去分析材料中的种种问题,力求立德树人,突出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切忌违背。

三、在内容表达上要着意信息时代、传承优秀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高考命题专家认为,新材料作文能促使考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觉运用逻辑思维,进行严密、规范的表达,以体现语文工具性、应用性的特点,强化语文为其他学科提供支撑的基础功能。

无论何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要求我们走进鲜活的生活,选用鲜活的生活材料,在内容表达上要结合时代特点,要着意于信息时代的特点,在内容表达上要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导向。切不可脱离现代信息社会和普通人生活的实际。

总而言之,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对我们理性思维、用语文关照生活的考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应在“学会理性思维”“学会生活”“继承与创新”“核心价值”“时代与传统”等方面加强训练,并要紧握时代脉搏,结合信息时代特点,积极主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通过“学会思维,学会生活”,试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作文风格,这样我们才能通过作文展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认知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泉水高考作文学会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学会尊重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