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兰
【摘 要】现代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保护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工具,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并承担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本文试从阐述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解析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政府保障以及探索博物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并从自然历史博物馆角度论述其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 可持续发展 环境
一、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经济可持续发展;2.生态可持续发展;3.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一个应用范围非常广的概念,不仅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运用,而且在教育、生活、艺术等方面也经常运用。
(二)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体现越来越充分。积极探索博物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立充分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效机制,成为各国博物馆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社会性和公共性变得更强。2008年1月23日,我国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各级文化文物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免费开放博物馆对博物馆本身的发展、博物馆整体事业的发展非常有意义。”博物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博物馆需要深入探讨的工作。国际博物馆界日益关注将“有助于人的发展与愉悦”作为博物馆的任务,博物馆如何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对于全球的博物馆来说,都是现实和永恒的挑战。
2.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博物馆如何改变封闭式管理的运营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更应该担负着传承文明的社会责任。如F.恩格斯(F. Engels)所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博物馆是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市文化的空间,更是文明历史的缩影,是文明传播与传承大使。现代博物馆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历史的传播和文化的弘扬得到长久的实现,才能够成为培养公民文化素养的沃土。
二、现代博物馆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博物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决于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和博物馆自身。首先,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和政府政策支持是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其次,博物馆自身的馆藏研究、展览策划、教育活动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保证。
(一)法律保障和政府政策支持是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现代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文化机构,运作成本大多是来自政府财政拨款或民间捐助,所以十分需要外部支持。这些支持没有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就可能影响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再者,博物馆承载着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服务对象是全社会,要尽可能保护全体社会成员平等接受文化信息的权利,没有法律和政府保障,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难以实现,而我国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法律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全球化进程中,博物馆不免要接受来自海外的捐赠,如果没有相关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将会受到严重阻碍。北京大学塞克勒博物馆2000年曾接受香港两位私人收藏家捐赠的6件陶器,在北京海关被扣押6个月不予免税通关。海关的理由是没有法律条文或者规定回流到国有博物馆的文物可以免税通关。北京大学和国家文物局费时三年多才通过国务院相关部委增加了新的关于回流文物捐赠国有博物馆免税通关的新规定。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9号国务院令,公布《博物馆条例》,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博物馆条例》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做出规定,为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2.政府的资金、政策和文化扶持是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博物馆的管理者同时应该尽可能团结起来影响政府的文化政策,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以便顺利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政府对待博物馆的正确态度不单是资金扶持,或政治扶持,而是要在资金、政策和文化三方面都加以支持,缺一不可。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先生在争取政府对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给予的政策支持方面表现非常出色,是一个十分成功影响政府文化政策的案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号角。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提升以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为重点的文博行业服务社会的水平。博物馆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在政府积极的文化政策扶持下,我国博物馆应当努力拓展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文博单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发挥文博单位的社会教育功能。这是博物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强后盾和强有力的保障。
(二)博物馆创新和吸引公众的能力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渠道,教育推广活动是博物馆生命的灵魂。博物馆被视为公民终身教育、非正式教育的重要资源,应当主动向社会推介博物馆的使用理念,主动邀请公众参与。通过系统、有计划的主题教育推广活动,将博物馆的各类资源呈现给公众,从而吸引更多的公众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广泛培养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习惯。
2.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展览的创新主要是依托策划临时的专题展览以及巡回展览。欧美发达国家称临时展览为“特展”。美国博物馆界通过实际数据得出结论:特展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进馆观众的最大因素。为了吸引观众,一些大型博物馆每年有40至60个特展,特展已成为观众反复踏进博物馆的主要因素。特展从选题、决策到筹划、宣传等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展览创新必须在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这是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共识。
3.博物馆文化遗产利用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文物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实际利用时必须慎之又慎,保持利用和保护的平衡是为了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博物馆利用和保护的平衡,关键是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线——非营利文化机构。文化遗产的利用并不一定以牺牲保护为代价,保护也不意味着不利用,在于利用的程度而已。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听证制度解决公共事务的方式,在文化遗产利用决策时,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充分吸纳听证会的意见,使最终做出的决策接近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4.博物馆争取社会参与、社会合作、社会支持的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正在成为文化事业中与公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影响最广泛的平台。国际博物馆界明显感觉到,博物馆的公共形象越来越影响博物馆吸引观众数量和社会支持力度。因此,博物馆构建公共形象,应当以人为中心,以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为中心,将博物馆作为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文化休闲的场所。同时,加强与科研、教育、媒体等机构的合作共享,取长补短,提升影响力,增强吸引力,争取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三、自然历史博物馆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践踏环境为代价,博物馆即便是保留了最震撼人心的展览也丝毫没有意义。当各行各业就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时,博物馆却未能及时进行思索。英国文化彩票基金会的政策官员朱迪·艾特肯说:“没有认知的谁应该提供相关的指导,大家都等着其他人带头振臂一呼。”这种态势妨碍着博物馆的进步。
1.全球化生态危机中的自然博物馆
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快速发展,近代物种消失速度比自然灭绝要快一千倍,比形成速度快一百万倍。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他的报告中称:“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系统都处在衰退之中。”面对全球化的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自然博物馆应当明确社会使命,关注影响人类命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生态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现。
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博物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使命
自然博物馆是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机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博物馆应当做到:(1)加强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的调查,加强标本的采集,准确记录、展现并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发展的关联;(2)制定专题和特定物种类群的有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3)充分运用自身与其他公共机构的各种资源,建立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咨询和交流。
四、对现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博物馆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博物馆科学管理的保证,是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展览策划、藏品保护和研究等工作的基础。博物馆根据自身的规模、业务范围制定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文物标本征集制度以及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引进、培养专业博物馆人才
博物馆管理者的行为和取向决定了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事业不仅仅是博物馆人、博物馆学专家的事业,更需要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众多社会科学方面专家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博物馆需要到相关行业、专业院校,甚至是国外优秀博物馆引进拔尖的专业人才,以保证博物馆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发展。
3.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将博物馆事业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不仅使公众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些服务延伸博物馆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如一些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兼有休闲功能,同时为游客提供具有本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网络商城推出的一款文物纸胶带,将康熙皇帝批阅奏折时在文末朱批的“朕知道了”印在纸胶带上,受到疯狂抢购,并引起民众热议,这就是文化产业提升博物馆人气、扩大博物馆影响的最好证明。
4.发挥自然历史博物馆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自然历史博物馆既要注重文明,也要注重自然。中国传统重人文、轻自然,使自然历史类的博物馆在工作中出现严重不均衡,很少关注搜集自然与环境方面的物证。国际博协提出自然博物馆的工作重心是致力于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和文化的世界遗产保护、传播和交流。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中,应该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突出博物馆知识特色,生动形象地向观众进行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并通过青少年传承下去。
五、结语
博物馆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让人们深刻感受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精髓。现代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使更多的人感受人类文明的成果,使广大民众得以借鉴、吸纳和继承前人的生存智慧和发展经验。在中国,博物馆更肩负着“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伟大历史使命。
健康的博物馆事业必须具有科学、完善的结构,而不是单一区域、单一领域、单一行业的博物馆文化再现。而探讨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生活方式和文明演进的关系,探寻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生物多样性生态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也为博物馆社会化服务及价值传播找到了多元化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洪功祥.政治经济学 [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342.
[2]吴小燕.浅析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的几点启示 [J]. 才智,2009(16):289.
[3]乔庆功,王玮.浅谈免费开放与博物馆发展[J].科技资讯,2008(27):202.
[4]徐宁.关于博物馆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考[J].携手,2010:89.
[5]王伟华.全球化进程中的博物馆发展问题探讨[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6]李文儒,叶春,李耀申.上海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J].中国博物馆,2000(1).
[7]李丽.浅析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8]宋向光.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发展动力[J].中国博物馆同,2003(1).
[9]陈成军.英国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观[J].中国文物报百年文博特刊,2005(09).
[10]黄玉琴.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J].国际博物馆(全球中文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