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群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热情与参与兴趣也逐步提高。网络舆情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途径越来越受到推崇,势必将对政府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将随之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议论当下网络舆情环境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以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地方政府 公信力 提升
一、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简介
网络舆情的主要载体就是网络,它的主要核心是社会事件,是网友对发生的公共问题,对政府所持的态度与回应力,自由抒发态度、表情达意。网络舆情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新闻网站评论、BBS论坛、空间、博客、新闻跟帖、微信转帖等等,具有直接性、随意性、多样性、开放性、迅速性、偏差性等很多特点。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使用公民委托赋予的政治权利,对社会资源进行支配,处理社会事务时候的形象塑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诚信的能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形象塑造和表现的重要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政府如果失去了起码的公信力,不能更好地履行政府该有的职责,那么势必在民众当中失去应有的信任。
二、网络舆情环境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1.网民问政的群体数量膨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凭借其自身的便利和迅速快捷成了众多网民的最爱,几乎民众上网了解到相关的新闻信息后都会迅速做出自身的回应,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网络为网络舆情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舆论场所。例如2014年发生的“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事发当天整个事情的经过就已经在网络传开,网民纷纷参与评论发表意见,虽然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公布了将对遇难者家属予以80万抚慰金的回应解决措施,但很多网民还是通过“拍砖”“灌水”等方式发表了自己不满的声音,指责政府管理不力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所以在网络舆情环境下的政府公信力还是受到了影响。
2.政府内部管理问题备受争议
近年来,不断有政府官员被群众举报有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不良作风,还有官商勾结、官员外逃、利用职务之便牟取暴利的浪潮,也迅速被媒体曝光后在网上疯传。很多网民质疑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管力度不够甚至还出现了否定政府公务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不够公开透明的声音。很多人偏激地认为地方政府不作为,滥用公共权力。因此,随着贪腐事件的不断增多,加上网络舆情环境的催温发酵,政府公信力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3.政府信息不够公开导致公信力下滑
由于社会主义法制越来越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渴望了解事情真相的愿望和呼声也就越来越强烈,所以才有了公民记者、人肉搜索、全民侦探等身份称呼的出现。可是很多地方政府的政务信息几乎都是不公开或者只公开很小的一部分,这样的做法就受到了网民的质疑,惹来诸多的不满,造成双方矛盾的激化,导致公民不再相信政府会真的还原事情的真相来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事情。很多时候当自身的诉求和反映的问题得不到政府的正面回应时,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就越来越高。
三、网络舆情环境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
1.转变行政管理理念,提高政府公众服务意识
思想理论是一切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公众服务意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政府人员的工作,提升办公质量和民众的满意程度,建立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政府人员应该剔除原有的官僚主义作风,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多走进民众,多听取民众的呼声,多听取基层人民的建议,及时疏导、疏通民众的怨愤,引导其用正确的行为和方法来解决和处理问题,杜绝一切的“官本位”思想,转变为“民本位”的思想,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行政宗旨,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与广大人民。这样才能消除之前民众对政府的误解,真正化解两者之间的隔膜和矛盾,真正获得民众的信任,才能提升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重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2.搭建透明公开的信息服务平台,创立阳光型政府
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受知情权,为了保障公民的这项权利,政府应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将一切国家重大的方针决策、公布的一些惠民政策等公开在政府服务平台上,将其中的运作过程透明地公开给广大民众,主动公开网络舆情事件的整个过程细节,接受群众的舆论监督,引导网民参与和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意愿。政府的相关信息的公开程度,也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借助网络公开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和多方论证。地方政府要勇于承担网络舆情事件的责任,建立信用问责制度与失信于众的惩罚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3.完善网络监督制度,正确引导民众的民主参与
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网络监督制度,规范地监督媒体操作,建设良好的媒体报道制度,引导媒体自律,真正发挥其作为“社会稳压器”的重要作用。要对媒体内部实行规范管理,创建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以便社会上有不良现象发生时可以快速地将网络舆情信息传达给政府,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网络监督可以提升对政府公权力的制约,防止出现异化现象。只有建立良好的网络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民众的民主参与,才能避免网民“口不择言”。
四、总结
网络的兴起和网络舆情的发展对建立地方政府公信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影响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尹波,孙建丽,尚磊磊.从网络舆情分析谈政府公信力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3(6):149-150.
[2]李贵成.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社会学思考[J].理论导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