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马帅/
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总体有利,但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突发性因素不可忽视。从内外部形势看,全球经济总体向好但分化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带动机电产品走出去。综合以上因素,预计我国出口将增长6%~7%左右,进口略低于出口,维持外贸“新常态”形势下的中高速增长趋势。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5年1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为1759.3亿美元,同比(下同)下降2.3%,其中出口1112.0亿美元,下降1.4%,进口647.3亿美元,下降3.9%,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7.7%和4.0个百分点。顺差464.7亿美元,增长2.3%。
2015年1月,主要出口产品中手机(占比11.0%,增长10.4%)、集成电路(占比4.1%,增长14.5%)出口保持2位数增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占比11.0%,下降18.6%),汽车零配件(占比3.8%,下降5.9%)、汽车整车及底盘(占比0.9%,下降14.8%),照明设备(占比2.8%,增长6.2%),船舶(占比2.7%,下降8.5%)、液晶显示板(占比2.1%,下降4.4%)。
进口方面,占机电产品进口四分之一的集成电路(占比26.5%)进口增长7.2%,而汽车整车及底盘(占比6.3%,同比-18.36%)、汽车零部件(占比3.8%,同比-10.9%),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占比3.7%,同比-12.2%)进口均为两位数负增长,液晶面板(占比5.1%)同比下降8.6%。
据我国海关统计,2014年12月当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219.0亿美元,同比增长3.7%;进口713.3亿美元,下降0.9%。全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16万亿美元,增长2.9%;其中出口1.31万亿美元,增长3.6%,占全商品出口总额的55.7%;同期我国机电产品进口0.85万亿美元,增长1.7%,占全商品进口比重为43.6%。
从主要市场看,我国对美国出口额达2400.2亿美元,增长8.6%;自美国进口达817.7亿美元,增长7.5%;对欧盟出口2117.3亿美元,增长9.1%,自欧盟进口1603.8亿美元,增长13.1%;对日本出口794.5亿美元,增长2.4%;自日本进口1081.7亿美元,增长2.4%;对韩国出口563.2亿美元,增长4.9%,自韩国进口1247.8亿美元,增长0.6%。此外我国对香港地区出口2481.6亿美元,下降11.3%。同期,我国对东盟出口1319.4亿美元,增长10.3%;对金砖国家出口782.8亿美元,增长0.8%。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的49.7%,出口金额为6481.9亿美元,增长1.0%,进口3161.0亿美元,增长2.0%;一般贸易出口5034.3亿美元,增长13.2%,占比38.6%;进口3457.8亿美元,增长11.0%,占比40.5%。海关特殊监管区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7.6%和20.9%。
从重点商品看,电子通信产品出口额为4574.2亿美元,增长5.2%,其中手机出口1153.6亿美元,增长21.3%,彩电出口228.2亿美元,增长22.6%,而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出口1086.5亿美元,下降1.9%;家用电器出口569.6亿美元,增长4.5%。机械类产品中,汽车整车出口137.1亿美元,增长7.0%;日用机械、农业机械和轻工机械出口分别增长16.5%、9.9%和7.6%。工程机械和船舶出口分别下降2.1%和13.0%。汽车、飞机等进口增长较快。其中整车进口607.8亿美元,增长24.4%,汽车零附件进口183.5亿美元,增长12.3%;飞机进口260.1亿美元,增长24.4%。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口530.2亿美元,增长3.9%,仪器仪表进口457.0亿美元,增长8.1%;电子元器件进口3213.8亿美元,下降5.1%,通信设备进口459.8亿美元,下降5.7%。
从不同区域看,受国内经济转型、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机电产品出口11049.6亿美元,增长1.2%,进口7345.7亿美元,下降0.8%。逐步承接机电产品转移产能的中西部地区外贸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西部地区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0.9%和20.6%,中西部占出口和进口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和2.2个百分点。
从企业性质看,我国民营企业正逐步成长为机电产品外贸发展的主力军,其中出口3988.9亿美元,增长5.8%,占比首次超过3成,达到30.6%;进口1732.3亿美元,下降4.7%;2014年12月当月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5.6%和11.9%,民营企业外贸形势逐步回暖。同期,国有企业出口1152.6亿美元,增长2.7%,外资企业出口7900.4亿美元,增长2.7%;进口方面,国有企业进口905.7亿美元,下降2.2%,外资企业进口5897.1亿美元,增长4.4%。
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总体有利,但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突发性因素不可忽视。从商品结构看,除手机外,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受市场饱和,新技术变革尚未到来等因素影响,已经结束了高增长周期;工程机械、船舶尚处在结构调整周期中,汽车、光伏等产品出口发展较快;从主要市场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增长,但全球竞争性贬值、新兴市场经济风险都将影响我国机电产品贸易;从企业类型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民营企业成为拉动机电产品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内外部形势看,全球经济总体向好但分化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带动机电产品走出去。综合以上因素,预计我国出口将增长6%~7%左右,进口略低于出口,维持外贸“新常态”形势下的中高速增长趋势。
国际市场经济预期好转。2014年世界经济表现低于预期,全球贸易扩张速度放缓,新增动力不足。目前各大国际组织普遍调高了对2015年全球经济的预期,显示全球经济将有复苏,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继续走强,而欧盟、日本经济预期依旧较低;发展中国家中印度迎来经济复苏,但俄罗斯、巴西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和本国货币贬值,面临严峻的衰退风险。受此影响各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而欧盟和日本则开始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新兴经济体也有可能受货币贬值影响迎来新一轮经济动荡。
GTA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机电产品进口需求回暖,其中自中国进口金额分别为2723.2亿美元、2263.3亿美元、951.3亿美元和447.3亿美元,增速分别达到6.6%、7.6%、3.9%和5.7%;而金砖四国机电产品进口需求回落,巴西和南非自中国进口分别下降3.5%和2.7%、俄罗斯和印度自中国进口增长1.5%和4.3%。2014年我国机电产品占几大市场份额均列首位,且占比较2013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进一步稳固了机电产品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
当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依旧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涉及国别更广。继欧盟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先后对我国光伏产品展开的“双反”调查。涉及产品更多。2014年起欧亚经济委员会对我国履带式推土机启动反倾销调查,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遭遇的第一起反倾销调查。印度对我国风机铸件发起反补贴调查,土耳其对智能手机开展保障措施调查,都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了影响。“双反”调查领域更广泛,不再局限于贸易领域,而向经济领域全面渗透,关注服务、技术、地价、劳动力成本、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预计2015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
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增长1.7%,增速放缓,其中既有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也说明我国机电产品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出现了产业转移的迹象。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采取各种办法限制资本流出,并通过再工业化发展战略,抢占技术研发制高点,并以降息、量化宽松等政策吸引投资成本回流,直接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中国的规模;同时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凭借廉价资本和优惠政策吸引了部分转移产能,随着当地产业配套建设完善,产业转移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先贬值后升再贬值,全年累计贬值2.4%,但目前我国机电产品进口不旺,贸易顺差增大,对人民币2015年升值造成一定压力。此外,在目前美元强势,而欧盟、日本纷纷开始量化宽松政策以及俄罗斯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流出的现状下,人民币紧盯美元也可能造成相对其他货币的升值,进而对出口造成压力。在今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为常态的情况下,外贸企业需适应汇率变化新形势,不再简单的锁定汇率,考虑期权等产品对冲汇率波动风险,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
随着用工、土地和环境成本等不断提高,国内尤其是东部地区成本优势下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代工作业失去了竞争优势,同时由于技术落伍,无法跟上技术升级的需求,导致利润下降甚至倒闭。2014年年底,由于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抗风险能力低,加之产业链上游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企业融资难,部分国内手机代工企业已关门停产。从2015年的形势看,原材料价格下降,多地下调工资指导线,或将有利于降低生产型企业的劳动力和经营成本。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从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加强了宏观指导和调控,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2014年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提高部分含有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议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在完善落实上下功夫,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和对外投资合作转型升级,实现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并行发展。
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案件逐年增多,并逐步由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从个别行业发展到多种商品、征税力度和涉案金额也不断增加。这其中不乏贸易保护工具被各国滥用,以及一些国家与我国的利益分歧造成的贸易摩擦,也有国内企业在外恶性竞争、出口产品缺乏技术和品牌价值等原因。对此,建议国家在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引导的同时,发挥商会协调作用,积极组织应对,维护企业权益。
成本增长和融资难度大都是制约我国机电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促进出口产业升级。建议在做好已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力度;加大进口贴息等外贸资金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境外投资企业建立营销、售后维修等服务中心予以资金支持。企业普遍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