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平
(大同市杏儿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煤矿信息化对整个煤矿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研究煤矿信息化的发展,将有助于煤矿业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当前,在煤矿发展步入瓶颈期的大背景下,解决煤矿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效促进煤矿的发展。
我国在煤矿业实施信息化已经历时10余年,但是煤矿的信息化程度上还是处于低层次的阶段。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化在煤矿行业的应用十分有限,煤矿行业自身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不足导致。这种现状,将会对煤矿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广产生障碍[1]。
现阶段,我国煤矿行业的信息化还停留在以系统集成为主的简单网络阶段。这种网络并不能灵活处理煤矿发生的紧急情况。因此煤矿行业在信息化的利用程度上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这种现状阻碍了煤矿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很多信息化技术并没有真正的在煤矿领域发生作用,因此煤矿行业在信息化应用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目前,我国许多生产厂家已经开展了在煤矿信息化上的产品销售活动,在众多煤矿信息化产品厂商的推广下,很多煤矿也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网络。但是生产厂商在生产信息化产品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导,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信息化产品[2]。
标准的不统一直接加大了煤矿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难度。目前市场上煤矿信息化产品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现状,衍生了多种煤矿信息化产品。如:煤矿信息化的硬件设备、煤矿信息化系统工程、煤矿信息化系统集成、煤矿信息化管理等。煤矿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标准,产生了多样的信息化产品,也使煤矿商有更多的选择。然而,由于标准不一,这些设备在后期的维护和更新方面存在很多的不便,为进一步推进煤矿信息化带来困难。
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提出之后,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建立了自身的研究课题。这些面向生产领域的课题不乏有像开发管理和控制一体化之类的实用性课题,可以解决煤矿信息化中存在的部分技术性问题[3]。
这些课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成果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实际的生产领域。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课题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学术论坛上,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实际的煤矿信息化的应用中,使得相当一部分可以用于煤矿信息化的创意和科研成果难以发挥作用,造成科研成果和信息化研发脱节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科研资源的浪费,制约了煤矿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并不缺少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煤矿的信息化在理论上可由科研机构和专业计算机人才的配合得以实现。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煤矿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
煤矿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煤矿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因为要做好煤矿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不仅需要在计算机领域有所造诣,还需要对煤矿领域有较多的了解。这种双重的难度,使得在我国现有的人才体系里,并没有大量可以适用于煤矿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导致了煤矿信息化缺乏必要的人才资源的支持。这种现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也是制约我国煤矿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于近年来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财政必然会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对于信息化产品生产厂家来说,煤矿信息化也是一项较为重大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生产信息化产品的厂商也能够饱得其利,这种利益的驱使将进一步推动生产厂商开发新的产品。
然而,由于生产信息化产品的厂商数量比较多,厂商间的竞争压力也比以往更加激烈,单靠简单的集成系统将无法保持竞争力。新产品的开发将推动煤矿领域信息化朝着更完善、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向社会的需要逐步培养专门的应用性人才,包括煤矿信息化领域中的人才。目前我国的煤矿信息化领域里缺乏应用于煤矿信息化的人才,这导致了我国煤矿信息化一直处于瓶颈状态。
未来,国家将会以政策和资金的方式来促进煤矿信息化领域人才的培养。可以预测在煤矿信息化领域里,将会出现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且能够适应煤矿生产的高级人才。煤矿信息化人才的壮大,将有力推动煤矿信息化中的科研成果更快的投入到生产领域中,从而推动煤矿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由于部分煤矿商不合理的开矿和矿内安全措施不完善,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矿难、矿灾,不仅使得人们对整个煤矿行业的安全程度产生了质疑,也让煤矿行业自身受到了损失。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不仅是保障煤矿员工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煤矿商自身利润的有效手段。因此,煤矿商在煤矿信息化过程中对安全性能的需求相对较大。这种市场的导向一定会在生产信息化产品的厂商中产生作用,促使煤矿信息化致力于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力量去加强煤矿的安全建设。因此,煤矿信息化的发展必将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为重心。
由于目前国内生产信息化产品的厂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生产,大部分厂家的生产标准都不同。这种现状就要求行业内尽早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也是煤矿信息化走向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因为目前煤矿信息化产品在生产上的标准不尽相同,因而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在数据方面都会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在煤矿信息化产品后期的维修和护理上,由于各厂商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设备或软件的替换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往往会导致煤矿信息化产品在维修时很难找到和原设备完全相符的零件或软件,造成整个煤矿信息化产品无法运行,直接影响煤矿正常生产。这种情形,也必然会促使信息化生产商间的进一步合作,并且致力于行业标准的建立。标准的行业尺度的建立,也必将带动整个煤矿信息化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煤矿行业的信息化将会成为煤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煤矿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现今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相对低、信息化生产缺乏统一标准、科研成果应用到煤矿领域有限、煤矿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我国煤矿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信息化快速发展。但是煤矿信息化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必然会在逐步完善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发展中,煤矿信息化将会朝着健全信息化体系、培养煤矿信息化实用人才、致力于安全领域、产品生产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1] 马昆,高顶,包慧玲,等.煤矿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探讨[J].煤矿机械,2011(3):10-12.
[2] 高强.关于煤矿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87-88.
[3] 胡守平.同煤集团塔山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