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城市历史水系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历史地段。《华盛顿宪章》中“历史地段”定义为“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区,包括城镇的古中心区或其它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它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1]城市历史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城市的历史作用不完全一致,但对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历史城市的城市个性、城市文化、城市精神传承的载体。对城市历史水系功能与价值的重新发掘与认识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系
历史上的每个著名城市兴建与繁荣都与水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历代的城市建设发展,都非常重视城市水系的建设,先秦时期,《管子》中就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进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泻,大川而注焉”。充分说明城市水系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特征、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水系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兴衰。[2]中国历史上的大城市尤其是历朝的都城建设都是在趋水、取水、治水、用水的基础上展开的。如北京的昆明湖、北海,南京的玄武湖,洛阳的洛水、伊水,开封的龙亭湖、潘杨湖、杭州的西湖等等。尤其以西安明城墙护城河与西安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古代城市的护城河大多是和城墙一同兴建,共同完成对城市主题格局的限定,实现“保国卫民”的作用,护城河的开凿建设历史与城墙的建设史有天然的联系。通过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了解,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史册中也有“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的记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与护城河防御系统,但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能看到的这座城墙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唐灭隋建国,定都长安,修建了长安城,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与护城河的规模却无改变。元代时西安称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个重镇。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率军从山西渡河入陕,元守将遁逃,徐达占领奉元城。不久,明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修建明城墙,西安城墙、护城河形成于公元1370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明朝洪武年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全长14.65km,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3]
1961年西安城墙被列入国家重建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市政府结合市政建设整体规划,投资1000万元,开始营建环城公园,多次斥巨资,对护城河进行清淤,对周边环境进行治理。[4]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的环城公园鸟语花香,护城河水也清澈了不少,古朴的建筑在护城河映衬下充满情趣,环城公园成了广大市民运动、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城市历史水系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城市重要功能空间,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作用重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城市历史水系首先是城市水系的一部分,具有城市水系的基本功能。城市水系的基本功能体现在防御、运输、防洪、防火、清洁城市等功能。[5]
2.1.1 防御功能
城市水系的防御功能是城市的护城河主要功能,护城河与城墙等共同形成坚固的城市防御体系。半坡遗址中先民挖深沟以抵御外民和猛兽袭击就是最早的护城河功能体现。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城市,均有高大的城墙和深广的护城河围合保护。这些护城河有的是利用自然水系改造而成,护城河和城墙建设多依托自然水系成不规则状态,像济南泉城护城河;有的讲究城市礼制格局,城墙方正规矩,护城河主要采用人工开挖,与方正平直的城墙相呼应,像西安明城墙护城河;还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城市,有外城、内城、皇城等多重的城市防御体系就形成了复杂的城市护城河体系,像北京。
在冷兵器时代,护城河在保障城市安全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转变,城市格局被打破,护城河的防御功能逐渐弱化,直至基本丧失。许多城市在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也逐渐将护城河填埋、破坏、改建,像北京的筒子河在北京的“拆城”运动中被填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西安明城墙护城河是被完整保存的典范,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历史研究价值。
2.1.2 运输功能
古代的陆路运输方式单一,运输能力也较小,大批量的物资需要运输量大的水运方式来承担,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就是为了将江南的粮食运往中原腹地。城市历史水系作为连接城市内外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担负了大量的物资运输功能。具有运输功能的城市历史水系一般会比较宽,方便大型船只进出以及大量船只的转运。古城墙中大都会修建“水门”,就是城市历史水系运输功能的重要体现。
2.1.3 防洪、防旱、防火的城市减灾功能
城市水系还具有城市减灾功能,对城市防洪、防旱、防火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城市水系,具有较大的水体容量,调节旱涝。多雨季节容纳多余的降雨量,干旱季节又可作为城市备用饮用水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虽然是一则警示寓言,但从侧面反应出城市历史水系在城市防火功能上的作用。直到今天城市水系在城市减灾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
2.1.4 排污除污的清洁功能
城市水系在历史上还是城市的排污通道,当城市规模不大,工业程度不发达的时候,污染物排放量少于城市水系的容纳量,污染的程度远低于城市水系的自更新能力时,没有污染的压力,城市水系具有良好的城市清洁功能。我们也不难发现,城市水域面积大的城市相对来讲比较干净。但随着工业排放的逐渐增加,城市人口的膨胀,排放物的增多,城市水体的更新能力远不能满足污染的需要,城市水系受到污染,也就丧失了城市水系的基本功能,是体现城市历史水系价值的最大障碍。在调查中发现,市民对西安明城墙护城河最大的意见就在于护城河水质太差,影响健康活动的开展及城市形象的提高。
城市历史文化标志是最具城市历史代表意义的文化符号。今天谈到西安城市,除了古都、汉唐等名号外,能给人最深印象的实物符号就是城墙,护城河恰恰是城墙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的代表符号,是重要的城市历史水系。具备城市历史水系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城市历史水系应保持比较完善的历史水系格局,传承城市历史的风貌
西安明城墙护城河自明朝建成以来,虽经600年的时间洗礼,多次修缮清淤都是对水系功能与格局的维护与加强,是国内保存比较完整护城河体系,一直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而且,许多历史功能仍然没有丧失,比如防洪防旱、调水排污等。城市水体空间形态仍然保持原有的历史格局,是我们研究城市历史水系的现实范本。
(2)城市历史水系应具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以此来物证城市水系的真实性
虽然西安明城墙护城河因治污清淤、节水改造、堤坝修建等建设和维护措施已经不是原有的真是水体风貌,但保存完整的明城墙就是对护城河历史文化等价值最好的例证,同时河岸上的古树、城市街道的名称等都证明了护城河在城市历史中的地位,证明了护城河城市历史的真实性。
(3)城市历史水系应具有典型的历史风貌
从这点来讲,西安明城墙护城河的历史典型性最强,代表明朝城市建设的格局思想,是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是典型的历史风貌。这是其他城市是不具备的历史实物遗留优势,也是西安明城墙护城河有别于其他城市历史水系地基本特征。
城市历史水系具有了城市历史文化标志性,就会为城市带来新的旅游增长点,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同时城市历史水系也会成为城市旅游的目的地。但城市历史水系大多和其他城市历史遗存共同存在,或者说其他历史遗存更容易以实物形式展现城市历史文化,更容易成为旅游目的地。所以以城市历史水系作为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并不多见,比较典型的是杭州西湖。
城市历史水系往往以旅游目的地的补充形式出现,西安明城墙护城河就是突出表现,在调查中发现,外来旅游者来护城河旅游的目的基本都是参观明城墙,这里并不是说护城河不具有旅游目的地的性质,是因为明城墙的标志性更强,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护城河其实也是明城墙旅游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水对城市小气候的调节功能,所以城市历史水系大都具有优美的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都会利用城市历史水系修建城市休闲公园,成为附近居民休憩的场所。尤其是带状水系,环境覆盖面大,服务区域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主要的场地。据调查资料显示,西安明城墙护城河公园游人以老年人为主,基本在50%以上;活动主要是健身与文娱活动,占整个活动的2/3以上;游人来源地以本地区为主;主要的基础设施为健身器材、文娱器材,方便居民健身和开展娱乐活动。可见,西安明城墙护城河公园主要就是以市民的休闲娱乐功能为主,是城市重要的城市休憩、休闲区域。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历史水系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但由于认识的不到位,粗暴的手段使城市历史水系的开发利用建设走进了极大的误区。而且这种错误的开发利用建设方式还在继续深入,如不及时调整,将会对城市历史水系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长期的工业建设为主导,经济利益决定一切的建设指导思想下,城市历史水系的长远生态效应被忽视。由于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滞后,城市水系一直是城市的污染物的接纳池,无节制、无规则的任意排放造成了大面积的城市水体污染,天然水体的自我更新能力严重丧失,作为文化符号的城市历史水系也难逃一劫。据统计全国有93%的城市公园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i]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截污减排、水质恢复措施,城市水体的基本功能必将丧失,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历史水系必将不复存在。
由于对城市历史水系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误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城市历史水系的保护采用了不恰当的做法。过度的看重节水措施,采用硬质材料护堤护岸,这种方法看似保护了水系,其实破坏了水生物圈的良性循环,损伤了水生生物群落,打破了水生态的平衡有序发展。使水体的自更新能力丧失,受的轻微的外界干扰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这也是为什么城市水系治污投入越来越大,但成果却非常有限。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过分强调开发的短期价值,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选择性的进行城市历史水系的文化价值发掘。在调查西安明城墙护城河过程中时不时的会发现与历史文化不搭界的假古董、假古建,严重破坏了城市水系的历史风貌。这种破坏是人为的、是开发性的破坏,在开发过程中应看到长远的利益,以真正的历史保护为原则,才能真正营造具有文化价值的城市历史水系。
在西安明城墙护城河的调查中还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问题。护城河的地域跨度相对较大,跨越多个行政区划(注:护城河南段属于雁塔区,东段属于莲湖区),管理上属于多个部门。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政府保护态度、市民认识等的不同,造成护城河南段保护开发合理,东段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的发展不均衡现象。这种差异化的开发发展模式不仅不利于各自的发展,同时还造成城市历史水系整体形象的破坏。
城市历史水系作为城市蓝带和城市绿带(绿化)对城市格局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具特色的城市肌理。在开发过程中应统一思想、统一措施、统一管理才能起到最有效的开发利用成果。
今天的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历史水系的保护、开发、利用应更加注重生态理念,运用生态技术。重新构筑完整的城市水体生态圈,丰富城市水生物群落,保持城市历史水系的生态平衡,增强城市历史水系的水体自更新能力,从根本上建立城市历史水系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对城市历史水系的开发应借鉴并遵循“历史地段”、“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思想与模式,保护与开发并重,先保护,后开发,开发是为了有效的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的资源载体。要能清醒地看到,历史文化资源的产出量是与其载体的保护程度密切相关的。
城市历史水系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任何一段历史、任何一个区域。区域保护开发的突出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果效益,只有整体开发,才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城市历史水系的保护开发利用还是一个持久的、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并会带来更大的开发价值。
[1]黄科宏.历史地段型水系规划保护思路探讨[J].规划师,2009,11(25):67-71.
[2]梁晶晶.复合微生物和水生植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09-11.
[3]武萌.西安护城河景观水体自循环利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3.
[4]牛小磊.西安护城河整治与水体修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
[5]丁玲,沈耀良,黄勇.公园水体的修复技术及发展现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