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地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研究

2015-08-15 00:49毛媛媛蒋燕华
江苏水利 2015年3期
关键词:里下河河网河湖

毛媛媛 兰 林 张 颖 蒋燕华

(江苏省水利工程规划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

1 区域概况

江苏里下河地区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位于里运河以东,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南通至泰州328 国道及如泰运河以北,东临黄海,总面积2.2 万km2,涉及盐城、泰州、扬州、淮安、南通5 市。以通榆河为界,分为里下河腹部和沿海垦区,沿海垦区以斗龙港为界,分为斗南区和斗北区,其中,里下河腹部面积1.2 万km2。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湖荡渠系纵横交错,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区域水面率12.5%,其中,里下河腹部水面率15.2%。区内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耕地面积67 万hm2,是江苏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里下河地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江水北调、东引的重要输水通道,分布有新通扬运河、通榆河、三阳河、潼河、泰东河等多条骨干输水、供水河道,其中,通榆河是江苏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清水通道”,区域河湖健康对保障区域、南水北调东线以及沿海开发供水具有重要作用。里下河水网稠密,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湖荡湿地,是江苏重要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地区,也是江苏极具水乡特色和生态价值的区域,河湖健康直接影响区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目前,里下河水污染状况堪忧,河湖水质较差,河网调蓄能力和畅通性不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2 河湖水生态环境胁迫因素

2.1 河道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水生态环境较差

根据2012年全省水利普查成果,里下河地区普查河道3182 条,河长2.32 万km,占全省普查河道河长的26.1%,区域河网密度1.08 km/km2,高于全省0.87 km/km2的河网密度。由于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沟渠纵横,河道比降小,水流流速缓慢,同时地区内水利控制建筑物较多,河网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河道淤积严重,引排不畅,河网自净能力衰减,水生态环境总体较差。近年来,结合里下河水源调整,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等对三阳河、卤汀河、泰东河等骨干河道进行了拓浚,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和村庄河塘综合整治,有效连通了河网,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但是,区内大量河道,尤其是农村河道仍然存在淤塞、河网水流不畅问题,河道封堵、缩窄、淤浅严重,影响了区域水生态环境。

2.2 围垦养殖造成湖泊湖荡萎缩,湖荡生态功能退化

里下河腹部地区分布有众多的湖泊湖荡,为江苏省政府批复的13个省管湖泊之一,湖泊湖荡生态系统类型为湿地水网生态系统,存在多种水生动植物类型,具有调蓄水量、供水、引水排水、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平衡的功能。里下河湖泊湖荡早期为天然湖泊湖荡,20 世纪80年代,因开展大规模的围湖运动,形成了大量圩区。由于多年来过度开发、盲目围垦、圈圩和围网养殖,导致湖泊湖荡面积锐减。20 世纪60年代中期,里下河腹部尚有湖荡水域滩地1073 km2,目前区域湖泊湖荡面积为695 km2,主要由射阳湖、大纵湖、蜈蚣湖、郭正湖、广洋湖、乌巾荡等约40 个零散湖泊组成,其中,自由水面仅剩58.1 km2。湖泊湖荡的开发利用以养殖为主,大规模养殖造成湖泊调蓄能力衰减,影响了湖水水质,河网流通不畅,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2.3 河网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承载能力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里下河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明显增加。根据2012年调查统计资料,里下河水功能区排污口141 个,废污水排放量2.33万t/a,COD 排放量2.36 万t/a,氨氮排放量0.34 万t/a。地区面源污染面广量大,主要为畜禽养殖和农药化肥施用,面源污染COD 排放量8.36 万t/a,氨氮为1.46 万t/a,TP 为0.57 万t/a,TN 为3.71 万t/a。此外,区域主要河道都兼有航道功能,船舶油污水、船上生活垃圾等航运污染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根据2012年区域内148 个水功能区年均水质评价结果,区域内Ⅱ类水占2.0%,Ⅲ类水占36.5%,Ⅳ类水占43.9%,Ⅴ类及劣Ⅴ类断面占17.6%。采用全因子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11.5%;双因子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7.3%。同时,受人类活动干扰和水质污染影响,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加剧,区域河湖水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水污染形势严峻。近年来,里下河地区突发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盐城市城西水厂、城东水厂取水口,兴化市乡镇水厂取水口等发生多起水源污染事故,严重影响了区域城乡供水和生态环境安全。

2.4 沿海河口淤积严重,生态用水保障程度不够

里下河沿海地区通海河道众多,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夸套河、八丈河、运粮河、射阳河、运棉河、黄沙港、利民河、新洋港、西潮河、南直河、大丰干河、四卯酉河、王港、川东港、东台河、梁垛河、三仓河、方塘河、北凌河、栟茶运河、掘苴河、如泰运河等20多条入海河道,普遍建闸控制。其中,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为里下河地区主要排水通道,排泄里下河腹部洪水,其余入海河道形成独立自排区,承担垦区排水。由于区内沿海属于淤长型海岸,丰水期时,河道流量较大,闸下港道淤积相对较轻;枯水期时,由于长期关闸保水,下游闸下港道普遍淤积严重,影响了河口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另外,腹部地区还分布有九龙口、大纵湖、溱湖、马家荡、徐马荒等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枯水期生态需水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3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思路

里下河河湖密布,河网交织,水系复杂,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应以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秉持水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区域河湖特点,策应区域水利现代化、新农村、水美乡村建设需求,采取控源减污、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监控管理等多种措施,维护河湖健康,发挥河湖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以区域污染源综合整治为根本,按照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进行排污口布局优化调整、推进节水减排、污废水资源利用等,严格控制入河湖污染物排放;实施河网水系综合整治,连通河湖,畅通河网;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河湖生态化治理,建设生态廊道,逐步实施腹部地区湖泊湖荡退圩(渔)还湖和生态修复,增加调蓄能力,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优化生态调度,保障特殊时期湖泊湿地生态需水,改善沿海河口生态条件;开展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监测,提升水资源监测能力,构建河湖健康监测与评估体系;推进生态补偿、河湖长效管护机制建设。

4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4.1 污染源综合治理

污染源治理是改善河湖水质、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河湖污染源治理以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为依据,采取点源、面源、内源同步和综合治理。里下河地区水功能区现状入河量:COD 为22.4 万t/a,氨氮2.83 万t/a,根据《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2020年COD 和氨氮限排总量分别为13.4万t 和1.38 万t,削减率分别为40.3%和51.2%。根据水功能区限排意见,点源治理应提出排污口布局方案,以此为依据,进行污染物削减和排污口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量;面源治理要加强农药化肥施用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同时,加强河道流动污染治理,完善港口、码头船舶废弃物处理设施,提高航运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另外,在主要城镇开展再生水利用、节水减排示范工程,通过源头控制、污水资源化利用、节水减排等综合治理措施,控制入河湖污染增量、削减内源存量,实现污染物入河量控制目标,不断改善水功能区水质。

4.2 河网水系综合整治

河网水系综合整治是保障河湖正常引排能力、发挥河湖防洪、供水和水生态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里下河河网交织,渠系纵横交错,水系复杂,河道淤积严重,尤其是部分农村河道淤浅堵塞,引排不畅,加上污染排放影响,影响了区域城乡生活和生态环境。里下河地区河道的疏浚整治一直是全省河道整治工程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全省实施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工程以来,至2012年,里下河地区共疏浚农村河道上万条,土方超过10 亿m3。近年来,通过实施区域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轮浚工程,有效沟通了河湖水系,促进了水体流动。在巩固现有河网水系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障工程,继续实施区域“六纵六横”骨干河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河塘疏浚等,形成河道清淤疏浚的长效机制,不断恢复区域河湖连通性,畅通河网,改善河网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自净和水量交换能力,使河湖发挥了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4.3 湖泊退圩(渔)还湖

湖泊湖荡的退圩(渔)还湖是恢复湖泊自由水面、保护区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2006年省政府批准的《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中提出:“保护湖泊湖荡面积不减少,防止侵占湖域;完善滞洪(涝)圩进退水设施,有计划推进退田(渔)还湖,增加调蓄水面;疏浚行水通道,清除行水障碍,保证行水通畅。”近几年,结合区域治理和不同地区湖泊特点及生态需求,江苏大力开展湖泊湖荡退圩(渔)还湖,加强湖泊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全省已批复实施包括里下河地区大纵湖在内的8个省管湖泊退圩还湖规划,规划新增湖泊自由水面138.84 km2。目前,里下河地区大纵湖退圩还湖正在加快实施,射阳湖、兴化湖泊湖荡的退圩还湖正在进行规划编制和规划前期研究,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的退圩(渔)还湖工程,结合湖区生态修复、湿地建设、人文资源挖掘和生态旅游开发等措施,恢复湖泊调蓄水面,提升湖泊引排、供水功能,有效改善湖区及周边城乡水生态环境。

4.4 河湖生态化治理与保护

河湖生态化治理与保护对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维护河湖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里下河河湖生态化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1)河湖护岸的生态湖改造和岸边带修复。目前,里下河地区河道护岸以传统的硬质护坡为主,片面强调河道的防洪、引水、排涝、蓄水和航运等功能,较少考虑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河道自净能力较低,不能体现河道的自然特征和生态需求。针对通榆河、泰东河、三阳河、卤汀河等骨干供水河道和串场河等水环境问题突出的河道、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区域重要湖泊湖荡等,应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在满足防洪、供水、航运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护坡、前置库、生态湿地、景观带等建设,拦截入河湖污染物,净化水质,逐步恢复河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修复和防护廊道,形成河湖健康、良性的生态系统。(2)加强生态调度,对区域内的溱湖、徐马荒等湖泊湿地实施生态补水,对沿海闸下港道实施生态调水冲淤,保障生态需水,维护河湖健康生态。(3)推进城乡河湖的水生态治理示范化工程,把农村河塘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水生态优美乡镇、水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4.5 生态监控与健康评估

河湖的生态监测与评估是及时掌握河湖生态变化动态、为河湖治理和保护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目前,里下河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以水质监测与评价为主,而以生物为导向的生态监测与评价相对较少。2008年,全省选取典型河湖开展健康评价试点,2010年正式启动主要河湖健康状况评价,并发布年度河湖健康状况报告。目前列入全省重要河湖健康状况评估的包括16 条河流和11 个省管湖泊,其中,里下河地区共有里运河、苏北灌溉总渠、通榆河、新通扬运河、新洋港5 条河流。里下河地区水生态监控与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扩大监测与评估范围,逐步增加对三阳河、泰东河等骨干河道和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等重要河湖的生态监测与评估,同时加强应急和动态监测,建立区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完善河湖健康评估体系,提高区域水生态监测和预警能力。

4.6 河湖长效管护

河湖的有效管理与保护是维护河湖功能和生态健康的根本保障。自20 世纪80年代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河湖管理和保护行动,通过出台《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等多部法规规章,积极推进“河长制”,推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湖泊保护联席制度等多种措施,构筑了完善的河湖管理和保护体系。里下河地区在河湖管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推行了“河长制”,建立了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污染补偿机制等,在维护河湖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区域河道管理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地区“河长制”刚刚起步,污染与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河道管护水平、应急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通过严格河道蓝线管理,继续推进“河长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等,实现河湖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逐步建立长效管护、生态健康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为河湖健康保驾护航。

5 结语

河湖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结合里下河地区河网水系特点和功能需求,在对区域污染源有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河湖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并重,实现里下河河畅其流、水复其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保障区域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安全,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再现里下河湖光水色的水乡特色和田园风貌。

猜你喜欢
里下河河网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基于DEM数据与GIS技术方法的水文信息提取研究
——以莲花县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