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改变 设计——江西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5-08-15 00:51蔡丽蓉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江西建材 2015年2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空间

■蔡丽蓉,肖 平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与规划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江西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体系是在早期《建筑初步》课程体系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分设在第一学年的上下两个学期。经过对国内同类院校的相关调研,结合当下发展形势和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江西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低年级设计组对现有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即将原本各自为营的“建筑技法练习”“建筑与空间”“建筑与环境”三个环节有机重整,针对某一既定环境和建筑,提出“认知—改变—设计”三阶段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促进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该方案不仅是对江西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同时也可为类似院校提供参考。

1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概况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专业的启蒙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分专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掌握建筑技法的运用能力、空间的创造能力及建筑设计的方法。该课程原先的教学体系是将一系列的分专题练习安排在“建筑技法练习”、“建筑与空间”、“建筑与环境”三大教学模块中,最后通过在该学年一个小型建筑的设计专题,将前期各教学内容整合融汇并正确的表现出来,以达到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这种教学模式基本是国内早期学院派的延承,其优势在于学生手绘功底较扎实,磨砺了学生的韧性和毅力。该课程结束时,基本能掌握利用图示语言和建筑模型表达建筑设计的能力。弊端在于练习相对枯燥乏味、重复性工作量较大。学生对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受限制,容易陷入对于平面形式的追求中,对于建筑三维空间的想象和创造力很薄弱。另外,由于各专题内容设计之间的“各自为营”,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总是“就专题做专题”,各专题之间的关联性较薄弱,即使在最后一个综合性设计课题时,大多仍然表现得很迷茫,很难将各专题的内容相互衔接,有机结合。对于“建筑设计”也总感觉陌生,课程结束时依然很难计入设计学习的状态。

2 教学体系的整合和构建

设计组根据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按照“认知——改变——设计”三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客观到抽象的组织方式进行阶段性分类,并将原单独设置的技能练习模块改为各练习专题的配合性训练,并且贯穿各个专题始终。为了能增强各专题内容之间的明朗和衔接性,我们将专题的研究对象限定为校园内某一既存的空间、环境和休闲建筑(如传达室或食品亭)。

第一阶段为认知体验练习:针对学生对校园的陌生和新鲜感,对高校的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认知体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多角度体验校园内部环境、空间和建筑。尝试从纷杂的校园空间环境中,感受建筑的异同、环境的变化、空间的形式,并把这种体验用建筑语言表达出来。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发现和分析思考建筑问题的方法,初涉建筑的表现。

第二阶段为改变训练:是在认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校园中某一既存的建筑、环境、空间进行改变(如学传达室或小卖部)。这一阶段是对后期设计阶段的铺垫,起到引导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针对学生在初涉设计时的茫然不敢入手状态的一个针对性练习,引导学生对于既存客观事物进行改变,目标更直观,入手更具象。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需要改变的校园节点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和表现。这一阶段分两个部分,跨越两个学期。第一部分调研是对原有建筑和环境的测绘,并分析图示且制作现状模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测绘和图示语言的表现,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第二部分是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设计,并图示且制作模型;该部分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既存建筑、环境的改变,加强对改变事物现状的理解,引入对造型艺术的要求,同时将过程总结,将成果正确的表现。

第三个阶段是设计训练分三部分。该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延伸的设计阶段。第一部分是优秀案例的学习,设在学生们改变训练总结之后,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建筑功能、空间、造型、环境等相互之间的综合性理解。该部分设在“改变”之后“设计”之前,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建筑设计概念意识的成熟,但避免因为模仿学习而造成的思维禁锢。第二部分是涉入小型建筑设计之前的一个空间创造训练,重点是空间、功能与造型的相结合,强调是空间的抽象而非具象的设计。旨在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锻炼学生对于尺度与空间之间的理解和把握。第三部分是小型建筑设计,要求在指定校园环境的某个地块上设计一单体休闲建筑。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建筑设计过程和方法的阶段。该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建立建筑内外环境设计的概念,强调的是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协调和把握。

3 教学过程的方法改革

首先改变了传统从技能练习入手的教学方法,从开始就通过模型制作来培养学生从三维立体空间去观察和分析建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针对于图示语言的技能训练,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后再运用到实例中,改为因为实例运用的需要而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对原本内容的学习兴趣和的主动性。第三,基于没有设计经验的大一新生而言,对于空间的认知度基本来源于现实的客观生活,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认知—改变—设计”为主线,从身处的校园生活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改变去了解各种空间的客观存在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空间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完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空间认知的转变。第四,团队组合的分组练习,是对针对传统单人单做设计模式的一种调整。每一个练习按照任务强度的不同进行2~5 人每组不等的分组。不仅可以培养团队意识,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促进“茫然生”更快的进入设计学习状态。

4 总结

经过近几年教改的摸索和调整,设计组在借鉴其他院校教学体系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也在不断完善本校的教学模式。建筑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从最初的重视表现技法和图面效果到现在注重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从空间、环境再到建筑,每一步设计都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最终为进入大二的建筑专业设计教学,垫定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基础。

[1]申洁.环境·空间·建构——低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1(9).

[2]张明皓,刘茜,王倩.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

[3]李少红.认知空间环境——青岛农业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建筑教育,2015(04).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基础空间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