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合唱类型及其特征述略

2015-08-15 00:55:12康宇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国民歌号子山歌

康宇丹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民歌,又称“民间歌曲”,是产生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超级艺术品”。 几千年来,从《诗经·国风》收录160 篇的北方民歌至今,中国民歌一直广泛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记录着人类的发展和历史,表达着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中国民歌传唱至今,慢慢地衍生出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在富有民族元素的传统民歌基础上,运用西方艺术手法的民歌合唱,充分展现人声之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本文尝试简要概述中国民歌合唱,阐述常见的山歌、小调、号子等合唱类型,以及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融合性、丰富性等诸多特性,旨在让中国古老经典民歌,以合唱这一独具魅力的音乐形态在中华大地上乃至世界舞台上生生不息,永世传唱。

1.中国民歌合唱的类型

1.1 山歌合唱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题材之一, 主要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劳作或歌会中。 山歌的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有表现劳作性的山歌,如牧歌、渔歌等;有特色民族性的山歌,如藏歌、客家山歌等;有鲜明地区性的山歌,如山曲、江浙山歌等。 山歌内容多为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随意性较强,即兴歌唱,旋律和节奏较为自由,曲调高充悠长,主要在渔村、山区、高原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地传唱。

1.2 小调合唱

小调也称“俗曲”、“小令”,旋律流畅优美,节奏灵活,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在节日、庆典、集会时人们用其抒发自己丰富的情感,或以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呈现。其表现的方法十分细腻,表达内容也颇具多样性,从寓意于故事描述、行情于山水之间、借助于民间传说等内容可见一斑。 小调合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吟唱调。 主要以吟颂性为特点,如儿歌、摇篮曲等;(2)歌谣曲。主要有以短小精悍篇幅,完整结构为特点,如情歌、生活歌等;(3)时调。 主要以发展最为规范和成熟,润腔细致,节奏变化丰富为特点,如天津时调。简言之,以小调为基础进行改编的合唱作品,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运用合唱艺术技巧进行加工处理,使曲调婉转动听,节奏变化更加灵活,声部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情感表现也更加丰富生动,似乎展现一副生动形象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3 号子合唱

号子也称“哨子”、“劳动号子”。在中国民歌题材中,号子主要来源于人们日常生产劳作的过程中,是最早产生的民歌形式之一,且在各地广为流传。 号子多用于在强度较大且需集体配合的工作中,以舒缓劳动强度,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情绪。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一领众合、前呼后应,节奏整齐划一,以齐唱和合唱为主的群体演唱形态呈现。在不同的劳动节奏中,号子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合、众人齐唱等不同表现形式。 其中,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通常号子的节奏高充激昂,粗犷纯朴,稳重有力,节奏感强。 其节奏视劳作强度而定,若劳动节奏较舒缓,则领句较长,合句较短。反之,在号子的演唱表现中领句与和句都要短促,节奏加快,通常以持续有力的节奏来体现劳作场面的强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此类较为优秀的合唱作品有《澧水船夫号子》、《嘉陵江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 如《川江船夫号子》是以富有特色的川江号子为原型,用8 个段落将平水、见滩、上滩、拼命和下滩等民间劳动号子进行连缀处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完整的川江船工的劳动过程。

2.中国民歌合唱的艺术特征

2.1 歌词具有民族性

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娱乐活动等均具极强的民族性,民歌合唱也不例外。 中国地域的广泛使民歌合唱的语言不仅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多样性,有时民族和民族间,地区和地区间,甚至一个地区的南北部,村和村间在语言上不尽相同。 通常传统民歌是本土的音乐形态,在其基础上改编的民歌合唱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元素,演唱风格包含着民族韵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多元的民族合唱色彩。首先,在歌词读音方面。由于民歌合唱作品由传统民歌改编的,因此要正确把握歌词的读音,方能体现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如贵州民歌《摘菜调》中的“姐妹”一定要唱做“幺妹儿”。 再如东北民歌语言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儿化音”,因此在唱《正对花》时,其中“得儿”频繁出现,几乎贯穿全曲始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次,在歌词运用方面。

2.2 风格具有地域性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 ”中国不同地域导致各地民歌的演唱风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通常音乐界按地域划分将民歌分为以下几大区。这些丰富多元的色彩区为合唱作品多元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东北区。东北地区的人们幽默诙谐、活泼热情,因此该地区的歌曲旋律优美,内容多以歌颂家乡,赞美生活为主要特点,如根据当地民间旋律改编的合唱作品《乌苏里船歌》就属此类范畴;(2)西北区。西北黄土高原人烟稀少、地貌广阔,所以人们在交流时常用喊出的声音。于是该地区的歌曲腔调以高亢燎亮为主要特点,并在技法上常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作品《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是属于此类风格的成功典范;(3)西南区。西南地区民族众多,人们能歌善舞,该地区的歌曲中有很多衬腔,常以喜庆、欢快、高亢、奔放的心情表达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从《放马山歌》可见一斑;(4)华中区。 华中地区主要包括四季分明、景色优美的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这里的歌曲旋律较为优美,歌词富有生活情趣,如《龙船调》;(5)华北区。华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所以该地区歌曲的旋律节奏平稳、起伏较小,如《牧歌》;(6)江淮区。 自古以来江淮地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过着富裕生活,所以该地区歌曲速度虽快,但旋律起伏较小,以赞美生活、赞美景色或赞美人物为主,如《茉莉花》;(7)东南区。 东南地区气候温润、雨水丰沛、植被茂密,人们的性情相对北方而言显得柔和,所以此地区歌曲旋律较为舒缓。

2.3 内容具有时代性

不仅如此,中国民歌合唱的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品得到充分印证。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流传甚广,堪称经典。从“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的描述,可知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正逢满山遍野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景象时,歌词加入了歌唱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等内容。全曲歌词重复出现“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和“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等内容无不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4 手法具有融合性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抵触排斥优秀文化的渗入融合, 民歌合唱作品也是如此。 如《蓝花花》和《三十里铺》既保持了原民歌中陕北信天游的风格,又采用无伴奏的合唱艺术形式,通过多声部的人声交织与民族的地方特色相融合,把节奏、旋律、和声等诸多因素以“和”的审美标准再次呈现,体现民族与时代的和谐统一的融合美。随着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及统一,受西方创作理念和技法影响的中国作曲家们开始进一步挖掘合唱艺术丰富的人声色彩和奇妙的多声思维,又有一些以新的合唱思维和新的手法创作的作品应运而生。 其中,由黄汛舫作词作曲无伴奏女声合唱《工尺谱游戏》,作品极力彰显“中国风格”和“西方气息”结合的典范。 这首民歌合唱采用湖北汉阳民歌《太阳下山满天红》作为音调素材,以中国古老的记谱法(工尺谱)的唱名作为歌词,在多声部处理上既吸纳侗族民歌的元素,又使用西方的“模仿复调”“固定低音”等表现手法。

2.5 情感具有丰富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中国民歌合唱是一种抒发人类感情,给人一种美的体验的合唱音乐。 一方面,中国民歌合唱为人们构建一个集体情感的抒发平台。 合唱基本要点是人性的真诚表达,是众多的人声一起表现共通的人性—人类本性的艺术聚合。 倘若独唱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那么合唱则是众多情感的集中表现。 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对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因此,中国民歌合唱要求全体合唱演员的情感基本统一,尤其要充分挖掘更深的一种情感内涵,使情感外在化的表现,尽量达到一致性,且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境相契合。 另一方面,中国民歌合唱大多是对流传甚广的民歌改编而成,极易与人们产生共鸣,并成为某个时期或某个时代的一种感情窗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音乐发展中,合唱艺术的历史虽然短暂,然而在与民歌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民歌合唱体现着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和音乐特点,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深厚的泥土气息。 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音乐艺术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下, 这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旋律优美以及感情表达纯粹明确的,热爱祖国人民,赞美家乡景色,憧憬美好生活,歌唱纯真爱情,追忆逝去情怀的中国民歌合唱经典作品,以其更加精湛的演唱技巧和更加优美多元的民族元素,犹如广为传唱的经典合唱作品《茉莉花》一样,能扎根本土,走向世界。

[1](英)威廉姆斯.民族音乐论[M].刘宇田.湖南民歌及民歌音调创编的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3:2.

[2]高文婷.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的风格与把握[J].艺术探索,2014(08):142.

[3]梁茂春.百年中国合唱潮(上)—为2013 年“纪念中国合唱百年学术研讨会”而写[J].歌唱世界,2014(01):38.

[4]胡洋.中国民歌合唱作品的情感美[J].戏剧之家,2015(01)上:59.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号子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中国音乐学(2022年2期)2022-08-10 09:21:28
山歌
黄河之声(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唱起号子走汉江
吴城排工号子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6
三百山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时代号子
心声歌刊(2019年2期)2019-05-09 03:06:14
苗山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